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修订本)
1.16.2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技法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技法

一、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罗杰斯曾经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咨询过程中,未能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的咨访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询者的态度和技术起着主导作用。咨询者应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使这种关系得以顺利地建立和发展。在这种关系的建立中,有几个基本的或者说关键条件都与咨询者的态度和技术有关,那就是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真诚等。

(一)共情。所谓共情,按照罗杰斯的看法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心理咨询的技术或者说是一种能力。心理咨询中所应达到的“共情”,要求咨询者时时刻刻都应该是非常敏感的,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每一个特殊的个体都能保持这种敏感,变换自己的体验,这种共情是特殊的、个别的,而不是泛泛的、一般性的。这种共情是能够理解与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的各种负担的能力,而不是进行判断和支持对方的能力。共情要求治疗者能够进入另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那是你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样,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个需要你帮助的人。否则,会导致对方认为你不理解他,不懂得他正在经历的一切,或者是根本不关心他的事情。

准确的共情应包含以下步骤:

1.治疗者从来询者自身的观念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询者的内心世界。例如,一位18岁的女孩因为婚事遭到母亲反对,非常痛苦前来咨询。叙述中了解到她欲与一位比其年长20多岁的已婚男性结婚而被其母反对。从咨询者的观念体系出发,也许会觉得女孩的做法不可思议。如果从来询者的观念体系出发,就可以理解而达到高度的共情,因为女孩从小丧父,渴望父爱。稳重、慈祥的年长男性正好可以满足她的需要。

2.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比如“你觉得很孤独是吗?”“你那么要好的朋友都误会了你,你觉得很失望是吗?”

3.引导来询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比如“假如你把自己看成和大家一样平常的人,这事对你来说还会那么痛苦吗?”

试举一例来说明共情式反应。

有一位女学生干部,因与同学关系不和谐而前来咨询——

来询者:以前我与同学的关系都很好,自从我担任班长以后,同学们都好像与我疏远了许多,他们不再邀我去玩,心里非常痛苦。

咨询员:(一般反应)这没有关系,你主动一点,找机会邀请她们去玩。(共情反应)这样的状况确实会使人感到痛苦,作为班长,一般都希望与同学关系融洽一点。目前这种状况使你感到很孤独是吗?

共情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品质,只有咨询者真心实意地愿意帮助来询者,用心去听、用心去想,才有可能达到共情的较高水平。一个对来询者不关心,不耐烦的治疗者,是不可能达到高水平共情的。

要掌握共情技术,可采取以下方法练习:1.在与朋友、亲戚、家人相处时,注意练习对他们谈话内容的反应,试着把他们所说过的话的意思概括明了,检查一下你是否理解了其中含义。2.试着去想像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下,你所要帮助的那些人对你讲述的事情,要想像得就像你做了电视录像一样,试着把他们的经历用准确的图像在你的脑海中显示出来。3.努力使你自己有关情绪方面的词汇变得更为丰富,运用字典、小电影或其他材料,以便你能描绘出任意一种感情。

(二)积极关注。所谓积极关注就是注意发现来询者的长处,并在谈话过程中有选择地强调他们言行中有利于改变错误认知和不适应行为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进其成长。

这种积极关注的出发点是:如果你想帮助你的来询者,使之有所改变,你就必须相信他是能够改变的,而且他现在自身已具有一些积极因素。否则,如果你认为对方是顽石一块,那么任何的帮助都只能是徒劳无功的。而且,如果你不相信对方是能够接受帮助的,你的来询者就会接收到这种信息,你和来询者之间是不可能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的,你的咨询注定是要失败的。

(三)尊重。尊重就是指对来询者的接纳态度。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接受对方,能容忍对方不同的观点、习惯等。罗杰斯甚至认为尊重是无条件的,是整体的接纳,不但包括他的长处,连短处也都一起包括在内。

的确,在咨询中,有时当事人的行为实在很难令人不产生反感,比如当你清楚当事人是明知故犯或顽固不化地一再犯错,或来询者的某些想法有悖传统的伦理道德时,就会发觉自己不容易接纳他。但是,如果没有接纳,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咨询员高高在上地批评指责对方;或用不友善的言行轻视对方;或者用权威的语气要求对方听从自己。这样就会导致当事人的不服气,自尊心受伤害,甚至对咨询员产生反感和敌意,进而影响咨访关系和咨询进程。

