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修订本)
1.9.5 附:人际关系中的自信训练

附:人际关系中的自信训练

有些人的过度焦虑产生于与人交往的情境中。其表现为:

1.为自己做过的错事不断地道歉。

2.别人向自己提出无理要求时,自己不敢拒绝,过后又对自己十分不满。

3.即使不公平也不敢挺身捍卫自己。

4.不会表达情感,认为情绪表达是病态的或不成熟的。

5.不敢在他人面前坚持自己的观点。

6.总怕伤害别人的感情。

7.经常为了息事宁人而保持沉默。

8.很难赞扬或批评别人。

9.总是躲避,不同意他人的意见时不敢说出来,怕说出来后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10.不敢拒绝别人,从不对人说“不”,是个有求必应的人。

行为学家认为,上述人在情境中的焦虑体验是不自信的结果。因为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总害怕自己会惹别人生气,会得罪别人,因而就采取压抑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来屈从他人、听从他人控制与操纵的态度和行为。久而久之,内在的焦虑就会升级,会形成强烈的内心冲突,严重的就会陷入病态焦虑之中。也有的人忍到极限时,其内心焦虑往往以攻击性方式爆发,从而给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破坏性打击。

为帮助这样的人降低焦虑行为,这里介绍一套提高人际交往中自信水平的训练技术。此处的“自信”是指人际交往中能自如地以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权利和正、负情感,而自信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以自信反应取代以往的焦虑反应。

自信训练的基本步骤

一、端正认知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2.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权向别人提出要求,也有权拒绝别人的要求,反之亦然。

3.如果我们因为别人的拒绝而恼怒,那是在否认别人的权利,反之亦然。

4.说“不”并不会伤害别人。如果我们认为别人对我们说“不”是伤害了我们,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非对方的问题。

5.我们有权捍卫自己的利益,别人亦然。

6.人有权表达自己的正、负情感。

7.人有权与人协商,以公平解决问题。

在人际交往的权利问题上,不健康的人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任性妄为,斤斤计较,完全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以他人为中心,总是否认和压抑自己的价值和需求,屈己从人。容易陷入病态焦虑的人往往是后者。所以,了解自己的权利,是帮助自己确立人际自信的前提条件。

二、训练用正确的行为指导语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举例如下:

学会问候、欣赏和感谢

img3

维护自身利益和坚持自己的观点

img4

当别人伤害了自己

im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