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文化交际
1.12.2 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个性环境

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个性环境

按照属性来分,交际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个性环境。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物个性环境。

(1)跨文化交际的自然物理环境

自然物理环境是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自然物理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物产的差异及其衍生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差异等。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时空环境,即交际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img57

交际中的空间环境主要包括交际时所处的位置环境和地域环境。

①位置环境

所谓位置环境是指交际行为发生时所处的实际位置,其通常会赋予交际内容一定的含义或者联想。例如,吃饭时谈论与大小便有关的话题会让人产生不快的联想。如果不注意位置环境,通常会造成交际的失误。

【案例1】 十三爷:谁是这里管事的?

     狱 官:在下就是?

     十三爷:你说,我能进去吗?

     狱 官:完全可以,别说进去,就是在里面吃饭睡觉都可以。

     十三爷:你个王八羔子,你在咒我呀!

——《康熙王朝》

此案例中,不难看出“就是在里面吃饭睡觉都可以”与交际的现时场所“监狱”联系在一起会令人产生联想含义——坐牢,难怪十三爷不高兴。

【案例2】 A:How much is it?

     B:One dollar.

此对话如果发生在美国,“One dollar”实指1美元;如果在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则分别指1加元或者1澳元。虽然数字相同,但如果按国际习惯兑换,算上汇率,其间的差别就大了。

②地域环境

不同民族赖以生活的地域存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因而与之相关的气候、地形、生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必然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域不同,不仅会导致物产上的差异,还会形成习俗、规制方面的差异。例如,在海边生活的民族,其物产主要是水产品,其习俗也往往与水有关,如“开渔节”等。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民族,其物产主要是畜产品及其附属产品,其习俗也往往与牧业有关,如我国藏族在藏历六月(农历八月)举行为期八天的“当吉仁”赛马节等。生活在平原的农业产区,其物产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习俗也往往与农业有关,如汉族的“春节”,是庆祝上年的丰收和展望来年的成就。

交际的形式和内容与人们在一定地域条件影响下的劳动生活和文化密切相关。例如,表达“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一意思的英文表达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与英国的岛国环境密切相关;而同义的汉语表达是“挥金如土”,与中国的农耕文化密切关联。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比较发达,因此,很多语言都与水和船相关。例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英语中有俗语:“East is east,and west is west,and never the twain shall meet.”《晏子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些说法的文化地域性特征很明显。

【案例3】I'm Stuffed

Mr.and Mrs.Andrew Eggman,an American couple,had dinner with a family in Australia.When the hostess asked Mrs.Eggman to have more,she said ,“I'm stuffed.”Immediately the host and hostess became quiet and wordless.

Question:Why?

【分析】 In America ,“I'm stuffed”means “I'm full”.But in Australia,it means:(1)“I'm pregnant.”(2)“I have too much sex.”

场合语境是人们在交际中选择语言材料的基础。对交际场所的重视可以避免与特定背景不协调的情形,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

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交部长陈毅访问亚洲某国。在当地的公众集会上,一位宗教界的长老代表万名僧众向陈毅外长赠献佛像。这件事意义重大,如果应对不当,后果不堪设想。陈毅虔诚而十分高兴地双手捧过佛像,并大声说:“靠老佛爷保佑,从此我再也不怕帝国主义了。 ”话音一落,全场大笑,气氛十分活跃。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不信佛,但这是一个外交场合,又身处佛教国度,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让陈毅外长决定采用上述语言表达形式,把对该国人民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共产党人不忘信仰宗旨这两层意思融于一体,并以诙谐、幽默的形态表达出来,收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③时间环境

时间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便深深地潜藏在人们思想深处,制约和支配着人们的言行。反过来,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人们的言行传递出与时间观有关的信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

交际的时间环境是指交际发生时对交际方式的选择、交际内容的繁简和交际效果的好坏等产生影响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交际发生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对交际产生影响,因此,交际对时间点或者时间段的选择与适应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

【案例4】从前有个财主过六十岁大寿。一大早起来摔了一跤,便觉得很晦气。祝寿仪式开始了。大儿子和媳妇说:“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爷子听了很高兴。二儿子和媳妇说:“祝老人家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老爷子听了很生气。