(四)真诚。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该以真正的我出现,而不是让自己隐藏在专业身份的后面扮演十全十美的咨询员角色。相反,他应该是很开放、很自然、很真诚地投入到咨询过程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许多人认为治疗要有权威性,就是对来询者要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以为自己有专业知识或对方有弱点等,就可以不尊重他人。来询者都是带着问题前来治疗或咨询的,当他暴露了自身问题以后,本身就处于易受伤害的地位,而且此时会变得异常敏感。咨询者在言行上若不注意尊重对方,不仅不能够解决来询者的问题,甚至会加重来询者的心理负担。

具体来说,真诚的表现就是咨询员开诚布公地与来询者谈话,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让来询者去猜测你谈话中的真实含义,或去想像你所说的是否还提供了什么别的信息;咨询员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在咨询中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咨询的取向不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相违背;咨询员自由地表达自我,不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不戴面具,大方自然。

真诚对于咨访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咨询者的真诚不仅给来询者一种安全感,而且为来询者提供了一个榜样。看着咨询者的真诚开放,来询者也会慢慢取下自己的面具,诚实地开放自己,表达自我,宣泄郁积在心中的种种烦恼,从而对自己的问题有一种新的认识,最终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效果。

二、咨询中的会谈技术

心理咨询的会谈比一般性交流要复杂得多。从作用上看,咨询中的会谈可分为收集材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和心理治疗式会谈。整个会谈过程要求咨询者和来询者的全情投入,而咨询员的会谈技术,对咨询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一)注意倾听的技巧。所谓倾听,是指咨询者对来询者的谈话不仅是听听而已,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这种倾听,有人把它称为投入的倾听,它要求咨询者在听的时候,不仅带着耳朵去听,而且是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肌体感情和智力的整体投入,这样才能达到高度的同情感;同时,它要求咨询者善于借助言语的引导,来启发鼓励来询者的自我表达,从而达到对来询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了解。这种特殊的引导就是我们这里要谈的注意倾听的技巧。

通常,咨询员常采用的注意倾听的技巧有开放性提问、闭锁性提问和反应的技巧。

1.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指咨询者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能否”等词语在内的语句发问,让来询者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能不能告诉我,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没有再继续做下去呢?”这是一种最有用的倾听技术,它可以给来询者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引导来询者更多地讲出有关的情况、想法、情绪等。

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咨询者可能获得对来询者问题的一般性了解,对与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的掌握以及对来询者的情绪反应和他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过程的了解。

咨询者在开放性提问时,要注意让来询者充分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即使有离题现象,也不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可用提醒的方法来引导他们朝着主要问题的方向来谈。有些问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发问,尽量使用共情式、疑问式、语气温和的发问,避免辩论式、进攻式、语气强硬的发问,这可能在当事人心里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后种发问会被当事人认为咨询者有责怪或反对之意,而前种则会被当事人认为咨询者是真心实意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帮助自己。

2.闭锁性提问。闭锁性提问是指咨询者引导来询者用“是”或者“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等语句来回答的提问。比如:“你现在心情很沉重,是吗?”“你有没有想过其他的解决办法?”等问题就是闭锁性问题。这类问题有助于缩小讲话范围,澄清事实和帮助来询者集中注意主要问题。

但是,闭锁性提问的采用要适当,通常在咨询会谈的中后期才采用,而且应用次数不宜多。因为前来咨询的人大多是心中郁积了太多的问题,需要一吐为快,而闭锁性提问恰恰限制了当事人的思路和自我表达,这样不仅妨碍咨询员对当事人资料的收集和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也可能破坏咨访关系。

3.反应的技巧。在倾听的过程中,咨询者不是也不可能是被动的听众,与来询者是互动的关系。咨询者对来询者谈话做出恰当的反应,对于会谈的顺利进行,以及会谈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反应的技巧有:

(1)运用鼓励与重复语句。在会谈中,为了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或强调对方所讲的某部分内容,咨询者可用如“嗯……嗯”“噢”“是吗?”“以后怎样了呢?”等简短的或重复的词语。这种简单的反应技巧,在会谈中是十分有用的。首先,可表明咨询者认真听来询者讲话的态度;其次,还可表明咨询者对来询者说话中关键词语的注意。通过这样的鼓励,可引导来询者的谈话向某一方面的纵深发展。

