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符号,景观与文化空间
1.2.3 第三节 陕西方志舆图及其符号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陕西方志舆图及其符号的基本特征

本文在利用方志舆图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中,是以陕西方志舆图为例的,因此,有必要对陕西方志舆图及其符号的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陕西方志舆图

方志舆图是中国特色的一类文献——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中的图有多种,有星野图、舆图等,其中舆图最多。所谓“舆图”,《辞源》解释为“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在方志中,舆图是表示方志所记的地域的地表诸多事象的图的总称,相关的名称比较复杂,有直接总称为“图”,有谓“舆图”,也有将“舆图”用来指境图或总图的,也有称为图,也有的没有总称而直接放置各种不同的图的。本文所称的舆图并不包括方志中所有的图,而只是指那些在与现代地图相近、表示某一地理空间上诸多地理事象的图,主要有县境图、州境图、城图、水利图、道路图等,诸如县署图、州署图、文庙图、书院图等均不在此列。对方志舆图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比如可以从方志舆图的种类、保存方式、舆图的绘制主体、绘制的技术、舆图的内容等方面;而其中对方志舆图的绘制与方志舆图的内容的研究是方志舆图研究的核心。

本文对方志舆图的研究是以明至民国时期(1368—1949)的陕西方志舆图为例的。陕西方志是我国方志的一个地域类别,其中所包含的舆图的总数超过了2000幅,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方志舆图一样,陕西方志舆图特别是明朝至民国时期的方志舆图没有作为对象性实体而被认真研究过,对陕西方志舆图的绘制与舆图的内容的研究更是空白。本文以陕西方志舆图为例,对方志舆图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认为方志舆图所表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历史景观。方志舆图所表现出的历史景观既具有历史景观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特征。

二、陕西方志舆图绘制的总体特征

陕西方志舆图在绘制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分布不均

陕西方志舆图的数量多,但种类与时空分布并不均衡。从种类上看,大多数陕西方志舆图分属于疆域图(境图或属图)、乡里图、城图、水利图、道路关隘图,少量的有村堡图、山川图等。从时间上看,分布也较为集中,明代留下来的方志数量少,留下来的方志舆图相对更少;民国时间较短,方志与方志舆图的数量也较少;唯清代距今较近,且时间长,留下来的方志及方志舆图数量占了大部分。从空间上看,多半方志与方志舆图集中在了关中地区,陕南较少,陕北最少。

2.差异性大,共性小

从制作方式上看,陕西方志差异性大,共性小。陕西各方志纂修时间不一,各地在方志纂修上往往是自行其是,方志舆图绘制大多无统一规范,舆图的内容、符号制作多有差异;制作上具有共性特征的陕西方志舆图数量很少。

首先,信息来源复杂,地图概括各异。

在地图绘制过程中,绘图面临着将客观的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地图符号体系这一基本问题,而方志舆图的绘制,是先有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对历史景观基本信息的认知,再在这一认知基础上进行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然后才有方志舆图。陕西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对于地域历史景观的认知的信息来源是十分复杂的,不同方志的舆图的绘制者对于所绘舆图涉及的对象的认知差异很大,甚至可能对同一舆图所涉及的不同景观要素的认知途径也不尽相同。在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对于绘图者认知所绘历史景观的信息来源的分析是我们对方志舆图所表示的历史景观的客观性分析的基础。

在方志舆图的绘制中,地图概括即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对于所认知的历史景观进行分类、简化、夸张与符号化,对于最后方志舆图的形成是个关键,也正是在方志舆图概括的过程中,使得方志舆图所表现的历史景观与客观历史景观产生显性的差异,这也是我们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分析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着眼点。在陕西方志舆图中,地图概括因为方志舆图绘制者的不同而迥然不同,比如城图,尽管各方志的城图所表示的主要为建置景观,但各图在进行简化时差异也比较大。因此探讨全部陕西方志舆图制作的共同特征是不现实的,对方志舆图绘制的共同特征的探讨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方志舆图概括的探讨要就具体舆图具体分析;比如符号化,民国以前舆图中的符号绝大多数是形象的符号,除河渠一般用双曲线表示外,其他景观的符号在各图中大多是五花八门的,其形象的程度差异很大,对方志舆图符号的讨论也只能限于在很小的范围内,甚至是具体的符号具体分析。

