1
跨文化交际
1.14.1 1.习俗

1.习俗

习俗(folk-customs),又称民俗,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特定群体延续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是为一定社会和群体的民众所熟悉,并在一定程度上去遵循和适应的规范。民俗包括传统习惯(classic conventions)、交际规则(communicative norms)、古言古训(old sayings)和禁忌(taboos),等等。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民俗是指导和规范人们生活领域的现实行为,而道德则是用来维护宗教观念、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关系的,从思想上对人们产生影响。

中国人有进庙祈福的习俗。在中国的寺庙里总可以看见高大威武的“四大金刚”,寄托了中国人“风调雨顺”的愿望和期盼。因为“四大金刚”有深刻的寓意:全身红色的是老大“魔礼红”,他手撑一把混天伞,伞是遮雨之物,含“雨”字;遍体蓝色的是老二“魔礼海”,他手中把玩着一条紫金蛇,紫金蛇凶猛无比,但在魔礼海的手里服服帖帖,含“顺”字;浑身青色的是老三“魔礼青”,他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青锋剑,“锋”音同“风”,含“风”字;全身紫色的是老幺“魔礼寿”,他怀抱一把玉琵琶,信手而弹,似乎很娴熟,含“调”字,连起来就是“风调雨顺”。人们进庙祈福实际上是祈求“风调雨顺”。

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通过各种教育的方式来传承民俗规范。例如,我国有很多教育经典,如《三字经》 、《弟子规》 、《论语》等。

再如,在《世说新语》中有一段“赵母嫁女”的故事:“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 ’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 ’ ”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嫁女传统。在这个传统中,女儿离开生养父母出嫁,到陌生的环境——婆家去生活,母亲往往要告诉女儿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正确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1)生活习俗

民俗往往传递一定的信息。例如,在中国有些地方有为小孩过满月的习俗。当刚出生的小孩满月时,要宴请亲朋好友,在宴席结束时,往往要分发红鸡蛋(煮熟染红的鸡蛋)。如果出生的是男孩,则给每位参加宴席的宾朋分发9个红鸡蛋。如果出生的是女孩,则分发6个红鸡蛋。人们可以通过派发红鸡蛋的数量来获知出生孩子的性别。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例如,在伊斯兰国家的妇女往往不能暴露身体,不允许穿过于暴露的服装。即使是女性游泳运动员,也只能穿伊斯兰式泳装,即遮盖全身的泳装。

欧美人在用餐时喝酒很讲究,一般要求白肉(如鸡肉、鱼肉等)配白酒,红肉(如牛肉等)配红酒。

印度女人有在眉心点圆形、瓜子形和水滴形等不同形状吉祥痣的习惯,印度语中叫“迪勒格”。吉祥痣是印度妇女一种独特的饰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在印度教的婚礼仪式上,点吉祥痣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地方是在婚礼之前请婆罗门祭司为新娘点吉祥痣,有的地方则是在婚礼仪式的最后,由新郎为新娘点上吉祥痣,预示着婚后生活的幸福美满。吉祥痣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教徒们用来表示对神的虔诚。婆罗门教的妇女每天早晚沐浴以后都要点一下痣。

在日本,家庭妇女和下班归来的男人,都喜欢洗浴后穿着一种简易的和服,这种和服叫“浴衣”。正式的和服,被称为“着物”,在穿法上比较讲究,也很复杂。以妇女为例,穿和服时,最里面是贴身衬裙,其次是贴身汗衫,再次是长衬衫,最后才是和服。然后系上“细带”与“兜包”。穿浴衣时一般赤脚,而穿着物时要穿白色的布袜,出门时穿草履或木屐。日本妇女穿着和服时,要佩戴相应的头饰。

日本人洗澡不是为了洗净身体,而是将身体浸在浴池里,慢慢地暖和身体的一种习惯。洗身体和去除污垢都在浴池外面进行。浴池里的热水可以加温,当水变冷时,可以再添水加温。几个人进同一个浴池,意味着大家是非常亲近、互相信任的朋友,最后一个人洗完澡后,放掉浴池里的水。

在埃及,短、薄、透、露的服装是禁止的,妇女不能袒胸露背或穿短裙,男子也不能穿背心和短裤。女人的私处是不能让丈夫以外的人窥见的,即使是同性之间也不例外。婴儿的身体也不能无掩盖。

(2)节俗

所谓节俗是指用来庆祝节日的习俗,包括服饰、餐饮等方面。例如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有“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的习俗。

世界各民族都有适合本民族特点的不同节俗。以新年的节俗为例,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节俗。

在中国,人们要在农历春节的除夕和新年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预示除旧迎新。在除夕夜吃团圆大餐,新年吃汤圆或饺子,表示团圆等。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时人们不但不庆祝,反而抱头痛哭来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

