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第二节 书法审美的时代性

第二节 书法审美的时代性

当我们面对传统书法艺术作品的时候,对书法艺术会以追本探源的态度,精研揣摩的方式,敏捷的思维,努力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获取支撑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审美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欣赏群体的欣赏角度是多元的,但总是积极围绕着一条主线,即艺术表现的规律与特定的审美意识。因此,欣赏群体在这种特定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自然产生对其审美的自觉意识与行为,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既有多元的,亦有单一的,审美活动都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对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首先会自觉地去寻找传统的踪迹,循着一般的审美习惯,套用古法层层推进,体验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这是一种传统的自觉的审美习惯;其次,从其章法、结体乃至运笔用墨等表现因素与形式上研讨,经过一番体味得出自己的看法,即该作品出自某家某法,功力精湛、力透纸背、古味浓厚、通篇章法恢宏博大……从表面上看,欣赏途径对路,措词合理,赞赏有加,然而,从审美意识发展的时空上分析,是一种老套欣赏过程。脱离了时代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时代性,脱离现实的作品将毫无意义。试想,几千年前有二王、颜柳等大家寻法定论,成为当时以及其后一段时间的审美标准;而几千年后的今天,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社会精神生活主要内容的传统观念和古典情境,以及作为时代心灵的最后依凭的理想主义逐渐消退。这是一个精神和心灵上都无所期待的时代,人们不仅从理智上也从情感上接受了救世主的幻灭,不再愤懑、伤感,开始从真实的下界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根基与动力,艺术的探索与追求开始了它的新概念、新思潮,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满足的发展中将目光投向了精神生活的空缺面,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世异时移,我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也会与时俱进,用现代审美观审视、理解、感受现代的艺术,书法艺术也不例外。

书法艺术发生发展与每个时代的具体环境即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经济、孜孜以求的探索研究等有紧密关系。书法艺术赖以存在的载体——中国的方块字,人们发明它最早并不是作为审美的艺术品,而是为了便于记事和用于人类交流的一种工具,只有表意的功利性,是一种中华民族为表意所刻画的思维符号,这是当时创造汉字的目的。《中国美术辞典》中解释“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但多数字的笔画和部位还没有定型”。根据这种解释,我们可知当时书法艺术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审美的需求,此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只处于朦胧与无意识阶段,这与当时社会环境是契合的。

书法艺术发展到东汉时期,在生产劳动中,经过漫长地探索研究,文字在满足了人们的实用功能之后,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去整理、美化、装饰,探索一种更美的更便捷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终使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五体俱现,篆、隶、楷、行、草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字书写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成就卓著。当然在日本和韩国等也有书道,他们均脱胎于中国,受过很深的影响。唐宋时书法家把书法艺术作为传情达意、发泄情绪的有效手段。审美群体也只是文人墨客,书法艺术成为他们遣兴之事。在此期间,书法艺术形式多样,个性丰富多姿。论书之作比比皆是,论调也有百家争鸣之势,如墨学论著《墨史》、书法品评著作《书品》、《书估》、《海岳名言》等,书迹品评汇编《宣和书谱》、墨迹汇编《宝章待访录》、《书小史》,南宋陈思的书法论著《读书断》、北宋朱长文的《书议》、《书断》等等诸如此类的评法论美之理论,真正意义上对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趋向、审美价值及审美评价方式给予了极大引导和定位,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形成奠定了基础。书法艺术发展至明清时期已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完整体系,填空补白,复古修炼,在某种意义上是夯实基础,继承发扬,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倡古驳今,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审美意识的多元化方面都起到了承传作用。由此可见,时代的特点造就了时代的审美观,审美观影响了同时代的书法艺术。他们的审美只能局限于有限的欣赏人群,这也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现代书法艺术审美意识的崛起,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历史文化艺术的积淀及西方艺术流派的渗透,使传统书法艺术在理论上、审美观上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气象。19世纪初期,好多在国外探索艺术的大师们学成归国,将新颖的西方艺术形式、艺术理论引入中国,从理论与表现形态上开阔了传统艺术发展视野,在审美活动中注入了多元文化,形成了现代审美观的雏形。19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更使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繁荣时期。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理论体系、审美及艺术评价进行了大辩论,提出了诸多的主张与思路,并付诸实践。书法艺术作为中国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毫不例外地受到很大的冲击,这对传统书法艺术及审美活动向多元性与现代性的过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法的现代审美活动是多角度、深层次的,书法艺术丰富的内涵无形中为现代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的社会时代性。毛泽东曾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开创了新时期艺术发展的新局面。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给书法艺术的探究创造了极好的平台,人们可以放开心胸地去追求与实践各自不同的精神需求与审美活动,大力营造艺术环境和氛围。故而,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审美的复杂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受与吸收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积极地参与欣赏,主动地融入艺术发展的新格局之中,以现代的审美意识满足各自的审美需求。

所谓“艺术当随时代”,书法的审美意识也应当随时代。我们不能用远古时代形成的审美观念来审视现代的书法艺术,而应批判地接受与继承,用现代的审美观看待我们身边的书法艺术,公正地予以评判与接受,好好享受艺术为我们带来的无尽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