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符号,景观与文化空间
1.1 绪 论

绪 论

一、本文研究的主题与任务

方志舆图是我国独具特色、数量众多的传统文献——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舆图与方志的文字记载为表里关系。作为中国传统地图的一个类型,方志舆图在记录与传递某一地域的地理信息时,具有直观性的效果,也附加了绘制者的意识与观念。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极为厚重。13个王朝建都于此,地志的修纂独领风骚,名志迭出。对方志舆图的解读与利用研究,陕西方志舆图当为首选。本文旨在利用陕西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充分挖掘历史地理学的文献资源,为历史地理学探索新的研究途径。

历史地理学研究是着眼于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这一基本研究对象的,方志及其舆图对于历史地理学来说,一般情况下是其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够为历史时期地理现象的复原提供必要信息的众多文献的一种;若专门以方志舆图为对象进行研究,应该属历史地理文献学的范围,可是在传统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作为历史地理信息载体的方志舆图的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的内容在多数人的眼中都是示意性的。那么,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样子?对历史地理学研究有没有价值?又能有多大的价值?怎样发挥方志舆图的价值?如何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方志舆图是由多种多样的符号组成的,是通过符号来记录与再现历史地理信息的特殊的文献形式。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方志舆图符号的解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历史地理复原,进而复原历史地理空间的发展过程,探索历史地理发展的规律。

对方志舆图符号的解读,需要对方志舆图的符号所表示的内容进行研究,这必然会涉及到对方志舆图制作的研究。对于方志舆图本身而言,方志舆图的绘制与方志舆图的内容,或者说方志舆图说些什么与方志舆图怎么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而不可或缺。然而,方志舆图的制作包含着方方面面的要素,而与方志舆图内容密切相关的是方志舆图的概括,包括分类、简化、夸张等,在研究实践中,首先关注方志舆图制作上这些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具体研究中自始至终都要考虑这一问题。

对方志舆图内容、制作与价值的研究应与方志舆图的利用相结合,而对于方志舆图的应用实践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方志舆图内容之所以没有被作为专门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最突出的表现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具有明确应用指向的、作为理论构架的基本概念与概念体系去表述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象及其相关的事象。

从方志舆图所表现的内容看,绝大多数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的可以见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而从方志舆图对地理现象的表现方式看,无论是采用形象符号还是采用几何符号,都主要是表示绘图者在一定地域的某一方向的上空以某种角度俯视地表时所看到的景象。方志舆图所表现出的这种视觉上的特点与地理学中景观概念的特点所体现出的认识方式基本一致,因此在方志舆图研究中引入景观概念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是较为合适的;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以历史景观这一概念为核心,建立一个旨在便于方志舆图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应用的理论体系,无论对方志舆图的研究,还是对历史地理学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是要在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理论的构建。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方志舆图的研究与利用

近来人们对方志舆图有所关注,以此为对象的研究成果已经出现。较早从总体上对方志舆图进行研究的主要有:阙维民《中国古代志书地图绘制准则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第4期),对运用现代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对方志舆图的方位、比例尺、图式符号、绘制准则作了初步分析,认为“经营位置”为古代志书地图绘制之准则;〔美〕范德(EdwardL. Farmer),对天一阁明代方志中的舆图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图绘明代中国:明代地方志插图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2000])。在本项研究的进行过程中,又有一些关于方志舆图新的研究成果出现,主要有苏品红《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天津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3期),分析地图在古代方志中出现的状况、方志中地图绘制特点及其与普通地图的比较、地图在方志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文献价值;潘晟《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依据对现存天一阁藏明代方志的阅读,对明代方志地图编纂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旧志图、地方舆图、历史地图集等地图资料编纂方志地图;二是依据野外踏勘或口述绘制新图;潘晟《谁的叙述:明代方志地图绘制人员身份初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1辑)在考察现存天一阁明代方志的基础上,对明代方志地图绘制者的身份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一时期方志地图的绘制者大致可以分为儒士、普通绘画工匠和专业刻书工匠。这些研究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方志舆图的情况提供了较好的分析,但这些对于方志舆图的研究都是围绕着方志舆图的具体内容以外的东西来进行的,与本文将如何解读方志舆图的内容并通过对方志舆图内容的解读进行历史景观的复原与历史人文空间结构的分析作为研究的主旨相去甚远。

在历史地理学或环境变迁的研究中,有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是利用了方志舆图的,如吴宏岐、史红帅《关于清代西安城内满城和南城的若干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3期),利用康熙《陕西通志》卷首《会城图》、雍正《陕西通志》卷六《疆域》所附《会城图》、嘉庆《咸宁县志》卷一《疆域山川经纬道里城郭坊社图》所附《城图》、《县治东路图》、光绪十九年十月中浣舆图馆测绘的《西安府图》、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一《城关图》、康熙《咸宁县志》和康熙《长安县志》的《会城图》等方志舆图和相关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探讨了清代西安城内满城的城墙走向、城墙质量及城门设置等诸多细致的问题;桑广书、甘枝茂、岳大鹏的《元代以来洛川塬区沟谷发育速度和土壤侵蚀强度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2期)利用现存洛川县最早的县志——成书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的《洛川县志》,据其中的插图确定了1660年时南沟沟头的位置,以此为基础对南沟的沟头前进速度进行测量,为元代以来洛川塬区沟谷发育速度和土壤侵蚀强度提供了基础数据。但这些研究都不是以方志舆图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与本文将如何解读方志舆图的内容并通过对方志舆图内容的解读进行历史景观的复原与历史人文空间结构的分析作为研究的主旨也不相同。