在运用鼓励与重复语句时,咨询者不要机械地重复,而要注意自己身体语言的运用,如点头示意、专注对视等。

(2)运用说明语句。所谓运用说明语句,就是对来询者谈话中所讲的要点及其观念的实质进行复述。在咨询会谈中运用说明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词汇,但某些敏感的句子最好运用来询者的原话。

运用说明语句的功效为:①咨询者可以借此检查自己对来询者的理解程度;②可以帮助来询者整理纷乱的思绪;③咨询者可借此澄清、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

(3)对情感的反应。所谓对情感的反应,就是咨询者对来询者叙述事实时所带有的情绪及其程度,予以恰当的反应和反馈。一般说来,对来询者感情的反应和反馈常常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你心里感到……”“你觉得……”例如,“这件事你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气愤?”“你笑了,你觉得很好笑是吗?”对来询者情感的反应与反馈能使来询者感到被咨询者充分理解,从而帮助达到高度共情。另外,有些来询者往往说不清自己的情感体验,咨询者准确而及时的反应与反馈,能帮助来询者准确体验自己的情感。

(4)总结。总结就是咨询者把来询者所讲的事实、信息、情感、行为反应等经过咨询者的分析综合,以概括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是会谈中必用的技术。来咨询的人,往往都是被烦恼所困扰得“思绪万千”、“心如乱麻”,叙述时也就零乱而无条理。咨询者运用总结技术,就像串珠子,把来询者所讲的内容分门别类梳理成章,使来询者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咨询会谈中的倾听活动对咨询者说来并非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记录事实与听取对方谈话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的过程。各种倾听的具体技术运用得当,都会对会谈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会谈中的观察技术。人类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丰富的。人的面部表情、人的体态、举止无不充满着各种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咨询会谈中,咨询员除了要倾听来询者的谈话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来询者的非语言行为,以协助了解来询者的情绪、情感和内心的真实思想。

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行为,如姿势、身体运动和动作、与声音有关的各种特征和能够观察到的生理反应等。咨询者在咨询会谈中,需要对非言语行为给予仔细观察和理解。

1.面部表情的观察。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睛、眉毛、嘴和面部表情肌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表示人瞬间变化的内心世界(情绪、情感)。面部表情与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因此面部被认为是可确诊情绪反应自然特征的最重要的部位。在咨询过程中,面部表情所传递的情绪反应信息常常决定着咨询的进程及方向。

在面部表情中,尤为重要的是目光所传达的信息。在进行目光交流时,需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咨询员和当事人的距离要适中。第二,咨询员在注视当事人时,要注意目光的柔和性和注视的次数适当。第三,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仔细体察当事人视线的转移或中断的意义。

2.身体动作所传递的信息。除面部表情外,人的全身动作也表现和传递着感情的作用。以头部活动为例,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手势和身体姿势同样也表达着一定的信息。手势除了具有说明、强调、解释或指出某一主题、插入谈话的作用以外,还与身体姿势一起表达人的各种情绪。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要重视来询者的每一个身体动作,有时这些动作似乎是不经意的,但却反映了当事人无意识的内心活动。

3.声音特征。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声音被看做非语言传播,可以表现人的感情状态。

在咨询会谈过程中,咨询员要生出第三只耳朵,注意辨明来询者的声音特征的表现和变化。

如果要较好地掌握理解他人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观察、观察、再观察。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你都要有意识地观察非言语行为的意义。第二,不应孤立地看待每一种非言语行为。第三,应注意避免把非言语行为看成是对方永远存在的行为。每个人的某些非言语行为总有其特定的表现场合,而信息的含义与这个场合有密切、直接的联系。离开这个场合,其意义就可能不同了。

(三)会谈中的其他技术

1.具体化。具体化是指在咨询会谈中,咨询者要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

来询者往往是遭遇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为之烦恼和痛苦而来到门诊咨询的,因此常常说不清他所要表达的事情和情绪。他们的言语有时会含混不清,有时又太过于笼统抽象,咨询者此时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和他的问题,通过具体化的会谈,咨询员就能找到当事人问题的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咨询者要注意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具体事实,二是搞明白来询者所说的词汇的具体含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来询者:我真是想不通,我全身心地爱着他,他为什么却这样对我?

