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第四节 隋唐书法

第四节 隋唐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从整体上仍不断地加强着前代书法发展的上升势态。隋唐是楷书的中兴时期。得到普遍认可的四大楷书体例:欧、颜、柳、赵,前三家都出现在唐代。

隋代不过三十几年,书法承南北朝之风,碑帖合一,归于整齐,书风方整瘦硬。代表作品有:《龙藏寺碑》(图25)、《曹植庙碑》、《兴国寺碑》、《孟显达碑》、《董美人墓志》(图26)和《苏孝慈墓志》等。这些碑刻和墓志,结体或斜画竖结,或平画宽结;风神或浑厚圆劲,或秀朗细挺,都能符合变化,自成面貌。

img26

图25 龙藏寺碑

img27

图26 董美人墓志

初唐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由隋入唐者。而唐代由于各代帝王都酷好书法,并把书法列入教育取士的官制之中,致使书风极盛。就连日本遣唐使也研习书法,日本国君亦多受到影响而好书。唐代以楷书为之长,行、草、篆书等都有名作传世。特别是狂草,更是唐以前没有。

唐代,楷书进入发展的成熟期,个性与法度高度地融合起来,完备的楷法,精密到无懈可击。以至南宋姜夔对此有了微词:“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续书谱》)不过唐代的确产生了数量可观且旷世永恒的楷书典范。

唐代书法分为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四杰,即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薛稷四家。此外还有草书家兼理论家孙过庭。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在隋为太常博士,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是初唐四家中最出色的人物,他的楷书笔力刚劲,笔画方润,纤细得中,给人爽利精神之感觉,成为后人推崇的范本,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帖。欧阳询在书法上还是一个全才,他师法羲之,飞白、隶、篆、行、草俱善,表现出一位成功书家的优秀素质。据《国史异纂》载:“率更尝出行,见古碑,为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步复下马,停立。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傍三日而后去。”欧阳询形貌未佳,但书迹却才情恣肆,笔精墨妙,其书名远播外域。高丽人就曾专门遣使求书。而高祖叹曰:“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渭其形貌魁梧耶!”其传世墨迹有《仲尼梦奠帖》、《卜商站》、《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图27)等。

img28

图27 九成宫醴泉铭图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时为秘书郎,入唐为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据载其书法曾亲得智永传授,尽具王氏家法,尤善行草书。现有《孔子庙堂碑》(图28)、《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论》、《左脚帖》等传世。其中《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可窥其楷书成就;《汝南公主墓志》、《左脚帖》,则显示了精湛的行书技巧,特别是《左脚帖》为纯正的王氏书风。虞世南为王派嫡传,初唐名重。

img29

28 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尤善楷书。其父亮曾与欧阳询为好友,欧亦看重褚遂良书法。当时唐太宗常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即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当天召为侍书。褚书初师虞世南,后取法于羲之,书风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自立风范,后世学褚者代有其人。传世作品有《倪宽赞》、《阳符经》、《孟法师碑》(图29)等。

img30

图29 孟法师碑

薛稷,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高宗初年,虞世南与褚遂良书法备受时人推崇,其后还少有能续其势者。薛稷外祖魏征家中多存有虞褚旧迹,稷遂勤习精研,书名渐起。从存留书迹《信行禅师碑》来看,其书多从褚书出,故时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说,可见薛稷书法确已达到一定高度。但自家面目较弱,在四杰中较为逊色。

孙过庭,字虔礼,一说陈留(今河南)人。生于贞观二十二年,卒年约在武后朝初。官至率府录事参军。正、行、草书俱善,以草书名世。孙过庭草书宗“二王”一脉,与后来的张旭怀素书风不同,可说是正宗“王书”,因而宋代米芾评其书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其代表作品《书谱》(图30)一帖,既是关于书法理论著作,又是草书精品,受到历代赞誉。他的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容飘逸、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正如他自己所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草法跳荡,字字相断而气脉贯通,其抟巧之娴熟,叹为观止。有人批评他“一字万同”,也有些道理。

img31

图30 书谱

初唐时期,太宗李世民对“二王”书法的特别钟爱与推宗,使历史长河中“二王”变得尤为显著,并渐在人们心目中奉为书道正统。

唐代中期,涌现出了颜真卿、柳公权、李阳冰、张旭、怀素等不朽书家。此外还有李邕、贺知章等人。

颜真卿,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鲁公二十余岁时游长安,曾受教于大书家张旭,历时两年。三十五岁又往洛阳再度求教于长史(张旭),尽得笔法之妙,写有《述张旭长史笔法十二意》。