【案例5】某年春节,一对夫妻专门开车来到一家商店买鞭炮。店员在他们挑选鞭炮的时候想套近乎,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便随口问道:“你们是准备去上坟用的吗?”那对夫妻便立刻停止挑选鞭炮,并惊诧中带有几分恼怒地看着店员说:“今天我们厂开张。 ”因为被触了霉头,最后他们什么也没有买,愤愤地离店而去。而店员在尴尬中带有几分懊恼和自责,目睹着这对夫妇离去。

【分析】案例中交际失误是因为对交际的时间环境把握不准。在中国,放鞭炮是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或者驱邪,因而很有讲究。如大年初一早上放鞭炮是求开门红,祈愿新的一年一切顺利。但是,在有些地方则在这一天上坟祭祖。在中国,因春节而歇业的工厂、商店等重新开张,为了祈求新年的好运和财气也要放鞭炮。因此,只有了解这些地方性习俗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和不快。

【案例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本土被德军占领,荷兰流亡政府在伦敦设立总部。荷兰总理第一次会见英国首相丘吉尔时,他向丘吉尔伸出手,友好地说了声:“再见! ”作为回答,丘吉尔说:“先生,我真希望所有政治性会见都如此简短而且切中要害。 ”这么重要的会见,用时如此之少,用语如此之简,完全是由当时特定的时空因素决定的。他们用简洁的语言形式浓缩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此时此刻是实际行动的时刻,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时候。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也有人把社会环境称为文化与社会环境。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创造文明的活动中结成不同的群体,建立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构成了社会环境。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等。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单位、组织和其他集体性社团等。

社会环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

①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拓扑心理学中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它是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产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产生实际影响的环境。

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囊括了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心理环境。只要有心理的存在,都可能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影响人的行为。

中西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渊源差别很大,因而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习俗。例如,在个人形象方面,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仪表,有约定俗成的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服饰规则(dress code),而在中国没有特别的服饰规则;在待人接物方面,西方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习惯于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办公事时凭名片证明自己的身份,而中国人往往在已知对方身份的前提下才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办公事需持公函或者单位介绍信,分宾主位次落座;在称谓方面,西方人以平等对称为主,职衔称谓为辅,而中国人往往强调职权,以职衔敬称为主,平等对称为辅;在问候礼仪方面,西方人往往以时间、天气等为媒介来问候对方,礼品偏重纪念意义,而中国人往往以关心对方的身体、饮食等个人事务为媒介来问候对方,礼品偏重实用,并强调双数和寓意,等等。

例如,母亲以警察来吓唬儿子,使他因害怕警察而乖乖听话。对这个儿童实际产生影响的是在他头脑里的准社会的警察权威,而不是警察作为客观的法律或社会权威。

②认知环境

认知环境被定义为人们能够明白的一组事实。这些事实体现为认知环境里的各种元素,包括对物质概念与精神概念的分辨、对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取舍、对正确概念与错误概念的评判等,共同组成认知主体的总认知环境。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总是利用已有的认知来对人们的交际语言或者行为进行正误、优劣等价值性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反应。如果超出已有的认知范围,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评判,影响到交际的效果。

【案例7】有位外国朋友在中国学习中文,因为他是一位数学博士,所以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很善于举一反三,学习中文特别快,老师总夸他聪明。有一天上课时老师讲的是反义词,老师教他们学习“开”与“关”,这位外国朋友也很快学会了。下课时,他看到一位中国同学在闷闷不乐地抽烟,他便走过去问那个同学:“你怎么了,怎么这么‘关心’呢?”那个同学愣住了:“我‘关心’什么了?”这位外国人说道:“你这么‘不开心’ ,难道不是‘关心’吗?”

【案例8】另有一道给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试题:

有位歌星出了很多唱片,而且接到很多参加电影拍摄的邀请。这位歌星很___。

A.红

B.绿

C.白

D.黄

结果,外国留学生选“绿”、“白”、“黄”作为答案的大有人在,就是没有选“红”这个答案的。因为,在他们的认知环境里没有用“红人”来指称那些因某方面才艺而广受欢迎和器重的人的表达方式。

