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明中国戏曲史
1.6.5 第五节 纪君祥、康进之及其他杂剧作家

第五节 纪君祥、康进之及其他杂剧作家

一、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纪君祥,大都人,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不详。杂剧著录有六种,仅《赵氏孤儿》完整传存。

《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赵世家》所记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矛盾斗争的历史故事敷演而成,强调了屠岸贾作为“权奸”和赵氏作为“忠良”之间的道德对立。歌颂了赵盾、陈婴等人在传统道德完成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

1.《赵氏孤儿》的思想内容与戏剧冲突

剧情为赵盾全家被屠岸贾抄斩,赵朔身为驸马,也被逼自杀,其妻亦被囚禁并在此时生下赵氏孤儿。赵朔门客程婴将孤儿偷带出宫时,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韩厥感于正义不愿献孤儿以图荣进,遂放走程婴,自刎而死。屠岸贾下令杀死与赵氏孤儿同龄所有婴儿以斩草除根,程婴与赵盾友人公孙杵臼商量,以自己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然后出面揭发公孙收藏了他。公孙与假孤儿被害,真孤儿得以保全,长成后程婴向他说明真相,终于报了大仇。公孙杵臼杀身成仁,程婴忍辱负重,实现了其自觉承担的使命的行为,具有人格完成过程中的崇高意义和悲剧美感。

全剧围绕着搜孤与救孤这一核心事件组织戏剧冲突,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屠岸贾的暴行激起正义之士的反抗,从而形成了一串的悲剧冲突:鉏麂触槐,赵朔自刎,公主自缢,韩厥献身,公孙杵臼舍命,程婴舍子……他们前赴后继,演出了一场悲壮动人的悲剧,具有悲剧的壮烈美。《赵氏孤儿》对后来的“忠奸斗争”的戏剧有较大的影响。

全剧冲突尖锐激烈,矛盾连续不断,层层推进,气氛始终紧张而扣人心弦,因此,戏剧效果也特别强烈。

2.《赵氏孤儿》悲剧的美学意义究意表现在哪里?

首先表现在程婴等悲剧主人公身上,始终激荡着一种慷慨悲壮的凛凛正气,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感染。七义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正直品格,重然诺、讲信义、轻死生的义烈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该剧悲剧力量和美学价值之所在。

其次表现在作者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并艺术地加以体现。义士们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的牺牲又不是悲观的、绝望的、哀怨的,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一种信仰,为了支持真理而甘愿作出的牺牲,是满怀着希望悲壮而死的。这种希望来源于坚强的信念,即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代替黑暗。

屠岸贾杀气腾腾,残忍暴虐、表面看来十分强大,但他倒行逆施的本质注定了他灭亡的必然性。楔子和前四折戏中,每一次都是由屠岸贾开场,他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每一次也都是以他的失败而告终,他一手遮天、乌云滚滚却眼睁睁让那个尚未满月的孤儿从他的铁掌底下一次次地逃走,逮至搜出了“孤儿”,屠岸贾操刃将孤儿连剁三刀,自以为斩草除根,孤儿却在他的身边一天天长大;当他得意忘形地看到自己的义子长大成人,做着篡位称孤的美梦时,赵氏孤儿已在那里磨刀霍霍,为他掘好了坟墓。

3.关于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的结构是中华民族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民族性格的表现,是善战胜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情理结合的“中和”之美和“哀而不伤”情怀的最理想的表达形式。

因果报应的团圆结局还带有情感因素上的中和性,精神平衡上的圆满性,审美情趣上的一贯性。“圆满”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潜在的心理特征,并成为我国古典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

小结

《赵氏孤儿》所着力描绘的程婴等义士形象所体现的那种济困扶危、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闪耀着中国古老传统的道德光芒,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美学意蕴。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魂的基石。

二、康进之与《李逵负荆》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平事迹不详。

《李逵负荆》的故事与《水浒传》第七十三回的后半回大致相同。小说成书在后,其情节可能直接采自本剧,这也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与《水浒传》故事情节相符的一个剧本。剧情为恶棍宋刚、鲁智恩冒充宋江、鲁智深,掳走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回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指斥宋江、鲁智深玷辱梁山名誉。与宋江以脑袋为赌,立下军令状,同去酒店对质,方知是歹徒冒名作恶。李逵深悔莽撞,负荆请罪,并协同鲁智深擒获歹徒,将功补过。

