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明中国戏曲史
1.8.3 第三节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三节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苦、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一生历嘉、隆、万三朝,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嘉靖好声色喜丹术,万历酒色财气四毒俱全,朝中宦官专权未息,内阁党争又起。边关多外患,北有俺答部落的频频骚扰,南有倭寇的时时进犯,都给京畿地区和东南沿海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出身读书世家的汤显祖承袭了四代习文的家风。5岁就能属对联句,10岁学古文词,对《文选》颇为喜爱。14岁补为诸生,在县学名列前茅。《汤显祖集·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序》云:“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辙要我以仙游”从中可见汤显祖幼时所受的儒道杂学影响。21岁以第八名中举,“名播天壤,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

据《明史·汤显祖传》、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载,当时的首辅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啖以魏甲”,张居正看重汤显祖才学,欲招为自己的儿子陪考,并许愿让其高中鼎甲,被汤显祖断然拒绝,自谓“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因不肯依附权贵,直到张居正死后第二年,33岁的汤显祖第五次上京会试,才考取进士。此时,内阁新要张四维和申时行又令其子起来拉拢,汤显祖再度敬谢不敏。如此,他只能去南京做太常寺博士,后又历任南京詹事府主簿、南京礼部祠祭祀主事。其间又因弹劾首辅申时行,“发愤上书言国事,触忤权要人”,被贬徐闻县典史(知县的属官,掌管文书、出纳等),两年后迁浙江西南部贫瘠山区遂昌县知县,他在遂昌知县任上五年,灭虎清盗,劝学兴教,政声极佳。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48岁的汤显祖递辞呈于吏部,不等批准便毅然辞官归里,颠簸了15年仕途经济弃之如敝屣。三年后吏部和都察院以“负才轻佻”名正式将其免职。此后家居18年,“日以文墨自娱”,传奇《牡丹》等都写于此期。67岁卒于家。自为祭文,遗令用麻衣冠草履以敛。

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

汤显祖早年就做了罗汝芳的学生,自小跟他学道,读“非圣之书”,其师承关系是:王艮——颜钧——罗汝芳——汤显祖。汤显祖得泰州学派嫡传教化,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尊重人的多重欲求的观点。加上神交多年的“异端”教主李贽个性解放思想影响,还有亦师亦友的达观禅师,共同构建了汤氏启蒙思想形成和人格构建过程中的三座丰碑。仙、理、佛旨左右牵引形成的相对平衡,使其并未偏执于仙佛一端。徘徊出入于儒、释、道堂庑之间,使其更加洞彻事理,更能从容构建“至情”世界观,以至于在戏曲创作方面对此才会有更加淋漓尽致的演绎和张扬。

汤显祖的艺术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尊情、抑理、尚奇。“情”是指生命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然与真实状态;“理”是指使社会生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则具有活跃性,情在理的抑制下趋于委琐、僵死的状态,二者始终都存在矛盾。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情与理的冲突更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尊性抑理,也就是把人追求幸福的权利置于既有社会规范之上,在艺术创作中即表现为人性解放的精神。尚奇则主要是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使生命的灵性表现为独特的创造,同时有偏重主观想像的浪漫倾向。

总之,“天地之性人为贵”,个性解放、精神自由的人权思想构成了汤氏启蒙主义的核心。

二、“至情”的颂歌——《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是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全剧55出。

剧情梗概: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柳梦梅)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脉温存。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慕色而亡。弥留之际嘱丫头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千里之外的柳梦梅亦梦有所感,因赴考路经南安,抱病淹留,机缘巧合拾得丽娘自画像,一见倾心,日日玩赏声声呼唤,叫得杜丽娘魂魄跨越阴阳前来相会,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二人情到深处,杜丽娘托出实情,柳梦梅痴心一往,掘坟救丽娘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丽娘之父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二人终成眷属,全家大团圆。

