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符号,景观与文化空间
1.2.4 第四节 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一般原则性途径

依据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内在的属性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与任务,景观历史地理研究具有以下几个一般原则性途径。

1.通过方志舆图中的主观历史景观探寻隐藏于其背后客观历史景观

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是主观意识与客观历史景观的统一体。我们利用方志舆图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时,首先面对的是方志的编纂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方志舆图的绘制者主观意识中的景观,是方志的编纂者及其舆图的绘制者所处的那个时期人们所关注的客观景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出的历史景观,虽然不能等同于客观历史景观,但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客观历史景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首要基本任务是要重建客观历史景观,因此,通过方志舆图中符号表示出的方志的编纂者或方志舆图的绘制者主观意识中的景观,探寻隐藏于其背后的客观历史景观,对于景观历史地理研究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要通过方志舆图中符号表示出的历史景观探寻隐藏于其背后的客观历史景观,首先要对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出的历史景观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行分析,即要对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出的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进行分析;由于历史景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观察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会受到记录与表达方式的影响,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歪曲,所以,我们要研究影响历史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因素及影响机理,剥离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主观意识成分,进而尽可能地恢复客观的历史景观。

2.通过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表象探寻历史景观的本质

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是表象和本质的统一。方志舆图展现给我们的是历史景观的外在特征,如历史景观的空间形态、空间分布等,但这些外在特征却是内在属性的体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方志的编纂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方志舆图的绘制者通过方志舆图的符号给我们的一些提示,去全面、深入地挖掘历史景观所蕴含的客观历史景观的内在属性;另一方面,通过方志舆图展示出来的表面特征,利用现今已有的认识和理论去构建客观历史景观的内在联系。

3.通过方志舆图中静态的历史景观,探寻历史景观的变迁

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是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的统一。景观历史地理研究可以利用方志舆图绘制上的连续性,通过对比某一历史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方志舆图中的表现,形成该历史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序列,再通过剥除历史景观的主观成分,构建客观历史景观的变迁过程。

4.通过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个体探寻历史人文空间的整体

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也是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景观历史地理研究要通过对历史景观个体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的对比,通过历史景观的表象与本质的对比,通过历史景观变迁的研究,分析历史景观背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如历史景观内部各要素的关系、各个历史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景观与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因素的关系,等等,由此探寻历史景观所处的历史人文空间的要素构成及其结构。

在具体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中,对于方志舆图的某一历史景观所处的历史人文空间的要素构成及其结构的整体性分析,一般表现为对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历史景观空间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客观性的主要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而不是对所有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二、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提出问题的方法

具体景观历史地理研究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第二步是解决问题。我们首先看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要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是首要的任务。事实上,就陕西方志舆图的研究而言,面对数以千计、绘制方法各异、内容复杂多样的舆图,研究者要提出有价值的具体的研究问题,确实是一个难点。在以方志舆图为直接对象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来实现的。

1.方志舆图符号的独特性分析

符号是方志舆图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对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研究应从对方志舆图的符号的研究开始。对具体的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个体的分析与解读是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面对一幅方志舆图,特别是包含有诸多符号、表现某一地域景观的一幅图,如一幅境图或疆域图,如果事先没有特定景观的研究目的,那么方志舆图中那些表现较为特殊的符号及其表示的历史景观的独特性应该是方志舆图研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陕西方志舆图中有一些比较特别的符号,这些符号很少在其方志舆图中出现;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是较为特殊的历史景观,这些历史景观也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对这些表现为方志舆图中特殊符号的特殊历史景观的研究,是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的特色研究内容,也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

2.景观差异分析

景观差异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对各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景观的差异进行的客观性证明而提出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具体问题。

景观差异分析是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这是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景观差异分析首先是对方志舆图所表示的人们意识中的历史景观差异的分析,而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是主观意识与客观历史景观的统一体,对历史景观差异的分析必须结合对客观历史景观的分析才能进行,也就是要对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现的历史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进行分析,从而开始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由于对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必然会涉及历史景观背后的历史人文空间的诸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对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分析,实际上同时也是对该历史景观所涉及的历史人文空间的要素、结构与整体的分析。一般而言,根据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异同,对历史景观的客观性进行质疑,从而开始具体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是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

由于所对比的方志舆图不同,方志舆图中的符号所表现的历史景观差异也不尽相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与具体内容也是不同的。