剧情梗概:

 楔子 冒名抢亲

 第一折 醉察民情

 第二折 闹堂砍旗

 第三折 赌头对质

 第四折 负荆请罪

这是一出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是一部以歌颂为主的抒情喜剧,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而绝非一般“误会法”构成的浅薄的轻喜剧。全剧剧情同人物性格渗透在一起,矛盾的发展合乎事理逻辑。所塑造的李逵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形象,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以及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构成了其性格的基本核心,行侠仗义,坦荡磊落,既天真憨厚,又粗鲁莽撞,既正直、豪爽,又暴躁、轻信,在粗豪中显妩媚,于狡黠中见淳朴,作者将其性格的不同侧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可笑而又可爱的喜剧形象。如一开始李逵听了王林的哭诉,又见到所谓“证据”,便怒不可遏,回到山寨不由分说便拔斧砍旗,又与宋江以脑袋为赌,立下军令状,显示他疾恶如仇、火爆而不顾后果的个性;在下山对质的过程中,他因先入为主的成见,对宋江和鲁智深的一举一动都表示怀疑,好像很精明,却在这种“精明”中愈发显出他的憨直与鲁莽,让人忍俊不禁;真相大白后,他懊悔起来,于是装糊涂耍无赖,以保住自己的脑袋;最终抓住了歹徒,他又得意起来,自诩为宋江、鲁智深洗刷了坏名声。戏剧中性格鲁莽的人物最容易写得简单化,《李逵负荆》避免了这样的毛病,整个剧情写得紧凑而饶有风趣,语言老练而本色,在古代喜剧作品中是相当出色的一部。

三、其他的杂剧作家作品

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是高文秀,今见于著录的就有九种,以黑旋风李逵为主人公的有八种,不过剧本留传至今的仅有《双献功》。剧中写白衙内勾搭孙孔目之妻郭念儿,又把孙孔目打入死牢,受命保护孙孔目的李逵扮作个傻痴的庄稼汉去探监,将孙孔目救出,再混入官府,杀死白衙内和郭念儿,带人头回梁山献功。这出戏的关目和曲白都较出色,人物也写得不错。高文秀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位剧作家,人称“小汉卿”(《录鬼簿》)。他的剧作总共存目三十三种,数量仅次于关汉卿,留传下来的除《双献功》外,还有《渑池会》等四种历史题材的作品。

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张生煮海》都是关于爱情的神话剧。

《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人李朝威传奇《柳毅传》。《张生煮海》则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写书生张羽与龙女相爱,却为老龙王所阻遏,后得到毛女仙姑所给的三件法宝,将海水煮沸,迫使龙王答允婚事。这两种戏剧都通过浪漫的神话反映了人们的现实愿望,但剧中的人物,却又并不是那么理想化的。像柳毅传书之后,两位龙君要把龙女嫁给他,他心里“想着那龙女三娘在泾河岸上牧羊那等模样,憔悴不堪,我要他做甚么”,嘴里却说出一番仗义涉险,不可“杀其夫而夺其妻”的大道理,及其见到龙女盛妆如仙,就懊悔地想:“早知这等,我就许了那亲事也罢。”又如张羽与龙女定情时,听龙女讲述了龙宫的豪华后,忙表示:“有如此富贵,小生愿往。”这样写固然有些俗气,与全剧浪漫而美丽的情调也似乎有些不和谐,却反映出元代文学世俗化因而更接近平凡真实的人性的趋向。另外,气氛热闹,场面瑰丽奇幻,也是这两种神话剧的特点。

杨显之的《潇湘夜雨》和石君宝的《秋胡戏妻》,都描写了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幸,反映的是一个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问题。