1.从杜丽娘形象看《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主题

《牡丹亭》以情抗礼的反封建主题主要是通过杜丽娘表达出来的。矜持平静的外表,恰恰反映了她对内心颤动、郁闷的掩饰。

自由、天然、青春是上苍恩赐给青年的,它总是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再回首才知道它来过,把握青春的鲜活应是人的本能。杜丽娘要把握青春的鲜活,摆脱难耐的青春寂寞,大胆地冲破“男女之大防”,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她的反抗导引着人们与腐朽的礼教抗争,唤起当时人们强烈的共鸣,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致使男女主人公的灵魂与躯体在俗人无法理喻的生死两界中穿行,这异乎寻常的精神历险帮着人们寻找生活中的另一部分,促使心灵丰富的青年对自身进行反思,为爱情、青春坚持自己的理想。她是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游园惊梦,成为杜丽娘高于一切的情感财富。她对幸福人生执著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如何以内在的刚强支配着她的外在的娇弱,令人感受到自由生命的可爱。这一切表现了启蒙主义戏剧大师对人性内涵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大范围的肯定。

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的身份,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非常真实自然。

杜丽娘的形象,充分地体现了至情的人生境界。她认为《关雎》是一首恋歌,她第一次步入春意盎然的后花园,便触发了天性中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她的怀春之梦、梦醒之后的寻梦、死后的魂游幽会、最终的起死回生,使《牡丹亭》充满了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抗争不息的精神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至情境界。

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矩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满园春色,更催醒了爱情。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在睡梦中突破了牢笼,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和生活。这种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总之。杜丽娘以其至情、执著理想的女性形象,以杜丽娘的悲喜剧展示着对压抑个性的社会的深刻批判。以人的感情为出发,提出情理冲突的命题——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有力地凸显出这部作品具有的巨大价值,它碰到了封建思想意识形态敏感的神经,触到了传统封建伦理体系虚伪的本质,在与封建传统意识的争斗与纠缠中,能始终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共跳动。杜丽娘生生死死的故事酣畅淋漓地宣泄出作者对自由爱情的无比热爱与热情礼赞。这种强烈的个性解放意识与反封建色彩大大加深了这部古典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使之成为我国戏曲史上一部不朽之作。《牡丹亭》以文艺作品的方式参与了晚明思想解放的浪潮,再次给虚伪的封建道德以重重一击。

《牡丹亭》对至情的呼唤,是与明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个巨大变化密切相关的。《牡丹亭》触及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与被扼杀之间的冲突、美好的梦想与严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昭示着一个划时代的新主题、新观念的诞生。

2.《牡丹亭》浪漫主义特色简论

(1)引言,《牡丹亭》通过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浪漫幻想情节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描写了“情”可以超越生死界限,具有伟大不可征服的力量,在情与理的斗争中,情最后取得胜利,作家的浪漫主义艺术追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虚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浪漫幻想有着现实的真实依据。如至情使主人公生可以死,死可以还魂复生。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魂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了一个大家闺秀的软弱性格,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作者为作品勾画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等只能在幻想当中才能出现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似经过脱胎换骨一般,成为表现“情之必有”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丽娘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画者恰恰就是她从未见过的梦中幽会的情人柳梦梅。

(3)“情”的化身“花神”,正统官吏的化身“胡判官”等的人性化描写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

(4)小结。通过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3.《牡丹亭》曲词赏析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句出《牡丹亭·游园惊梦》,是最富诗情的杜丽娘的名段。曲叙春汛摇漾在袅袅的晴空游丝上,引发了主人公的青春觉醒,整理花钿,准备寻春,镜子中偷照了少女半个颜面,羞赧中弄偏了发髻,步出香阁惊现全身于明媚的春光的微妙动作与心理,通过此曲,和盘托出。“晴丝”双关“情丝”。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明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曲词中蕴涵着深切动人的意境。以“姹紫嫣红”、“断井颓垣”分别象征青春美丽和封建教义,把春日园林的明媚风光和杜丽娘的伤春情怀以及内心深处的隐秘融为一体。春闺少女感受融融春光,以春景引发春情的同时,又不得不时时遭受封建礼教的禁锢;美丽的生命犹如美丽的春光一般被闲置废弃,于是便积累了太多的渴望自由爱情而不得的苦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的美好希望和憧憬?”,这是杜丽娘热切呼唤个性解放的心声。曲词巧妙而鲜明地构成自我意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情与理的冲突,唱出了杜丽娘被禁制的生命渴望。艺术上,静与动交错,哀与乐变化,声与色感应。视觉听觉触觉交错感应,以鸟声的清纯圆润,烘托赏景伤春。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