(二)景观历史地理理论研究

目前为止,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在理论上是空白。对于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景观概念的应用的探讨则有人已在着手进行。

景观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词,以它作为核心概念的理论涉及地理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而每一个学科领域中景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有所不同。既便是在地理学领域内,一百多年以来,景观概念的内涵在不同的学者、不同学科分支、不同的文章乃至不同的场合,其差异和变化着实让人眼花缭乱,这是一个易于误解的词。所以,以景观为核心概念建立起适合方志舆图研究的理论体系,首要的任务是将景观概念阐释清楚、明确。

事实上,至今为止,历史地理学界对于景观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曾有人试图对景观在历史地理学应用作了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如晏昌贵、梅莉《“景观”与历史地理学》(《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讨论了“景观”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问题,并提出了历史景观地理学或历史景观学的学科概念,其目的在于以“景观”来解决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地理”二元分立的现象。在当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无论是利用传统的文字性文献资料进行历史景观的研究,还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历史景观的研究,都与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相对应的景观概念相去较远,对以景观为基础建立适于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理论,缺乏可以借鉴的意义,因此,要将景观作为适于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的基本概念,需要对这一概念重新定义;并围绕着景观这一概念建立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即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与方法。

三、本文研究的路线

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在研究中是以研究的实践为基础,不断地进行理论总结,再指导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是本文研究的基本路线。

方志舆图的数量是众多的,要对方志舆图的内容、制作与价值的问题作以解答,是要将这个问题落实到某一幅图的内容、制作与价值上;将历史地理学研究落实到方志舆图符号所表示出的历史景观个体上,将宏观问题落实到微观问题,将共性问题落实到个案研究。本文的研究就是将个案研究作为整个研究的基础。

本文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的研究是以明至民国时期(1368—1949)陕西方志舆图为例的。陕西方志是我国方志的一个地域类别,其中所包含的舆图的总数超过了2000幅,其种类多样,所涉及的历史景观也比较复杂。之所以以陕西方志舆图为例,是因为明至民国时期陕西方志舆图无论在制作水平上,数量上,还是在其所涉及的内容上,在同时期的中国方志舆图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与全国其他地方的方志舆图一样,陕西方志舆图特别是明至民国时期的方志舆图也没有作为对象性实体而被认真研究过,对于陕西方志舆图的绘制与舆图的内容的研究更是空白。通过利用明至民国时期陕西方志舆图来进行历史地理研究,是能够探索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一般规律的。本文在对陕西方志舆图进行全面考察的同时,对一批有特色的舆图的内容与制作进行重点研究,形成了景观历史地理研究实践的个案,其中主要的成果被放置在作为论文主体的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实践的论述中。

理论总结是本书的重要主题,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围绕着历史景观这一基本概念,通过逻辑推演,结合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完成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

四、研究的重点与内容安排

利用方志舆图进行历史地理研究,无论从实践上说,还是从理论上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为这样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

本书第一章探讨了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诸如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对象即历史景观,研究的任务与内容,研究的方法及陕西方志舆图及符号的一般特征等,这些都是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于指导具体研究实践的。

第二章至第八章通过案例研究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三个方面的七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以对方志舆图中的瀵、八旗马厂和沙苑的研究为例,对基于方志舆图的景观历史地理研究中以方志舆图符号特殊性的分析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使用特点与要求进行了讨论;第三章以对方志舆图中杨填堰与山阳县地域与城市景观的研究为例,探讨景观差异方法的使用;第四章以对乾隆《怀远县志》与康熙《潼关卫志》的舆图所表现出聚落与城市景观的研究为例探讨了逻辑实证分析方法的应用。第五章以对方志舆图中山河堰、龙洞渠与洽水诸渠的研究为例,探讨方志舆图中历史景观的客观性与复原研究问题;第六章以对方志舆图中的五门堰、廉水诸堰与西乡五渠的研究为例,对方志舆图中的历史景观的主观性及历史人文空间的构建进行分析。第七章以对方志舆图中韩城森林景观与石川水渠的变迁的研究为例,对历史地理学一般性的研究主题即历史景观变迁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专题分析;第八章则以方志舆图中韩城县境景观格局与雍正时期水利景观的格局为例,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即历史景观的空间结构问题的研究进行专题讨论。

第九章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对于利用方志舆图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实践与理论从利用方志舆图进行景观历史地理研究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与效果及在历史地理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