其次,少数陕西方志舆图具有共性特征,这些舆图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具有相同的纂修者及绘制者的方志与方志舆图,绘制舆图的方式往往是相同的。这种情况很少,如道光《宁羌州志》和道光《西乡县志》均为张廷槐纂修,道光《宁羌州志》中有《疆域图》、《城池图》、《关隘图》、《市集图》和《栈道图》,道光《西乡县志》中有《疆域图》、《城池图》、《关隘图》、《市集图》和《水渠图》,其中,两志的《疆域图》、《城池图》、《关隘图》和《市集图》绘制风格非常一致,尤其是《关隘图》和《市集图》,风格完全相同。

二类是具有承袭关系的方志舆图。这类情况较多,一般存在于具有相同的主题的方志舆图中,可以称之为袭旧现象。

方志舆图的袭旧现象是指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在绘制方志舆图的过程中,在绘制方法、表现内容上因袭已经存在的方志舆图的绘制方法和表现内容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如下特征:袭旧的方志舆图是新绘制的地图,而不是被承袭的方志舆图或旧方志舆图的重印;在绘制新的方志舆图时,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应该是看到了已经存在的方志及其舆图,并且是以已存在的方志舆图为“底图”进行新的方志舆图的绘制;以旧的方志舆图为基础绘制新的方志舆图,而并不是对旧地图的抄袭。

由于袭旧现象在制作上有上述特征,相应地,方志舆图的成品即袭旧的方志舆图和被承袭的方志舆图也表现出以下特征:袭旧的方志舆图和被承袭的方志舆图表现的对象是相同的;袭旧的方志舆图和被承袭的方志舆图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绘制方法是一致的。这是新旧两幅图具有袭旧关系的最基本的特征;袭旧的方志舆图和被承袭的方志舆图的内容和绘制方法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两幅方志舆图的内容完全相同首先意味着抄袭,如焦联甲等纂、民国二十一年排印《新续渭南县志》的《总图》和《城池图》与汪以诚等纂、乾隆四十三年木刻《渭南县志》的《总图》和《城池图》的内容完全一致,我们只能认为前者是抄袭后者;而两幅方志舆图的绘制方法包括最小的细节都相同则表明两幅方志舆图实际上是出自同一刻本,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重印。如严一清纂、清嘉庆六年刊本《白河县志》的《白河县疆域图》、《白河县外城图》及《白河县内城图》与王达心纂、雍正十七年刊本《白河县志》的《白河县疆域图》、《白河县外城图》及《白河县内城图》完全相同,显然出自同一刻本。陕西方志舆图的数量较多,其中笔者发现的方志舆图如表1-1。

表1-1 存在袭旧现象的陕西方志舆图

img1

陕西方志舆图中的袭旧现象的出现是有诸多原因的。在纂修方志时,多数情况下他们是能够见到旧的方志,旧方志往往会成为新方志纂修的蓝本,人们在旧志的基础上进行补、续、变;作为方志重要组成部分的舆图也经常是这样,当旧的方志舆图摆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旧图的影响,而图的绘制是件很麻烦的工作,以已有的图为基础绘制新图,相对更容易一些。

在绘制新的方志舆图时,历史景观毕竟发生了变化,历史景观的变化会使新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在绘图时,会在旧地图基础上做一些改动;新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对景观的认识毕竟也不完全相同,认识上的差异会使新方志舆图的制作者在绘图时,会在旧地图基础上做一些改动,因此,袭旧的地图完全不同于只图省事、不用思考而抄袭旧图甚至直接用旧版而印制出的舆图。

方志舆图的袭旧现象是基于陕西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实践中尤其要注意的一个现象。