德国人过元旦,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的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的权力。

在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的午夜时分,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辞旧迎新。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因为法国人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酒,则在新的一年里要交厄运。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匈牙利人忌讳在除夕吃飞禽和鱼类,他们认为如果吃了飞禽和鱼类,幸福会像飞禽一样飞走,像鱼一样溜走。

在巴基斯坦,人们在新年出门时都要带上一只红粉包,在遇到亲友时,将红粉包在对方脸上涂搽。因为红色在巴基斯坦象征大吉大利,福寿双全。

(3)婚俗

①中国人的传统婚俗与禁忌(因地域不同各地婚俗会有不同之处)

定亲: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便相互交换庚谱作为定亲的凭据。

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礼品送到女方家。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叫好命的男性长者将新床安置好。在婚礼之前,叫好命的女性长者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荔枝干等。安床后至结婚新人于当晚进房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

嫁妆: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祭祖:出门迎娶新娘之前,男方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迎亲:结婚当天,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迎亲车队以双数为吉。

燃炮:迎亲车队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吃桌:新娘在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离别在即,新娘通常要向父母说些感恩的话。

等待新郎:在女方家门口,应有一男童手持茶盘等新郎下车后献茶,新郎受茶后应给男童红包作为答礼,然后进入女方家。

拜别:离开新娘家前,新娘应叩拜父母,并由父亲盖上头纱,新郎鞠躬行礼。

礼车:在接新娘的礼车刚开动时,女方家长应在车后撒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清水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白米是祝愿女儿有吃有穿,事事有成。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投掷到窗外,表示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牵新娘:新娘到达男方家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的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将新娘牵出礼车,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着门面,新人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

祭祖:新人合祭祖先,新郎再带新娘入新房。

喜宴:新郎家人在家举行盛宴,款待前来祝贺的宾客,而新娘则留在新房中,等待新郎款待宾朋宴罢归来。

进洞房:将竹筛和铜镜放在新床上,为求日后生男。吃由花生、黑枣、莲子、桂圆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婚礼当日白天,新娘不能躺下,否则可能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②国外的婚俗

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人们的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当地女孩子成人后,到了出嫁的年龄,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显示不同的信息,其中绿色表示独身,黄色表示已经有人追求,但还是有机会的,红色表示还不想谈情说爱。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做出选择。一旦男女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婚礼仪式都是在教堂里举行的,新郎要亲自给新娘戴上戒指,因为在英格兰人的传统中,人们往往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

在法国,姑娘在结婚那天要偷偷地拿几个鸡蛋藏在衣裤中。当新郎陪新娘步入洞房时,新娘故意跌倒,把鸡蛋碰破,以此象征能生育儿女。

在科威特,当新娘、新郎进入新房,陪伴人退出后,新郎、新娘跪拜,然后新郎用力拉新娘,以显示自己威武有力;新娘也不甘示弱,奋起反击。这种“格斗”越激烈,姑娘家里的人越高兴。新郎如果斗不过新娘,则被认为是奇耻大辱。

墨西哥的索拉夫族人结婚时,必须先相互猜出对方的生辰。如果猜错了,族长就会宣布婚约无效。在墨西哥,忌讳向索拉夫族人打听别人的生辰,以免引起误会。

印第安人结婚要经历抢亲、蜜月和结婚三个步骤。首先,小伙子会乘月夜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到森林深处过满一个月近乎与世隔绝的蜜月生活。满一个月后,双双归家拜见双方父母亲,这才正式举行婚礼。

在西班牙的马尔达市,在结婚那一天,新郎、新娘被人头朝下地吊起来,直到他们想到办法在空中长时间接吻为止,所有参加婚礼的宾客才能入席开宴。

在日本人的婚礼上,新娘要穿上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白无垢しろむく)和服。在日本的某些地方,妇女结婚后并不马上搬到夫家,仍然住在娘家。丈夫像婚前一样天天来访。待生了小孩后,婆婆才让出家庭的主妇权,而女方也才能从娘家来到丈夫家居住。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当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新娘家的人要在他面前摆一只银盘,盘中放一个生鸡蛋,新郎要当众赤着脚踩破它。这是表示新郎永远爱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变心。随后,新娘面带笑容,取水跪地,为新郎洗脚,以表示感激和服从。

在德国,参加婚礼的客人们都要带着像破碗、破碟、破盘、破瓶之类的物品,在婚礼上猛砸猛摔,以帮助新婚夫妇除去昔日的烦恼、迎来甜蜜的开端。

在俄罗斯,婚宴上会有人大喊“苦啊!苦啊! ”在场的所有人会齐声附和,这时新人便会站起来当众深情地接吻。这样至少要重复十几次。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酒是苦的,应该用新人的吻把它变甜。