《潇湘夜雨》写张翠鸾的丈夫崔甸士赴考中了状元,谎称未婚,另娶试官的女儿为妻。三年后,翠鸾冒雨寻夫,他竟反诬翠鸾是逃奴,严刑拷打,发配沙门岛,并阴谋途中加害。后来崔甸士知道翠鸾早年失散的父亲已是一位提刑廉访使大人,心里又懊悔了。这个剧揭示了一个卑污阴毒的书生的丑恶灵魂,但最终却仍以“大团圆”收场,比一般的大团圆结局显得尤其不合理。

《秋胡戏妻》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的改编,这个剧虽然仍包含故事原有的表彰妇女贞洁的传统道德内容,但后半部分作了重要的变动,增添了新的意味:秋胡妻发现在桑园中倚仗权势、金钱调戏自己的,竟是自己苦苦等了十年的丈夫时,不但愤怒斥骂,还主动向秋胡索取休书,最后还提出要“整顿妻纲”。这对视女子为男子的附属品、只要求女子守节而纵任男子胡作非为的封建婚姻制度,是颇为大胆的挑战,包含着一定的男女平等意识。可惜这个剧的结局,仍然是“大团圆”。

不过,像《秋胡戏妻》以及《潇湘雨》的结局,固然是陷入俗套、缺乏才思的表现,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作者确实也很难为戏剧中一个应该离开丈夫的妻子安排一个令人满意的去处。另外,石君宝据唐人白行简《李娃传》写成的《曲江池》一剧,也是比较有名的作品。

四、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八种,今存八种:《倩女离魂》、《王粲登楼》、《梅香》、《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智勇定齐》、《伊尹耕莘》、《老君堂》。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此剧据唐人陈玄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写王文举与张倩女原系“指腹为婚”,但张母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被迫上京应试,倩女忧念成疾,灵魂离开躯体去追赶王文举,与之相伴多年。王文举中状元后,携倩女之魂归至张家,离魂与病卧之躯重合为一,遂欢宴成亲。

剧情梗概:

 楔子 访女

 第一折 伤别

 第二折 离魂

 第三折 体病

 第四折 魂还

脚色扮演:

 正旦:张倩女。正末:王文举。魂旦:倩女之魂。旦:夫人(倩女之母)。

 旦本剧由张倩女主唱

郑光祖从两方面写出旧时代女子在礼教扼制下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倩女的离魂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也为了防备对方登第后另娶高门,大胆私奔,追赶情人;在受到王文举所谓“有玷风化”的指责时,她以“我本真情”为对抗的理由,坚决不肯回家。离魂代表了妇女们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的力量。另一方面,倩女的身躯辗转病床,苦苦煎熬,寸步难行;当王文举寄信到张家,说要和妻子(即倩女魂)一同回来时,病中的倩女之身并不知内中真情,以为他另有婚娶,不由得悲恸欲绝,这一个倩女形象反映了妇女们在婚姻方面受抑制、受摧残而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所以,这一剧作不仅情节离奇,而且在离奇的情节中表现了较为深刻的内涵。在根本上,它指出了人的天然情感的不可抑制,正如倩女在楔子中的“幺篇”所唱的“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伸张了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

在艺术描写方面,《倩女离魂》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笔墨细腻但并不感纤巧,文辞精美却不显雕琢。第二折写离魂月夜追赶王文举的情景,曲词和宾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倩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赶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尤其是写离魂追到江边的几支曲,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其中的《小桃红》为例:

我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唬得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是响当当鸣榔板捕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听沉罢,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把诗词的意境同剧中人物的心情结合起来,用了活脱语言写出,清丽而流动。第三折写倩女卧病相思,自怜自叹的曲子《普天乐》,柔情婉转,哀怨动人:

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东风燕子楼西。抛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倩女离魂》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受到《西厢记》的启发,而又对《牡丹亭》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两大名剧之间,它似乎有一种过渡的作用。

《梅香》是一部模仿《西厢记》的爱情剧,虚构裴度之女裴小蛮与白居易之弟白敏中的恋爱关系,也有个老夫人从中阻碍,又有个婢女樊素传书递简。在戏剧结构方面缺乏创意,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但有些细节写得颇为生动有趣,曲词也很为人称赏。《王粲登楼》根据王粲《登楼赋》而作,写王粲登楼时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的曲辞,渗透了元代文人的内心感受,境界高远,情调激越,抒情色彩浓郁,显示了郑光祖杂剧曲词方面非凡的艺术才华。