【案例9】某君在A国留学,结识了一位该国同学,两人相处甚好,成了好朋友。一天,他看见同学的一本杂志,想借来看看,于是便说:“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lend it to me?”他发现他的这位同学听到他的话后显出不悦的神情。后来,某君才认识到,原来在该国“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lend it to me?”的表达只能对陌生人或者领导上司等位尊的人使用,不能用于熟识的人。因为他和同学是好朋友,用这样的表达有疏远的意思,因而同学听了会露出不悦的神情。

(3)民族个性环境

一个民族的性格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它的形成与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如中国人谦逊、美国人大方、英国人矜持、法国人浪漫、德国人勤奋、荷兰人节俭、犹太人精明、日本人谨慎,等等。

不同民族的性格往往会对人们的交际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曾有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展现了欧洲不同民族的个性特征。在天堂里,英国人适合做警察,法国人适合当厨师,德国人适合当机械师或者机修工,意大利人适合做情人,而瑞士人则适合做所有人的管理者。然而,在地狱里,英国人适合当厨师,法国人适合当机械师或者机修工,瑞士人适合做情人,德国人适合当警察,而意大利人适合当所有人的管理者。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同在一条船上,他们分别来自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突然,船要沉没,船长发现了他们四个人,叫他们弃船,但是,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船长想让他们离开,不得不想办法让他们跳入水中。于是,船长告诉英国人说:“如果你不跳,那太不公平了。 ”注重礼让的英国人“扑通”一声跳下了船。船长转而对法国人说:“在当前的条件下,经过对眼前形势的仔细分析和选择,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跳水。 ”只听“扑通”一声,谨慎的法国人也跳下了船。他又转向德国人说:“我命令你跳! ”只听一声:“遵命,船长! ”顺从的德国人也跳下了水。最后,船长对意大利人说:“禁止从甲板上跳,回去! ”反叛的意大利人也“扑通”一声跳下水去了。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下面以俄国人与德国人为例。

①俄罗斯人的性格

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罗斯人,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俄罗斯人。 ”

勇敢顽强,民族凝聚力强: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入侵俄国,以失败告终,被赶出俄国,导致其政权垮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二战”时期,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性情急躁:俄罗斯人性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俄罗斯时,车队在繁华的大街上行驶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

礼貌自尊:俄罗斯人讲究绅士风度。如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贬值速度很快,但人们仍然安静整齐地在银行门口排队。俄罗斯人一般不会崇洋媚外,更不会低三下四。

处事极端:俄罗斯人买东西,往往要逐一点数,如雇员出去买40瓶酒,回来时老板会打开每个箱子,逐一点数。

②德国人的性格

守纪律、讲整洁: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做。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整齐。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

守时间、喜清静: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无特殊原因都会按点到达。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一般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注重礼仪:德国人办事干脆利落。能办的就办,办不到的,会明确告知。

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都相互打招呼问好。朋友见面与告别时以握手为礼。正式场合,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来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然而,在不同的民族看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德国人眼中,英国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拮据吝啬;在英国人眼中,德国人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循规蹈矩、过分认真;在日本人眼中,美国人放任、懒惰;在美国人眼里,日本人过于依赖、屈从,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民族的性格会对交际产生影响。

【案例10】一位荷兰老人每周都要去看儿子,每次从儿子那里回来时,儿子都叮嘱他到家后要打个电话报平安。为了节省电话费,他想了个招,与儿子约定电话铃响不接,响三声则是他已平安到家的意思。有一次,老人的儿子忘了约定而接了电话,结果被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案例11】一位在德国的留学生,有一次,他帮房东老太太做饭,老太太请他帮忙煮土豆,好做土豆泥。煮了一会儿后,他见锅里的土豆有大有小,不知熟得如何,于是拿了个叉子,叉叉试试。德国老太太见此情景,问道:“你在干什么?”留学生说想试试熟了没熟。老太太听后不高兴地说:“什么熟不熟,能试得出来吗,书上已经讲了,煮土豆需要20分钟,我已经看了表,还没到时间。 ”说着,一看表,时间到了,“叭”地一下把煤气关了。

【案例12】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两位学者20世纪60年代研究火鸡的性行为。他们把一只母火鸡模型“肢解”,研究母火鸡到底哪里吸引公火鸡。实验中,模型火鸡的尾巴、脚和翅膀逐渐被拿走,但直到只剩下头时,公火鸡依然性趣不减。于是他们得出结论:“火鸡对性伙伴并不挑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