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心理健康(修订本)
1.4.3 第三节 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第三节 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及其特征

(一)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人格是指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社会主义大学教育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什么样的人,应有何种道德理想,何种世界观、人生观,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心等等,这些都涉及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说,理想人格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它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人格;第二,它是一种有效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人格。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一方面其心理活动与机制不断地实现内部平衡,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取得协调一致,创造性地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应在德、智、体、美、理性与直觉等方面获得高度和谐的发展。

一个人内部心理活动一旦获得和谐的发展,他在社会活动中就会时时刻刻地表现出巨大的创造能力,时时刻刻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具有崇高理想的人,即便在逆境中,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造福于人类,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无私的心,真诚的爱和献身精神。

(二)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特征。在心理学中,理想人格,即健康人格的特点,存在多种看法。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阿尔波特(Gordon Allport)和马斯洛(A.Maslow)提出来的看法。他们对理想人格特点的描述,颇具合理性,其他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忽视了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忽视了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0页)毛泽东同志对于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曾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他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特征。

我们认为,理想人格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关于做人的最高标准,体现一定社会阶段的理想人物及其典型品质,体现一定阶段成员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根本方向。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一切理想人格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做人标准和效法榜样。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始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力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格代表国格。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格的形成发展时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因此,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高等教育中注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思想观念明确,求知欲望强烈,珍惜同学友谊,乐于帮助他人,自我意识增强,兴趣爱好广泛等等。在大学生集体中,有助于人际关系发展的人格特征是:尊重关心他人,善于理解,乐于助人,富于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责,以及稳重、耐心、宽容、真情、热情、开朗等。但他们的人格缺陷同其优点一样明显突出,主要表现在:自我控制力较差,攻击倾向过多,价值观念偏颇,人格意识淡薄,道德素质不高,知行差距较大,自我接纳不足,抵制诱惑力欠佳,思想认识肤浅,实际经验缺乏。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学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基本需要的满足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人着重早期个人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有人强调后期的社会学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些观点都有所不足。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主要在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在于学生个人的社会实践。

(一)加强调查研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现代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上代人的某些传统,如精神上的叛逆、强调自我实现的价值观等;另一方面又显得比上一代人更加冷静、更加自在,在行为方式上没有那么激烈和鲜明的现代叛逆意识,似乎对一切都无所谓,对先辈们的英雄主义观念和行为表现出某种淡然和冷漠等等,这给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带来了新的挑战。

有理想,才有奋斗目标;有信念,才能有坚强毅力。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来指导人的一生,生命才有意义,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应充分利用有关课程,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和先进人物的模范事例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了人格自我完善的能力和全面接受人格教育的可能。首先,积极投身于各种学习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激发学习积极性,才能推动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核心,它能帮助认清自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组织、管理、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各种能力。其次是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有助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一种优良的职业人格品质。最后是积极的自学和自我教育。提高自学活动的积极性是培养毅力、探索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通过自学和不断的自我教育,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对人格发展中的不足及时地自觉地进行矫治。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在人格发展中,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在面临学习负担、人际关系、学生中的竞争、择业、爱情等问题时,会产生各种心理挫折,引起内心矛盾冲突,如果这种心理冲突得不到及时恰当地解决,会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有损于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形成一系列人格障碍。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学知识,创造条件,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悦纳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提高自身修养。悦纳不是盲目地自我接纳、自我赏识,而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既不回避缺点,又不因有缺点而自暴自弃;战胜自我,是指一种知错必改的认识和行为,是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纠正利己主义、自暴自弃、心胸狭窄、孤僻偏激、狂妄自大等不良人格缺陷;超越自我,是指一种不断进取的认识和行为。人格完善无止境,大学时代是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大学生只有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克服自卑心理、报复心理、知行不一等不良现象,才能积极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自身修养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它要求大学生参照内、外标准,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监督,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对优点进一步发扬,对缺点加以改进,以保障人格的健康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人格?人格包括哪几个系统?

2.什么是气质?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3.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和联系?

4.试分析大学生的性格特征。

5.什么是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如何培养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