4.以《惊梦》一出为例,说明该剧戏剧冲突的构成

《惊梦》一出没有人物之间的直接冲突和由此引发的人物激烈的外部动作,但人物由苦闷、自怜到满腔幽怨,大自然的春意唤醒了被长期压抑的青春活力,最终发出怨愤的呐喊。生命的自由意志与陈腐的社会规制间的冲突达到尖锐的程度,以此赋予剧作以一种力度,这一逐渐加强的心理动作过程,有力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杜丽娘在追求爱情幸福过程中的生生死死,并不是由于剧中处于对立一方的人物人为的阻挠,而是杜丽娘内心对于自由、幸福爱情的强烈渴望和这一渴望实际上的难以实现构成了该剧的戏剧冲突。

由《惊梦》一出可见,《牡丹亭》在表现戏剧矛盾方面独具匠心。剧中的正反面人物并没有进行过面对面的激烈冲突。平心论之,杜宝夫妇绝不是“坏人”,他们一个是国家栋梁,为官清廉正直,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作为封建社会中常规道路上的成功者,父母疼爱女儿的方式是竭力把她教养成一个绝对符合于礼教规范的淑女,为此他们不许女儿在绣房中昼眠,女儿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母亲也要惊惶失措,唯恐她惹动情思……他们以自己的“爱”给予女儿以最大的压迫。作为封建社会常规道路上的失败者,拿社会教导他的东西教导杜丽娘,同样给杜丽娘以深重压迫的陈最良也不是什么“坏人”。汤显祖抓住杜丽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写出了人与环境的矛盾,也就是人的生而有情与无情的环境之间的搏斗,这就比一般的剧本更具心理深度。

5.一部美丽诗剧的昆腔移植

《牡丹亭》是一部美丽诗剧,它的抒情气氛极为浓厚,颇具抒情诗剧之特征:曲辞富于激情与神韵,辞藻典丽而不失自然,恣肆而不流于狂荡,构成了该剧浓郁的诗情。但从昆曲音律角度看采用宜黄腔曲牌创制的《牡丹亭》,则肯定不谐音律。

王骥德:“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

明沈德符:“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

明张琦:“宫商半拗,得再调协一番,辞、调两到,讵非盛事与?”

明范文若:“临川……腔板绝不分辨,衬字衬句凑插乖舛,未免拗折人嗓子”

为某一剧种编剧,应依其声腔要求及其规律,汤大师曾亲自导演宜黄腔戏班,理应谙熟受海盐腔影响的宜黄腔曲牌音律,习惯于用江西宜黄腔创作。若依昆腔的平仄音律看本依宜黄腔创作的《牡丹亭》,则句法韵法自然不守规则,难合昆曲音律,故而欲将《牡丹亭》改编移植为昆曲演出版就难上加难,既要保住原作意趣神色,又要转换声腔合辙守律,非超级大师不能胜任。先有沈璟偕吴江才人群起改订,然改编后的《还魂记》却失去了原著的精神和光彩,苏州音乐家只好折中让步,保留原词,把曲调订为集曲,再按集曲规律制谱。嗣后,天启、崇祯年间的昆曲大师钮少雅,认为《牡丹亭》调名杂糅,音律舛误,乃手自订谱,句斟字酌,积十年工夫做成了《按对大元九宫词谱格正全本牡丹亭还魂记词调》;一直到清代初年“既富才情又娴音律”的“通才”李玉,“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才完成了将《牡丹亭》搬上昆曲舞台的使命,使之光彩夺目。如果从《牡丹亭》问世的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算起,至李玉创作方兴的清初17世纪60年代止,三四代戏曲大师历经六七十年的倾力研制和天才创造,才圆满完成了《牡丹亭》的昆曲移植工作,终于将《牡丹亭》打造成为最具经典性的昆曲剧目,成为衡量各类昆曲戏班演出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6.《牡丹亭》的巨大影响