1.1不同方志舆图中同一历史景观的差异提出问题

表示同一历史景观的方志舆图往往不只一幅,在不同的方志舆图中,同一历史景观往往会有所不同,不同方志舆图中同一历史景观的差异是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提出问题的着眼点之一,是关于历史景观客观性问题的基本来源之一。

1.2不同方志舆图中同类历史景观的差异提出问题

表示同一类历史景观的方志舆图往往不只一幅。在不同的方志舆图中,同类景观的不同个体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方志舆图中的符号表现出来的此类历史景观的构成会有不同,这又可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同的方志中同一类型的舆图中所表示的同类历史景观会有质的不同,如各方志中都有表示各个城市景观的舆图,即城图,但在城市景观构成上,各方志的城图所表示出的各城市景观的差异比较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异是一些方志的城图中,城市的城墙内外都有景观,而有一些方志的城图中的城市城墙之外没有景观。表1-3中列举了有城图的部分陕西方志。

从各方志城图所表示的城市景观来看,对城墙内外城市景观都标注

表1-3 陕西方志的城图中城墙内外有无历史景观举例

img8

的方志城图,与只标注城墙之内的城市景观的方志城图所表示的城市景观地域构成具有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是客观的?这种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当然,关于这一差异的客观性问题的答案是很容易找到的:这一差异不是客观的,因为我们知道不标注城墙以外的景观并不说明城墙以外没有景观。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对城墙内外城市景观都标注的方志城图,与只标注城墙之内的城市景观的方志城图在时空分布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城墙内外城市景观都标注的方志城图在大部分时期都存在,只标注城墙之内的城市景观的方志城图在多数时期也都存在;城墙内外城市景观都标注的方志城图在陕北、陕南和关中都有,只标注城墙之内的城市景观的方志城图在陕北、陕南和关中也都有。因此,从宏观上看,陕西方志城图中城市历史景观的这一客观性问题并不是由于客观的原因所直接导致的;更可能是由于方志舆图绘制者的城市观念的不同所导致的。

续表:

img9

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一种方志中有诸多同类型的舆图,其所表示的同类型的景观也会有所不同。如许多方志中有表示相应的行政区内下一级行政区域的疆域图,有的方志中有多幅水利图,而有的方志中则有相应的区域内所有城市的城图。由于是在同一方志中,多数情况下,同一类型的方志舆图的绘制技术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其地图概括的标准也是大致相同的,符号的制作方式也大致相同,这就为该类景观在相应空间范围内的地域差异问题的提出提供了依据。如在嘉靖《陕西通志》中有建置图(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城图),包括了嘉靖时期的会城图、十府府城图及各县的县城图,这些城图的绘制方式是一致的。因此,这些舆图所表现出的城市景观的异同就为我们进行嘉靖时期陕西城市景观地域差异研究提出问题提供了方便。又如雍正《陕西通志》的水利图,仅表示当时各地水利景观的图就有29幅,这些水利图的风格也完全一致,其水利景观信息概括与符号化的过程也应大致相似,所以其景观差异也可以成为我们研究雍正时期陕西水利景观地域差异时问题提出的依据。

1.3根据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中相关历史景观的差异提出问题

方志舆图的袭旧现象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基于陕西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不可忽视的现象。方志舆图中的袭旧现象,对于景观历史地理研究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中首先关注历史景观的差异,而方志舆图中的袭旧现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考察历史景观差异的平台。

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所表示出的历史景观的差异是我们进行具体历史景观变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起点。在没有考察相关舆图之前,我们对相关的历史景观个体或要素的印象可能是空白的,而我们看到由表示历史景观的诸多符号构成的内容复杂的方志舆图时,我们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往往是不容易理清的,方志舆图的内容越多,就越难以下手。袭旧现象把历史景观的差异直观地摆到了我们面前,也就把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具体问题直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使纷繁复杂的历史景观变得简单,使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我们会由此直接进入到具体的景观历史地理的思考中: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历史景观?它们之间具体的差异是什么?这些历史景观的差异是真实客观的吗?产生这些具体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景观差异的本质是什么?等等。

利用方志舆图的袭旧现象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首先要进行相关方志舆图袭旧关系的确定,而确定相关方志舆图的袭旧关系的基本工作是“求同”,即寻求那些表明相关方志舆图具有承袭关系之处,尤其是找寻那些不袭不同的相同之处。其次是“存异”,即将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的差异留作我们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具体问题提出的依据。

利用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中的差异提出问题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差异明显而且数量较少;但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作为科学研究,其研究的问题本身也应该有科学性,依据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差异提出问题,本身也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3.逻辑实证分析

