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情绪的概念、作用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反应。它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有关学者长期研究表明,情绪具有先天遗传性,人的恐惧、愤怒、欢乐、悲哀等基本情绪及其表现方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自会的,但成人的复杂情绪则是后天习得的。情绪在形式上以心理特质的方式蕴含在人格结构之中,在内涵上是主体主观需要同客观环境(包括周围人)整合的产物。面对如此复杂的情绪现象,心理学家把情绪结构归结为三个方面,这也是任何情绪都具备的三要素:一是内省的情绪体验;二是外在的情绪表现;三是情绪的生理变化。
(一)内省的情绪体验。简单地说,就是人对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是在强度、紧张水平、快感度和复杂度4个维度上产生的心理感受。内省的情绪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环境和客观现实的重要反应形式之一,这种反应形式不同于感觉、知觉和思维反应形式。即情绪活动不同于认知活动,它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实质的反应,而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对于主体需要的反应。
(二)外在的情绪表现。外在的情绪表现即表情,具体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体态表情。在情绪发生过程中,人的行为会发生习性反应,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都会随着主体体验而显现出相应的变化,也会有相应的身体言语。如遇到伤心、悲痛的事有的人捶胸顿足、呼天抢地,遇到高兴的事就手舞足蹈。表情在情绪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情绪本身不可分割的发生机制,也是传递情绪信息的外在表现。
(三)情绪的生理变化。即情绪产生时各系统器官都会发生生理变化和物理反应,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该系统为情绪发生和持续提供了能量。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不同神经元产生兴奋,皮下中枢,包括海马、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不断传递和反馈信息,协调和支持脑的激活水平和情绪状态。伴随着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机体的其他内脏器官也会随之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绪生理变化是主观体验的深化,又是外在情绪表现的基础,在情绪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情商与智商
(一)情绪和情感。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方心理学界虽对情绪和情感未作严格区分,但认为:情绪包含着情绪表现(表情)和情绪体验(情感)。苏联及我国心理学界对情绪和情感作了严格区分,认为情绪分为心境、应激和激情;情感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心境是指深入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激情是指强烈爆发的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有三个方面。
1.从所联系的心理层次看,情绪的心理层次低一些,是先天的并且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属于高级心理现象。
2.从所具有的品性看,情绪一般不稳定,具有较大波动性;情感则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3.情绪与情感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进而发展为情绪深层核心,它通过情绪得以实现。情绪包含情感,受已形成情感的制约,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新的情绪蓄积又促成情感的衍变,两者相互依存、制约和发展。
(二)情商与智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是相对于智商(IQ)的一个概念,是情绪、情感商数的简称,也是情绪评定的量度。其内涵包括五大方面:一是认知自身的情绪;二是妥善管理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管理。情商是情感理论的新发展。情商高,才能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乐观豁达,有利于自身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的调整。现代成功学认为:智商(IQ)在成功中占20%的份额,而情商(EQ)占80%的份额。有学者总结说,智商高有利于学业和选聘,情商高有利于事业和升迁。
三、情绪的作用
(一)良好情绪是人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中国古书《黄帝内经》谈到过度的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二)情绪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人格的核心。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是动机系统,认知是交流系统,运动是行为系统,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的中介是情绪和情感,健全人格的核心是具有良好的情绪。2004年2月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因打牌时和同学争吵,竟然三天杀死四位同窗好友,与他的情绪失控和人格障碍不无关系。
(三)情绪是人际交流的协调剂。中国有句俗语:“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通过人的情绪反馈信息,可以得知他人的情绪状态,领悟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四)情绪是成功的助燃剂。乐观、积极的情绪助人成功,悲观、消极的情绪使人委靡。如,桌子上有半杯酒,乐观者欣喜:“真好,还有半杯酒可以喝。”而悲观者哀叹:“唉,真糟糕,怎么只有半杯酒了?”成功者总是看到自己的进步,越来越有信心;失败者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越比越沮丧。
四、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从人的生理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14~25岁),这一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成。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生理上基本成熟而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心理断乳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关注,对友谊与爱情执着追求,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学业和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但大学并不是伊甸园,也有竞争与压力。考试不及格,同学与朋友间的误解,恋爱失败甚至天气变化等都可以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可以说大学生的情绪极其丰富又极其复杂。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社会的变迁、体制的变革,新旧事物的更替,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易产生困惑和迷茫;价值的判断,认知的取舍,前途的选择,心里会有许多矛盾;家庭的变故,家庭成员关系的亲疏以及学习、交友等个人生活事件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使之情绪跌宕起伏,时而热情激动,时而悲观消沉,表现出极大的波动性。
(三)激情性和冲动性。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大学生群体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轻气盛和从众心理,其情绪易被激发,带有很大的激情性和冲动性。情绪激发的行为结果若是积极的,则有利于大学生成才,如见义勇为,奏响的是正义的凯歌;情绪激发的行为结果若是消极的,如为了哥们义气或小团体利益不惜违反校规校纪甚至犯罪,则行为后果是反面的。
(四)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区别,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情绪、情感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交往对象的熟悉和了解以及新的奋斗目标确立等问题。新生的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一般都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但易出现情感上的问题。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心理压力大,消极情绪较多。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社会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及自身要求不同,期望值不同,其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差别,也会有不同的情绪状态,表现出层次区别。
(五)内隐性和外显性。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或赢得了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面临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等具体问题,如果感觉属于自己的隐私的内容,往往会深藏不露,具有内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