在芬兰,按照传统风俗,举行婚礼时要抛洒大米、切婚礼蛋糕等。

在印度,结婚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宗教职责。按照印度教的习俗,男子必须结婚生儿子才有资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结婚仪式上,夫妇双方要为此念咒、祈祷,并且丈夫会对妻子说:“我为了得到儿子才同你结婚。 ”

在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的木质结构建筑物里举行。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身穿款式新颖、色泽艳丽的民族服装,席地而坐,并互致问候。但在婚礼上,人们说话往往轻言细语,气氛比较安静。

(4)葬俗

①天葬:天葬是中国藏族采用的一种葬俗。葬前,将死者放在屋内角落处停一至数日,请喇嘛念经一次。葬时,尸体忌从房门抬出,只能从窗户运出;如果在楼上,尸体用绳索吊下。专司天葬者将尸体用畜驮或背扛的方式,运至习惯形成的天葬场碎尸,碎尸时,焚柏杖,烟缕升起,群鹰趋烟而至争相啄食尸首。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余,送葬亲友则将其焚化。但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使用水葬。除藏族外,中国的部分裕固族和少数门巴族也施行天葬。

②水葬:水葬是部分藏族、门巴族的葬法。水葬的场所多设在江河急流之处。人死后,请喇嘛念经,由司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层层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绑一巨石沉水。

③火葬(如下图):火葬是以火焚尸,将骨灰储于盒(坛、缸、瓮等)内。因民族不同,火葬的仪式、方式各不相同。彝族人火葬时,凶死者骨灰予以扬弃,正常死亡者的骨灰用土稍加掩埋。普米族则先将尸体放进四方形棺材中抬到火葬场,用斧劈开,把尸体置于放有蜂蜜和酥油的“柴房”中火化,后收骨灰送往高山的骨灰洞中。

④土葬是世界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又称埋葬。土葬有多种形式,如竖穴墓、大石墓、瓮棺葬、石板墓、洞室墓、木椁墓、船棺葬,等等。

⑤风葬:亦称树墓。有的在树杈上把树杈搭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于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

img62

(中国彝族)火葬:灵魂可以随着青烟找到祖先,回到祖先身边

⑥崖葬(如下图):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中国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贵州、广西等山区及湖南、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和台湾各岛屿。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二是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的罅隙里;三是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四是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

img63

(中国)崖葬:将棺柩高悬于山崖之上或置于崖上的洞穴内

⑦冰葬:冰葬是爱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要睡觉。儿子会意,为其挖备一个冰洞,并让老人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用冰块封洞,老人便安然死去。五天后儿子在冰洞上挖出一个孔,以便老人的灵魂升入天堂。

中国葬俗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停尸仪式:将尸体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

B.报丧仪式:人死后,将死讯告知族人和亲友。

C.招魂、送魂仪式:对客死他乡的人进行“招魂”,让他的灵魂回归故里。

D.做“七”仪式:据说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E.吊唁仪式:吊唁者都携带花圈、香纸等前往吊唁死者。

F.入殓封棺仪式: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整容穿衣,大殓是指收尸入棺,最后盖棺、封棺。

G.丧服仪式:在整个丧礼中,晚辈要给长辈穿孝服表示孝意和哀悼。

H.出丧择日仪式:选定下葬日期。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若死在刚日,则应选在柔日下葬;若死在柔日,则应选在刚日下葬,意即刚柔相济。

I.哭丧仪式:亲友哭着为死去的人送葬。

J.下葬仪式:将装有死者尸体的棺木送至下葬地点进行下葬。

由于习俗的不同,常常会造成交际中的误解。

【案例1】曾有一位浙江某地的男子和一女子结婚。春节期间,新女婿带着猪头去岳父、岳母家拜年,竟遭到岳母的奚落与冷眼。原来在男子的家乡,猪头往往作为比较珍贵的礼物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或者送给敬重的人。而在其妻子的家乡,猪头代表的是愚笨的意思。难怪在大过年的时候,岳父、岳母收到这样的礼物会很不开心。

【案例2】中国某地的一个姑娘出嫁,根据习俗要她的哥哥或者弟弟送亲。出嫁那天,她弟弟给她送亲,新郎家将这个舅爷当做贵宾来接待,以示对新娘的看重。为了表示尊重,婚宴开始前,新郎家人端上一碗用红纸封住碗口的开水,目的是让这位舅爷在饭前烫洗一下筷子后开始用餐。可是,这位小舅爷不懂当地的习俗,撕开红纸,端起碗来将开水喝了,令在场的宾客看得目瞪口呆。舅爷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感到十分羞愧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