逻辑实证分析的方法源于实证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观察和逻辑(或理性)是科学的两大支柱,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合。实证主义方法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在实证比较中修正理论,发展理论。这里所说的理论是能够解释历史景观特征及内在结构的模型及内在规律或共性特征的表述。采用逻辑实证的方法提出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问题,与景观差异分析依据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个性差异而提出问题不同,逻辑实证方法是将方志舆图符号表示的历史景观的个性特征与我们了解的相关历史景观的共性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而提出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具体问题。根据描述历史景观空间特征的理论来源,景观历史地理研究运用逻辑实证方法提出问题的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

第一,将方志舆图符号表示的历史景观的个性特征与我们所了解的现有理论中相关景观的共性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从而提出具体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问题。分析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特征与现有理论中同类景观的共性特征的差异,对于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的领域比较适用。如在方志舆图中,历史聚落景观或历史城市景观是其表示的重要内容,在大部分陕西方志中都是有城图的,陕西方志舆图中许多城市的内部结构与区域结构的基本特征都表现得比较清楚。

第二,将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个性特征与相关的方志舆图中表现出的同类历史景观的共性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进而提出具体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问题。

无论是通过景观差异分析提出问题,还是通过逻辑实证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对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科学、合理的分析,是提出有价值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问题的基础,也是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基础。

三、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解决问题方法

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历史景观的客观性问题,而本质的问题是历史景观背后的历史人文空间的结构问题。在具体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中,提出问题以后,就要解决问题。由于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

方志舆图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是将构成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的两个方面——主观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的差异。当提出景观历史地理具体研究问题后,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是必须要进行的第一步,也是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一步。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客观历史景观的复原,这是历史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的基础;二是进行历史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判定,这是历史景观客观性分析的关键,二者各自有不同的方法。

1.1客观历史景观的复原方法

客观历史景观的复原是复原那些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作为景观历史地理问题所涉及的历史景观的客观存在的状况。客观历史景观复原的具体研究方法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无二致,三大类方法必不可少。一则文献研究法,即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查阅、考证与分析复原历史景观;二则实地考察法;三则科学分析方法。对此论述者甚多,此不赘言。但就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研究而言,对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分析会对客观历史复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通过对方志舆图的符号分析可以对客观历史景观进行复原。通过对方志舆图的符号分析对客观历史景观进行复原有两个途径。

第一,对于大多数的方志舆图来说,可以通过分析方志舆图绘图者的信息来源及其对相关信息的采用、简化、夸张与符号化过程,剔除方志舆图中所反映的历史景观中主观的不真实的成分,来复原客观历史景观。对方志舆图绘图者的信息来源的分析,是与历史地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一致的,究其实质,是考证的过程;对相关信息在绘制地图过程中采用、简化、夸张与符号化的分析则是基于作为地图的一部分的方志舆图的特点所特别要做的工作,当然也是考证工作的一部分。方志舆图绘制的信息来源如果是有问题的,那么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客观性就要大打折扣;而如果信息来源是可信的,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客观性就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方志舆图的分析,必须要对其信息来源,尤其是最原始信息,做尽可能彻底的盘查。而在方志舆图的绘制过程中,绘制者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采用、简化、夸张与符号化,最终会决定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因此,尽可能地对这一过程进行考察。

第二,通过将具有不同关系的方志舆图进行对比,复原相关的历史景观。

具有不同关系的方志舆图,对相关历史景观的客观性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如果是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往往是袭旧之图的客观性高,因为袭旧之图中,袭旧之图与被袭之图的差异往往是经过绘图者的思考之后作出的,袭旧之图所表示出的与被袭之图存在差异的历史景观往往是客观的,可以作为复原客观历史景观的依据;不具有袭旧关系的方志舆图所展示的历史景观中相同的历史景观往往是客观的,因为在不同的人的意识中景观的相同应该是客观历史景观相同反映。不过,这样的分析只是一般而言,而且仅仅是可以考虑的一个因素,面对复杂多样的方志舆图,还是要对个别历史景观进行全面分析。

1.2历史景观客观性的判别原则

在复原了客观历史景观之后,我们将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进行对比,要对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作出评判。对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的判定,应依以下原则:

