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修订本)
1.12.3 第三节 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逐渐占据国际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哪个民族能不断创新,哪个民族就有希望。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造力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便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揭露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产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的思想或产品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渊博的知识积累等智力因素,还有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造力所需的人格特征

人人都有从事创造活动的禀赋,只是能力发展和发挥的水平有所不同,而这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那么,创造力需要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呢?概括起来可包括以下几点:

(一)自我控制能力。在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时,既有来自外界的压力,也有自我挫败的可能,而后者比起前者更为危险。所以,自我控制能力体现为,情绪比较稳定,不感情用事;即使失败也不垂头丧气;为实现目标,能忍耐今天的艰苦。

(二)自发性。有按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的倾向,具有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充满自信的态度。但是自发性不能直接产生创造活动,因此要适度。这种能力具体体现为行动利索,说干就干,活动能力很强。

(三)冲动性。这是一种精力充沛和横溢的状态。具有兴奋、激进、感情投入、富有勇气、果断、机智灵活的特点。具体表现如:把事情一下子干到底;工作有效率,但缺点常不可避免;有新发现便高兴异常。

(四)持久性。精神上有耐久力,也是一种意志力,是人的生命力的表现。在长期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中,持久力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表现为固执、坚韧、热衷、勤奋,具有奉献性、彻底性、忍耐性,往往开了头便非干到底不可,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五)探索性。也指好奇心,与冒险精神有联系,往往与雄心勃勃和挑战性有关。这种探索性,能促使人向未知领域和未来发展挑战,并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具体表现有: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深入钻研各种事物,常给自己出难题等。

(六)独立性。倾向于采取与众不同的观点或行动,显示出个性特征。独创性也是从独立性中产生的,其具体行动特征是:经常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来让人吃惊;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因别人的赞同或反对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意见。

(七)灵活性。容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倾向。表现出人的开放性、通融性、宽容性、兴趣广泛性等。具有价值多元化取向,善于从失败与错误中学习。

它的具体表现有:很快地接纳新事物;闻过则改;喜好十分广泛等。

二、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点

(一)具有强烈的创造动机。进入大学后,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和探究性,而此时的大学生在生理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和实践基础等方面较中学时代有更多优越性。升学的压力没有了,大学生能够在课堂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认真听、仔细想、敢探究,对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对不赞成的问题敢于质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然而,尽管有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造动机,但有时不免脱离实际,这是创造成功的障碍之一。

(二)个人兴趣广泛。大学学习的特点不仅具有专业性、探究性,而且具有广泛性。大学的专业众多,各方面的学术权威都有,各方面的设施都齐全,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他们敢干和能够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然而,有些学生尽管兴趣广泛,但其兴趣易转移,最终可能导致一无所成,这也是创造成功的大忌。

(三)活动过程中情绪化现象严重。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涉世不深,其活动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心态健康情绪稳定的人更易取得成功,包括创造方面的成功。具体来说,积极和稳定的情绪对大学生的创造活动有以下作用:1.使观察活动更持久、更专注,从而减少干扰,使活动更有效;2.使记忆活动更准确、更清晰、更全面、更快捷;3.使想像活动更自由、更生动,迸发出更多灵感;4.使思维活动更敏锐、更清晰、更有创造性;5.使操作过程更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因而顺利成功。

三、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妨碍创造力发展的主观因素。创造力发生在生命中的各个时期,但是在儿童期以及青春期培养创造力倾向更为重要。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必须克服妨碍创造力的主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习惯性思维。如果说年龄的增长会削弱我们的创造积极性,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会慢慢变为习惯势力的牺牲品。经验在我们身上形成了一种抑制力,这使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机械、刻板而缺乏创见。面对新的问题,人们往往倾向于考虑解决类似问题所使用的固定方法。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未能奏效,我们就要综合不同的习惯方法,从中汲取新的方法。这就需要摆脱过去经验对产生新思想的束缚,主动探求改变的方法。

2.自我气馁。自我气馁具有抑制作用,很多人因自我气馁而损害了他们的创造力。人们在创造性方面所做的努力常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被人泼冷水,而且大部分惊人的设想在最初提出来时总是受到人们的嘲弄。因为怕人嘲笑,就希望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一致,这种自我气馁的心理状态成为人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巨大障碍。

3.思维活动领域过窄。如果长期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狭窄的活动领域里,便不会产生让自己感兴趣的新发现。科技发达的时代,需要人们扩大自己的视野,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为思考某个问题提供深化认识的线索。因此,专业知识面狭窄导致思维活动领域过窄,就不容易产生创造性。

4.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人们往往无法忍受因不能立即得到答案所产生的焦虑,常常是一有问题便马上想得到解决的答案。有时,因一种设想暂不成功便马上放弃。事实上,一个有创见的思想,从提出到试验,再得出正确答案,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思考过程,或者是有多次反复。解决一个问题的结果当时看来是好的,但往往有更具创见的答案可以获得,这需要人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5.惧怕失败。创造意味着风险。在创造成功的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失败,甚至失败是获得成功的主要过程。许多人因为惧怕失败,惧怕挫折和批评,因而不敢勇于去探索。

6.自满。当人们对自己周围的事物都认为满意了,就不会产生创造的冲动。人的价值取向、抱负水平与创造的动机直接相关。人们生活中的挑战是激励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源泉之一,创造性思维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创造力的大小。以下我们简要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从而得出多种答案但又是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体现多元化、开放性,让创造者在思维空间里自由驰骋。当然,在有些创造过程中,光有发散性思维并不能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目标,因为有些创造活动只需少数或惟一的思维结果,因而在发散之后,必须进行聚合。所谓聚合思维就是将众多信息放在一起综合考虑,以便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或答案的思维。

2.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顺向思维又叫正向思维,是由问题出发,沿传统思路去求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中国共产党最初搬用苏联的“城市中心论”进行革命斗争便是顺向思维,但这条道路却行不通。痛定思痛,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革命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便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又称颠倒思维,这种思维要求我们思考的角度与“一般”的思维定势不同,甚至相反,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与纵向思维相对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纵向思维是利用逻辑直上直下地思考,横向思维则是当纵向思维受阻时大脑急转弯,在横向思索中去发现富有创造性的目标或答案。横向思维的运作主要采用横向转换的方式。所谓横向转换方式是指不按最初设想或常规的方式去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转换成它的侧面问题,或是将解决问题的手段转换成侧面手段的思考方式。如历史上的“曹冲称象”,就是横向思维的例子。

4.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以少量的本质现象作为媒介,直接预感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规律。它具有直观性、预见性、择优性等特征,是人类特有的悟性。爱因斯坦曾说过:“直觉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有人将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创造原理的思想简述为这样一个模式:经验——直觉——概念和假设——逻辑推理——结论,可见直觉对创造非常重要。大学生应从众多的表象中去寻找规律,尽可能快捷而准确地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有自己的设想和预见,并将这些偶然冒出来的新念头记录下来,以备创造之需。

5.立体思维。即综合发散,又叫三维度思维。它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四面八方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成功的可能。如,用六根火柴要摆出四个三角形,平面思考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必须启动立体思维,将六根火柴搭起一个三棱锥才行。

当然,创造性思维除了以上五种外,还有分合思维、形象思维等,大学生们应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求得创造活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