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文化交际
1.11.2 2.观念对交际的影响

2.观念对交际的影响

观念是人们用以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文化的价值体系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文化交流中,观念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笔者在英国学习期间,了解到欧洲人的告别方式存在差异,英国人是“kiss goodbye”,而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则是“embrace goodbye”。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们不能接受“kiss”,因为在他们的文化观念里,“kiss”是只能在非常亲密的恋人或者夫妻之间才能进行的行为。笔者从遇到的一件事中也得到了印证:一天下午,我吃过晚饭到大街上边抽烟边散步,这时有两个意大利女留学生跑过来向我要烟抽,可我口袋里的烟刚好抽完,恰好边上有一个来自中国N市的中学生夏令营的带队老师也在抽烟,于是我向他要了两支烟给她们,这两个女留学生拿到烟就准备离开,这时我提醒她们应该表示感谢,她们问我:“How?”我便用调侃的语气说:“Kiss—or embrace to express your thanks to him.”说话时,我故意将“kiss”拖得很长,这期间她们瞪大眼睛吃惊地看着我,当她们听到“embrace”后,惊讶的神情马上消失了,连忙说“OK”,并拥抱了那个给她们烟的中国男教师。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具体行为。

价值观念往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文化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灌输好与坏、正与误、真与假、正与反、美与丑等标准,使人们明白应该学习什么、批评什么、捍卫什么。

例如,在朝鲜,女人是不能穿裤子出现在公共场所的,而应该穿裙子。而且,所穿的应该是长裙,要求裙摆不能高过膝盖,否则会被视为“不正经”。如果看见有人穿有高过膝盖的裙子,就会有上了年纪的“阿玛尼”上前来劝阻和说服。

img55

再如,美国妇女本能地对一夫多妻制有一种“嫌恶”。她无法想象和别的女人分享她丈夫的爱,她觉得接受这种状况是违背“人的本性”的。而叙利亚科里亚克部落的妇女会觉得一个女人不能自私地限制丈夫只能有一个伴侣。(参见Clyde Kluckhohn所著的What Is Culture? Mirror for Man:The Relation of Anthropology to Modern Life一书中的Queer Customs一章)

【案例1】一位华人木匠到新加坡一家美资家具公司应聘,美籍经理与他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美:“你会干什么?”

华:“不敢说会,只能说打过家具。 ”

美:“从业时间有多长?”

华:“混了三十多年。 ”

此时美籍经理颇为不悦,心想,论手艺“不敢说会”,从业时间三十多年,却是“混”过来的。但还是耐着性子问:

“你能在本公司作坊打一张书桌给我看看吗?”

华:“在你这样的行家面前打桌子,岂不是班门弄斧吗?不敢!不敢! ”

经理一听,气得拂袖而去,木匠未被录用成为当然的结果。(赵永新,1997)

【分析】案例中的华人木匠所遵循的是中国人传统的“谦虚”观念,而美国雇主则按照他们本民族的“自信”观念来理解华人的话语,这种观念文化的冲突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

【案例2】开会

迈克·布格斯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一位项目经理,主管印尼的一支多元文化团队。周五早上开会时,他要求其团队成员9点到会。然而,直到9点20分,6位印尼成员中的最后3人才露面,而且每人还带来了3名不速之客。本来会议已晚开20分钟,迈克还得重新布置会场,以安排这9名额外与会者就座。尽管会议服务人员另外搬来了9把椅子,但是迈克发现有4位日方成员被分隔开了,于是重新调整了座位,使4位日方成员能坐到一起。然后大家都坐下等待印尼方的高级成员布迪先生来做会议开场白。但布迪到9:35才到场,原定的5分钟的讲话,他拖延到10分钟,结果9点钟的会议直到9点45分才正式开始。

在会议上,迈克宣布了会议议程并邀请各位提问。令他惊讶的是,无人愿意首先提问。这时他才意识到应先请布迪先生发言。果然,布迪先生讲话之后,他的团队成员才一一开口。

起初,迈克还能较好地控制讨论,但他很快就发现印尼成员私下开小会,迈克对此感到很气恼。通常,他希望会议应集中精力商讨团队的发展目标及其最终结果。

讨论进行到一半时,迈克与美方技术总监罗伯特产生分歧。两人之间发生激烈争执,使来自印尼和日本的团队成员颇感吃惊。10点30分,印尼与日本的团队成员气愤地提出休息。休息期间,印尼的团队成员对迈克只准备咖啡而没有提供点心的做法表示惊讶。奇怪的是,迈克已在印尼工作数月,竟没有注意到这个最基本的印尼习俗。

重开会议之后,迈克想以一项表决结束会议。迈克已开始与美方成员一起准备就他们长期讨论的议程进行民主表决,但他还是希望日本的团队领导能投赞同票。

【分析】在该案例中,有多处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首先是美国人的单向时间观念与印尼人的多向时间观念的冲突(原定9点的会议到9点45分才正式开始),严格按计划执行的美国人工作作风(正点开会,会议室没有多余的椅子应付不速之客)与重视人际关系的印尼文化(不仅姗姗来迟,还带来9位不速之客)的冲突。

再者是不同的权利距离维度的冲突(迈克按照他的文化惯例邀请各位提问,但在重视等级的印尼文化中却首先要让领导或上级讲话)。迈克与技术总监进行公开的激烈争论,这在东方文化中是不尊重权威和领导的表现,因此印尼和日本的成员感到很吃惊和气愤。在集体主义维度很高的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团体利益,因此会出现将日本员工的座位调整到一起的现象,以及印尼成员凑在一起开小会的现象。

另外这个案例还反映出不同文化在决策风格上的差异:美国文化背景的成员主张进行民主表决,而在崇尚权威的东方文化中,人们喜欢“领导决策”。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去解读生活中的普通文化冲突案例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差异都被理论所概括了,这对我们加强表象背后掩藏的本质的理解非常有效。(见www.wiseman.com.cn)

思考题

1.东西方的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实际,谈谈观念是怎样影响人们的交际行为的?

3.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1】 2010年6月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中,阿根廷队以4∶1的比分战胜了韩国队,阿根廷队的主教练马拉多纳在面对记者提问时,有记者问:“你平时很喜欢亲吻和拥抱你的球员,你认为这样做会让他们赢得世界杯吗?”马拉多纳听到此话,眼睛睁得圆溜溜的,但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只喜欢女人,女人!对我的球员,我只是给他们鼓励,我不喜欢用责骂和罚款的方式。 ”

问题:为何马拉多纳在听到记者提问时将眼睛睁得圆溜溜的,回答时说“我只喜欢女人,女人”?

【案例2】某君娶了一位美国姑娘。婚后生有一子。可是,两人经常为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而争吵。一天早上,孩子的妈妈问儿子想吃什么,并拿出了牛奶、豆浆和面包、烧饼等供其选择。这时,某君忍不住向妻子发难:“孩子嘛,应该给什么就吃什么,还问什么问?”孩子的妈妈回答说:“小孩也应该有选择的权利! ”两人各不相让,又因此争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