首先,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分辨率越高,客观性越高。

历史景观的分辨率是指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详细程度。方志舆图一般都只是表现客观景观的主要部分,而不可能表示全部的细节。在没有错误的前提下,方志舆图的分辨率越高,所表示的历史景观越详细,它与客观历史景观的原貌越接近,其客观性越高;反之,方志舆图的景观分辨率越低,所表现的历史景观越简单,它与客观历史景观的差异越难以比较,判定为错误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我们有必要预先判定其客观性低。其次,与可以确定的客观历史景观相比,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现出历史景观的错误越少,客观性越高,当然这是以具有相同的历史景观的分辨率为前提的。对于方志舆图来说,其所表现的历史景观不可能与客观历史景观完全相同,但并不是所有的差异都判定为错;存在差异的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的错误判定可以依以下两个尺度:

以多为错

方志舆图中所表现的历史景观是客观历史景观中所没有的或不存在的,可以判定方志舆图中多余的历史景观是错误的,是不客观的;而客观上有某一历史景观,而方志舆图中没有,则不能判定方志舆图的表示是错误的。

疑错从无

当我们不能确定方志舆图中表现的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的差异是否真实或者我们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否表明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错误时,暂定方志舆图所表示的历史景观是正确的。通常有两种原因会导致难以确定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对错,一种是客观历史景观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即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客观景观的复原还不能达到进行主、客观历史景观对比分析的要求;另一种原因是由于方志舆图制作上的简略或粗糙导致其在表示历史景观上缺乏必要的精确性,从而导致主观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难以比较,而且方志舆图的景观分辨率越低,历史景观的表示越不精确,越难以比较判定,这一种情况存在较为普遍。

2.基于方志舆图的历史人文(文化)空间的构建

历史人文(文化)空间即历史人文地域系统,或历史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指由在某一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空间上人类的活动和地理环境两个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多要素、多层次、复杂的巨系统。

基于方志舆图的历史人文空间的构建是指对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相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复原,是历史人文空间整体的复原,是个体客观历史景观复原的自然延伸,是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的内在要求与必然的结果。基于方志舆图的历史人文空间的构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

2.1以历史景观的复原为起点构建历史人文空间

客观历史景观的复原首先是针对历史景观的个体而言,直接的证据是证明历史景观个体的,但要说明结论的可靠与确信,直接的证据往往是不充分的,因而需要更多的旁证,旁证则需要从与该历史景观个体相关的其他历史景观或相关的环境要素中去寻找,并要进一步分析其中的相互关系,而这些相关的景观、要素及关系则是构建历史人文空间的基本内容。

从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角度看,对客观历史景观复原的过程,也是对以该景观为表象的历史人文空间的复原的过程,本文后面在对龙洞渠、石川水渠、韩城县境历史景观、西乡五渠等方志舆图中的诸多历史景观的复原过程中,都相应的进行了历史人文空间的复原。

2.2以景观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分析为基点构建历史人文空间

以客观历史景观的复原为起点所构建的历史人文空间是完整的历史人文空间的一部分,而要使历史人文空间构建得更为全面和完整,则须要从另外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即以历史景观客观性的判定为基点,构建历史人文空间。

对于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客观性的判定,基本任务是比较出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的差异,但主、客观历史景观差异本身也只是表象,在这一问题上只是进行现象的表述而不作原因的分析同样是不够的,而要对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形成的原因,即对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则要涉及历史景观个体背后的更多要素、更多层次、更复杂的关系,而这更多的层面、更多的要素、更为复杂的关系,则是构建更为完整的历史人文空间的必要条件。这些要素、关系的核心不是客观的历史景观,而是主观意识,或者说是方志舆图绘制者的景观认识、景观意识与价值观念,属精神文化的范畴,而以历史景观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历史人文空间则是景观历史地理研究对象的本质。

【注释】

[1]〔英〕罗伯特·迪金森著,葛以德等译,《近代地理学创建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11,第83—84页。

[2]〔英〕罗伯特·迪金森著,葛以德等译,《近代地理学创建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11,第147—150页。

[3]〔德〕莱奥·魏贝尔:《我们所理解的景观学》,《地理学公报》,34,(1933),〔英〕罗伯特·迪金森著,葛以德等译,《近代地理学创建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11,第153页。

[4]〔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王兰生译,商务印书馆,1983,北京,第347-350页。

[5]〔苏联〕A.Γ.伊萨钦科,今日地理学(教师参考书),胡寿田,徐樵利译校,商务印书馆,北京,1986,第143页。

[6]〔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2页。

[7]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地理科学,1997年第4期。

[8]〔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雍正《陕西通民》卷首,《凡例》。

[10]光绪《新续渭南县志》卷一,《舆图志》。

[11]嘉庆《山阳县志》,《山阳县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