咨询者:看到你这么痛苦,我想你肯定是感觉受了很大的委屈,你能不能告诉我,他做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接受不了。

来询者:他背叛了我。

咨询者:你所说的背叛指的是什么呢?

来询者:我感觉到他爱上了别的女人了。

咨询者:遇到这样的事确实会让人接受不了。你究竟是看到了什么还是听到了什么呢?你能具体地说说吗?

在这个例子中,来询者一开始仅仅是谈了困扰她的感觉和体验。并且用“背叛”这个抽象的词汇来说明烦恼的原因。咨询者首先弄明白其抽象词汇的具体含义,其次引导其陈述导致烦恼的具体事件经过。

通过具体化的会谈,咨询者与来询者共同澄清事实的真相。这样可使来询者“擦亮被痛苦的泪水蒙住的双眼”,认清自我与环境,认清自己的问题,也可使咨询者找到来询者问题的关键。从而充分理解来询者并采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治疗计划。

2.即时化。许多来询者可能会花很长时间来描述他们过去的经历,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设想。即时化就是要帮助来询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从而协助来询者明确自己现在的需要和感受。

当一个人总是过分注意过去和将来的情况时,别人是很难了解到他现在的想法和感觉的。陷入到过去,会使来询者无法认清自己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总是抱着对将来的期望,会加重来询者的心理不平衡。请看下面的例子:

来询者:我和他结婚这么多年了,想不到他还提出离婚,我真难过,难道那么多年的夫妻感情就这么容易一笔勾销吗?

咨询者:那您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来询者:我也说不清我是怎么想的。他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我的事,我怎么还下不了决心呢?别人都不理解我,觉得他已不可救药了,觉得我在哪方面都可以独立。过去家里很多事都是我一个人管的……

咨询者:那么您对他现在是怎么看的呢?

来询者:我也恨他,可又可怜他,心里总放不下他。总希望还能像过去那样,将来退休了俩人在一起……唉,我真搞不清自己的感情是怎么回事了……

咨询者:您总觉得您现在搞不清自己的感情是怎么回事,是吧?(来询者点头)那我们先来看看您现在对他都怀有哪些感情和想法好吗?

来询者:(点头同意)……

咨询者:您刚才说又恨他,又可怜他。除此以外还有些什么想法呢?

……

这个例子,咨询者不断地用“现在”这个字眼,来帮助来询者认识和明了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帮助来询者正视现实,正视目前的问题,进而寻求自我调节的途径和方法。

即时化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咨询者能够时时注意自己和来询者的关系,关注来询者在与自己交往时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与习惯,从中发现来询者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自身的缺陷,并及时给予反馈,从而帮助来询者将眼光投向自己,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3.对质。对质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咨访关系很融洽的基础上),咨询者与来询者就来询者各种态度、思想、行为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讨论,以帮助来询者觉察自己在感觉、态度、信念和行为上不一致或欠协调的地方。

一般来说,导致人心理不平衡的矛盾冲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当事人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比如,一个大学生坚持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老师也认为他读书比较死板,缺乏创造性;其次,是当事人的思维感受与其实际行为之间的差异;再次,是当事人的想像世界与咨询员所看到的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

这些矛盾冲突很容易导致对自我与环境关系的错误认识,从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咨询中采用对质技术,就可帮助来询者认清这些矛盾。

对质的采用对来询者具有某种潜在的影响力。在对质过程中,来询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周围世界的现实,从而较为自愿地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并改变自己,但是运用不当,也可能给治疗带来某种危机。因此,运用对质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质应在高度共情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质就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对咨访关系具有破坏性的。②对质应是试验性的,即以假设的态度、缓和而有弹性的语气来提问。③用投入的态度,即咨询者使用对质的时候,自己最好能投入在彼此的咨访关系中,表现出关心与参与,而不要让当事人觉得咨询员是站在一种高高在上超然的地位,在对他做质询。④用渐进的方法。对质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震撼,所以不妨用渐进的方法,从当事人能接受的层次开始,再缓慢导入较深的层次。

总之,对质一定要建立在共鸣共情,亲切温暖和关怀的基础上,这样才可能避免可能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