《牡丹亭》问世不久,便“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不但为众多才士所称赏,而且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娄江17岁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层层批注,哀感身世,含恨而死,汤显祖得到其批注本后,曾为俞二娘写《哭娄江女子二首有序》的悼诗;民国年间杭州女艺人商小玲出演杜丽娘,与角色完全融为一体,“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悲恸难禁,极度狂痴地扑向果实累累的梅树,肠断《寻梦》舞台。由此亦见《牡丹亭》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的杰出剧作,比起过去的爱情剧,有重要的新内涵,因而它的缺陷不足以掩盖它的光彩。

近年来,对经典剧目《牡丹亭》的复排与翻新层出不穷,愈发火爆,为这部传颂400余年的东方爱情传奇增添了多种演绎版本。

全新闪亮的青春版《牡丹亭》: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昆曲艺术在原产地中国却濒临灭绝。2004年小说家白先勇与苏州昆曲剧院合作,将被誉为“昆剧之母”的《牡丹亭》重新改编,力图将雅文化推广出去,创造出能够雅俗共赏的经典。号称青春版的《牡丹亭》由“超级制作人”白先勇策划、执导,著名昆剧大师汪世瑜、张继青的导演,年轻演员倾情出演和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舞美、服装令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港澳台地区的巡演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2004年该剧在香港的演出连续三天爆满,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在北京世纪剧院的演出好评如潮,在上海第六届国际艺术节上的演出更是卖出了天价票,达到了未演先热的盛况。2005年该剧在全国十大高校的巡演,所到之处皆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们争相观看,啧啧称奇,雅文化“曲高和众”,不再是痴人说梦的空谈。时隔一年,青春版《牡丹亭》以现场中英文字幕形式又一次在春光明媚的四月燕园北大,拥抱最广大的青年学生,将一度火热的昆曲热潮再次点燃,惊梦燕园!2006年9月15日至9月18日,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旧金山柏克莱大学剧院隆重推出。一连三天共九小时的全剧演出,拉开访美巡演12场的序幕。之后剧组继续前往尔湾、洛杉矶和圣芭芭拉、加州大学校园各分三天上演,全剧配有中英文字幕。吴新雷先生应柏克莱加州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的邀请,参加了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国巡演期间的学术研讨会。这次由白先勇领衔,合作打造,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至此已于港澳台地区巡演75场,直接进场观众超过十万人次,海内外媒体报道数以百计,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创造了中国昆曲进入世界舞台的新的里程碑。这是中国戏曲第一次以社会运作和商业演出的形式走向国际,第一次以全本大戏参加美国一流艺术节。中国昆曲这古老的东方文明也属于全人类,此次赴美演出昆曲也传播文明,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昆曲真正走向世界,超越时空的限制和文化的隔阂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艺术风采。此次赴美演出不仅得到了文化部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的专项资助,还得到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专项资金资助,也引起了中国驻美使馆的关注,必将在美国引起一股中华文化的热潮。

2008年6月,青春版《牡丹亭》赴英国伦敦和希腊雅典巡演,昆曲的艺术魅力又一次征服了欧洲观众。

2008年5月7日至15日,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与苏州昆剧院合作的《牡丹亭》转战中国,以男旦形式在梅兰芳先生曾经演出过的湖广会馆连演10天。

2008年5月2日至5月7日,中央芭蕾舞团在天桥剧场推出其策划两年之久的芭蕾舞版《牡丹亭》,杜丽娘立起足尖旋转舞台。习惯于看昆曲里穿着戏装、贴着云鬓的杜丽娘之后,会在舞台上见识一个一语不发、立起足尖、时不时还大劈腿的杜丽娘。导演李六乙说:“全剧是个梦,梦的表达方式就会多种多样,杜丽娘自我的分裂就会多种多样。梦里都是碎片,碎片就会形成很多形象,而许许多多的形象可能都是杜丽娘精神世界的外化。”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出的舞剧《牡丹亭》,2007年立项,于2008年7月26日至2008年7月29日在中国剧院演出。以古典舞蹈的形式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为这部名作传奇又增添了新的演绎版本。