五、乔吉与秦简夫

乔吉一名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元杂剧后期文采派的重要作家。他博学多才,终身未仕,长期流寓杭州,是个柳永式的疏狂才子。现存剧目11种,剧本3种,《两世姻缘》为其代表作。

《两世姻缘》取材于唐人《玉箫传》和范摅的《云溪友议》,写韦皋与韩玉箫两世姻缘的故事,歌颂了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

剧情梗概:

 第一折 伤别

 第二折 病亡

 第三折 转世

 第四折 续缘

 旦本剧由韩玉箫主唱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转世为人,再续前缘。

曲词清丽华美,与郑光祖风格比较接近。

秦简夫,大都人,流寓杭州。今存剧目5种,剧本3种,《东堂老》为其代表作。

《东堂老》写儒商李实(东堂老)教育友人之子扬州奴浪子回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致富、遵守信义、节俭好学的儒商形象,批判了富家子弟好逸恶劳、挥霍享乐的思想。

剧情梗概:

 楔子 托孤

 第一折 败家

 第二折 教训

 第三折 悔悟

 第四折 还银

 末本剧由东堂老主唱

道白质朴生动,细节描写精彩,刻画扬州奴的败家子形象鲜明生动。

六、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现存元代17种公案戏中9种是包公戏。元代包公戏兴盛的原因,是元代吏治腐败,人民渴望政治清明,寄寓于包公式的清官。《陈州粜米》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优秀作品。

剧情梗概:

 楔子 朝廷粜米赈灾。

 第一折 贪官打死灾民

 第二折 包公奉旨查问

 第三折 包公微服私访

 第四折 包公判案除奸

 末本剧第一折由正末扮演的灾民张img6古唱;余由正末扮演包公唱。

此剧写贪官杨金吾、刘时中去陈州粜米赈灾、打死灾民张img7古,清官包拯为张img8古报仇申冤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元代深重的阶段压迫,歌颂了为民除害的包公,表达了人民要求伸张正义的愿望。

为民除害的清官包公形象,既刚正不阿,又幽默风趣,从平民眼中看,显得亲近平和。第三折包公乔装私访引起妓女王粉莲和两个贪官的误会,颇具喜剧色彩。

七、本色当行

“本色”、“当行”出自宋人严羽《沧浪诗话》“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乃为本色,乃为当行”,是中国曲论中使用频率很高而其意义又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曲学术语。

明·吕天成《由品》概括为:“当行兼论作法,本色只指填词。”而在具体的剧论中,“本色”含义已在扩大,它不仅指戏曲语言,而且指戏曲作品总体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臧晋叔《元曲选序二》:“行家者随所妆演,无不模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即人物语言根据其身份、教养、地位、环境、场合等,当俗则俗,宜雅则雅,以体现不同人物的气质和个性。如张驴儿恶棍无赖口气:“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她。”

本色主要是针对曲作语言风格而言:

一是指曲作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明朗;

二是指曲作风格简淡有力,刚健豪宕;

三是指曲词严守音律,合度依腔。

当行则主要针对戏曲而言,大体指戏曲文学作品能适宜于实际演出,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且具有左右观者喜怒哀乐情感的艺术魅力。

二者既各有特指,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曲论家心目中最佳曲作的重要标志。

思考题

1.简述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2.元杂剧的体制特点是什么?

3.简述元杂剧的流派。

4.关汉卿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有什么根据?

5.窦娥形象分析。

6.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7.【端正好】【滚绣球】等曲词鉴赏。

8.简述西厢故事的演变过程。

9.简述《西厢记》艺术成就。

10.【端正好】【叨叨令】【一煞】等曲词鉴赏。

11.《梧桐雨》《汉宫秋》借历史题材抒发了怎样的现实感慨?

12.《赵氏孤儿》悲剧的美学意义究意表现在哪里?

13.何为“本色”和“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