颜真卿书法,还得益于“二王”,亦研究初唐四家,且广涉南北朝以来民间书法遗迹,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面貌。颜真卿善于真书(楷书),也精行草。楷书端庄雄伟,体势豁拙,人称颜体;行书则遒劲郁勃,融篆书笔意于提按之中,行书《祭侄文稿》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绝齐名。最著名的作品有《麻姑仙坛记》(图31)《争座位帖》、《与蔡明远书》、《颜勤礼碑》等。

img32

图31 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工部侍郎、太子少师。善正书(楷)、行书,尤以正书名。曾在西明寺书《金刚经碑》,备有钟、王、重、欧、褚、陆诸体,其名遂大著。诚悬为人正直,时穆宗召见:“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并问“笔何尽善?”诚悬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王。”穆宗听后,知公权是在以论笔作谏。柳公权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文宗誉其是:“钟王复生。”公权楷书被称为“柳体”,与欧、颜并称。从体格上讲素来有“颜筋柳骨”之说。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图32)、《蒙诏帖》等传世。

img33

图32 神策军碑

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肃宗乾元间为缙云县令,官至将作少监,据考为大诗人杜甫之甥。工隶篆,而篆书最著。苦习小篆三十年,从李斯《峄山刻石》得法,自成一家。李阳冰自许甚高,尝云:“斯翁而后,直至小生。”不过李阳冰倒没有妄言,自篆书不再被见用,研习者少,精研者更乏其人。少温能在小篆上有高的成就确实不易。当时如得颜真卿书碑,必得李阳冰题额,称为连璧。遗世书迹有《三坟记》、《城隍庙记》、《李氏迁先茔记》等。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虽生卒年不详,但颜鲁公曾得师授,可知与颜同时而为长辈。张旭草书,世之绝唱,一转魏晋书卷风气,用笔放纵不羁,似不加修饰,但提按使转暗藏法度,称为狂草。对后世影响极大。与太白的诗,裴旻弄剑合称三绝。从情与法的关系来看,与唐楷有所不同,张旭草书,尤重情感的宣泄,已不似文质彬彬的“尚韵”一脉。故每每于酒后呼喊狂走,任情恣性,甚至时常以发为毫,浸墨狂书,同时在对草书理法方面的认识也有独到之处,尝言“始吾闻公主与担夫挣道,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二得其神”。后世评书,对张旭的评价一直很高,很少微词,这在书史上也是难得的。其传世作品有《古诗四首》(图33)、《肚痛帖》、《郎官石梓记》、《千字文》。

img34

图33 古诗四首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幼时出家,为玄奘门人,湖南零陵人。早年习书,因家贫,遍种芭蕉,以蕉叶习字。还制漆盘漆板,随写随擦。后投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门下。邬兵曹授予怀素草法,云:“张旭长史尝谓彤‘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怀素亦善作狂草,亦嗜酒,酒后遇寺壁粉墙,衣裳器皿,无不书写操笔,如疾风聚雨。曾说:“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怀素习书精勤,退笔堆积,号为笔冢。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传世的墨迹有《苦笋帖》、《自叙帖》(图34)、《食鱼帖》、《小草千字文》等。

img35

图34 自叙帖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李邕的书法艺术,在当时与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为人和才情更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亲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学的人,为官遭贬,后专心学术,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少年时以擅长辞章而闻名。但他在仕途上,却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李邕有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影响最大的要数《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图35)。他将二王一派行书的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地糅合起来,吸收南帖的灵活多变,而不取其柔弱的一面;除却魏碑的呆板,而保留其厚重的一面,在广泛接受前人成果的同时,或者是不自觉地将他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外化到笔墨之中。董其昌以“北海如象”来比喻李邕书法的力度,亦可谓形象传神。

img36

图35 麓山寺碑

晚唐书家,主要有柳宗元、沈传师、卢弘宣、杨凝式等。其中杨凝式是重要的书家,但杨凝式既仕晚唐,又仕历五代(梁、唐、晋、汉、周),故提及晚唐书法,多与五代并述。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官至少师太保,世称“杨少师”、“杨疯子”。其书法自颜、柳入二王,楷法精绝,尤工狂草,亦善诗歌,洛川寺观兰墙粉壁之上,题记殆遍。存世书迹有《神仙起居法》、《韭花帖》(图36)、《夏热帖》等。其中,《神仙起居法》为狂草,纵横奔放,杨守敬说他“脱胎怀素”,有唐人浪漫气息。《韭花帖》书法淳古淡雅,风度凝远可爱。《夏热帖》书法极富骨力变化,有颜真卿风范,米芾赞:“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img37

图36 韭花帖

唐朝一代,是诗人文豪云集的时代,善书者还很多,比如诗人李白、高闲、白居易、杜甫、韩愈、宋之问等也都是一时书家,更有许多不知名的书手和经生,都为后人留下了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