三、临川四梦

《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种传奇以汤显祖书斋名命之,合称《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早年创作的《紫箫记》现存34出,取材于唐蒋防传奇《霍小玉传》,是未完之作。后改为《紫钗记》。该剧把李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改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状元,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设计高价收买霍小玉珍藏之紫钗,以玉钗证明霍小玉变节改嫁,并加利诱威迫,使李益与女儿卢燕贞成婚。小玉闻讯悲痛欲绝,在佛寺尽诉冤情,黄衫客得知其隐忧,深表同情授意相助。小玉闯太尉府索夫,被太尉阻挠,诬李益有反唐诗句,要诛九族作威胁,并欲施棒打之刑时,黄衫客赶到,怒斥太尉作恶作端,革去其职。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枕中记》,共30出。写吕洞宾度卢生而使其经历荣辱达悟梦幻之事。邯郸穷书生卢生,求取功名心切,屡考不中,一次,在赴考途中投宿小店,偶遇吕洞宾化作的道士,两人谈起功名事,感叹非常,店小二为他们正煮黄粱米饭。卢生打起瞌睡,吕洞宾取一磁枕给卢生。卢生入睡后,竟进入唐朝开元年间的清河境内,遇一官宦小姐崔氏,结为夫妇。卢生借崔氏朝中亲戚显贵,金榜题名,易如反掌,官封翰林院学士兼知制诰。他有权在手,自封崔氏为一品夫人,一时间,飞黄腾达,一通百通。他与大臣宇文融结下仇恨,被诬陷问罪,流放广西。后冤情大白,重做高官,年至八十,写了遗表要求皇帝封妻荫子。当他寿终正寝,忽听崔氏高喊他醒来——原来是店小二。他睡前煮的一锅黄粱饭还未烧熟。此时方知刚才一切全是黄粱一梦。吕洞宾引导卢生幡然醒悟,遂随吕洞宾去蓬莱入道。

《南柯记》也是写一场人生幻梦,取材于唐传奇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44出。叙淳于棼酒醉于古槐树旁,梦入蚂蚁族所建的大槐安国,成为当朝驸马。瑶芳公主于父王面前为淳于棼求得南柯太守,政绩显著,自己也享尽荣华富贵。后又因裙带关系升迁为右丞相。后檀萝国派兵欲抢瑶芳公主,淳于棼统兵解围,被救出的夫人终因惊变病亡,还朝后的淳于棼,从此在京中淫逸腐化,为右相所嫉妒,为皇上所防范,最终以“非俺族类,其心必异”为由遣送回人世。于是梦醒,乃知大槐安国原来是自家庭前大槐树下的蚁穴。

此剧既叙官场倾轧、君心难测,亦状情痴转空,佛法有缘。淳于棼作为一位外来客之所以高官任做,主要是凭借夫人的裙带关系。右相段功是一个嫉妒心浓、阴谋意深的官僚,是他一步步借国王之手钳制淳于棼,最终将这位不可一世的驸马爷轰出本国。“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君心是坦途;黄河之水能覆舟,若比君心是安流”的深深感叹,使人联想到汤显祖本人的从政经历,以及他主动挂冠归去时对于官场的彻悟。

《南柯记》的收束部分尤为感人:淳于棼被逐出大槐安国,虽梦醒、酒尚温。明知自己只不过是在蚁穴里结下情缘,在蚁穴里获得过官运,但还是舍不得亡妻,还是要请求禅师将亡妻及其国人普度升天。若非老禅师斩断情缘,淳于棼还要到公主身边留恋下去。由此可见,美在梦中,睡比醒好。相比之下,现实世界是那么乏味寡趣。后代孔尚任写《桃花扇》结局时,张瑶星大师斩断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情缘,正是从汤剧《南柯记》中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