三类是同一方志舆图中若干表现同一类历史景观的舆图在制作方式上是一致的。如嘉靖《陕西通志》中的建置之图,可以看成是城图,计有133幅,无论在符号的制作上还是在地图概括上都基本上相同;雍正《陕西通志》的水利图,嘉庆《汉南续修府志》的水利图,《榆林府志》的各县疆域图及各县县城之图等,符号制作与地图概括也是相同的;道光《紫阳县志》中的,“四乡舆地仿画沙聚米之意,各绘一图”,计有29幅,均为绘画式的舆图;而很多县志中的四乡图或里甲图在制作上也具有相同的特征。

四类情况是民国以后采用近代地图绘制方法与技术的地图。近代地图绘制方法与技术是规范的、具有标准化特征的方法与技术,是通过近代学校教育传播与复制的方法与技术。通过近代教育接受了这种方法与技术的绘图者所绘制的方志舆图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征。

3.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诸多地理景观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一般的文字记载相比,地图在对地理事象的表现上具有突出的综合性,陕西方志舆图也是如此。明至民国时期的陕西方志舆图中的景观是有综合性的,其综合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以地域景观为主题的陕西方志舆图中,所表现出的历史景观的构成是多样的,因而,就这类方志舆图的内容而言,它是多种历史景观的综合,以各方志中的疆域图表现最为明显,特别是县志的疆域图或县境图,将一县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通过一幅图表示出来,将某县境内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景观一起表示出来,给人们的就是一个地域的综合印象。如雍正《陕西通志》有疆域图,其中,“二州七十三县各作一图,载河池泉渠祠宇桥渡古迹陵墓镇店铺递分界悉列焉”[9];各县志的疆域图或境图也大多“图县城、县境、古迹、名胜及川原村落,犁然具备,庶观者按图以考,不出户庭,了如指掌矣”[10];又如各方志中大多有城图,城图中则有城墙、隍池、街道及各种建筑景观。之所以能够这样,与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对方志舆图的功用的认识有关,他们认为舆图“令人身处其地,便了然在目,若仅索之於书,终惝恍靡定,如学禹贡者,记问虽精,终须按图指授,山川经纬乃无遗误”[11]

第二,专题性的方志舆图对于作为该图主题的历史景观的表示往往是综合性的,其表现有二。一是方志舆图中所表现的历史景观本身具有综合性,方志舆图在表示主题景观时必然会进行综合性的表示,如城图,其所表示的城市本身是由诸多的要素诸如城墙、隍池及各种各样的建筑景观构成的综合体,城图就是要将构成城市整体的景观要素表示出来;又如水利图,将构成水利景观的诸多要素,如取水口、干渠、各支渠、乃至引水工具等都表示了出来;二是方志舆图不仅仅表示历史景观本身,而且将历史景观的环境也表示出来,同样是城图,多数方志的城图是将城市的地理环境,诸多城外的河流、山脉、聚落甚至是生态景观都表示出来了;一些水利图也不仅仅表示水利景观本身,对其附近的山脉、河流及聚落等景观也有所表示。

三、陕西方志舆图的符号的特点

符号是构成方志舆图的基本要素,陕西方志舆图的符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大部分陕西方志舆图中的符号为象形符号,山脉、河流、森林、城市、建筑等表现比较突出,其绘制方法类似绘画;只少数方志舆图,主要是清末以后的方志舆图,采用几何符号。

其次,大多数陕西方志舆图的符号并无统一的规范,同类景观的符号差异比较大。一方面由于同类景观本身存在诸多的差异,其符号理所当然也有差异;而另一方面各方志舆图的绘制者很少有交流,所以符号的绘制要想统一也比较难。比如县城以下的聚落景观的符号表示方法就有很大差异,表1-2列举了方志舆图中部分县城以下聚落景观的符号。

表1-2 陕西方志舆图中聚落景观的符号(部分)

img2

续表:

img3

续表:

img4

续表:

img5

续表:

img6

续表:

img7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陕西方志舆图中聚落的符号差异很大,多数采用符号加注记的表示方法,少数则采用文字符号,即只有注记,而没有象形或几何符号;不同级别、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聚落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不同的方志舆图中,级别相同、性质相同、形态相近的聚落的符号也有不同。其他景观的符号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表现。方志舆图的符号的个性表现,是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