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 十三、创作初步

十三、创作初步

书法训练的最终目的,是离开碑帖,自由书写。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创作”一词用在书写书法作品上,未必合适,也确实不准确。因为书法离不开汉字,而我们书写时并没有创造新的汉字,这是其一;其二,书法学习离不开临摹,既是临摹,就是学习人家的东西,并加以整合应用,谈创作似乎也不大合适;其三,无所本随意挥写,一般不被认可,这样的创作也就没有意义。

但是我们还是用上“创作”这个词,意在强调化合自己以往所学的碑帖,按照一定的幅式书写作品。亦即,我们的“创作”强调3个方面:字有出处,脱离碑帖,符合规范。

(一)临摹与创作

书法学习中,临摹和创作是互为促进的两个环节。不同阶段,临摹的范本会有不同,对范本的理解也有不同。同样,不同阶段的创作,对原碑原帖的应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临摹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没有经过临摹的创作,其“作品”是无源之水。书者自己难以如意,旁人看了也大都会说“没学过”。这是对初学者而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甚至是高水平的人来说,临摹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成功的临摹有助于不断丰富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创作水平。

其次,创作促进临摹水平的提高。书者在创作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缺欠什么,转向临摹时,就更能关注这些东西,如此循环,既能提高自己的临摹水平,也能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总体说来,初学者的“创作”,最好忠于原碑原帖,做到有“它”无“我”,追求“形似”,是为“入帖”。待具备一定基础后,学会融会贯通,逐步追求“神似”,最终化“它”为“我”,是为“出帖”。

(二)训练方法

书法创作并无固定的训练模式,以下介绍几种,仅供参考。

1.临摹式创作

它可以作为创作尝试的第一步,其方法是:以所临范本的文词为素材,改变其原有行款格局,书写成另外一幅作品的形式,例如,原来是手卷,临写成条幅。

这种方式要求学习者根据新的行款,对原作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不同幅式的边白和内文比例,不同字体的行距、字距比例,正文、款字安排等等。其中尤其困难的是,由于章法的改变,原作单字的轻重、笔画的伸展等变化,往往也都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行气和全幅的协调。

这种创作方式需要注意,这毕竟还只是“临摹式创作”,原作的依傍意义必须得到尊重,决不要轻易打着“创作”的旗号而天马行空、信笔为体。实际上,这种训练主要着重的是整体章法的控制安排,因而对原作往往在章法上进行微调,略作夸张或者收敛;而对字结构和点画的调整,往往只及于正欹、强弱、轻重等影响章法的因素,其他特点则较少触及。因此,对原作的尊重——特别是对点画、结构的尊重,往往是临摹式创作取得成功的基础。

2.集字式创作

集字式创作即从原作中提取一些单字,组成新的文词内容作为素材进行创作。它与临摹式创作的最大不同是,文字的前后组成关系不同了。

与临摹式创作一样,幅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相关的一系列调整——不同幅式的边白和内文比例,行距、字距比例,正文、款字安排等仍然是需要考虑的。另外需要注意上下字之间如何在字势上配合,在笔势上呼应,左右行之间的字势、笔势如何协调等等。

集字式创作还可以根据其难易程度再区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对联,少字的条幅、横披,多字的条幅、横披、斗方或中堂等等。

3.风格模拟式创作

风格模拟式创作,是指在对一种范本或一家风格有了相当的体会之后,脱离原帖,文、字都不再直接出于原帖(当然,并不一定完全避开),而模仿其风格进行创作尝试。

风格模拟创作的要求相对要高,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能够较多地消化范本——其标志是能够按照范本的风格“创造”出与范本基本相容的字来,而且要有相当强的取舍、整合能力——其标志是作品必须体现出学习者对作品的独特领悟。

风格模拟不可能与原作完全相似,作者应该发挥自己在临习过程中所体悟到的各种收获,展现自己对范本的理解。只有对范本有足够深入的体悟并且能够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创作出成功的风格模拟作品。

(三)幅式

书法作品的幅式主要有条幅、斗方、中堂、对联、横披、手卷、册页、扇面等等。简要介绍如下:

1.条幅

是直挂的长条模式,如4尺对开、6尺对开等。一般竖式窄长的称为“立幅”,成组的称为“条屏”。

2.斗方

是指方形的模式,常见的是4尺中开大小,即70cm×70cm。

3.中堂

有“大中堂”和“小中堂”之分,用整纸,从3尺到6尺整张不等。

4.对联

与条幅模式相近,但主体讲究左右对称。

5.横披

长条形横幅模式,近似为用条幅作横向使用。

6.手卷

与横披模式相近,但更长。长的手卷可至数米乃至百米,一般不宜悬挂。

7.册页

一般地,幅面相同的、幅式较小的单幅页面装潢成册,就是册页。单页纸与常见信札版式类同。

8.扇面

主要包括折扇和团扇两大类。

(四)题款、钤印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题款和钤印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题款

img143

条幅四屏

题款一般分为上款和下款。

img144

条幅

img145

斗方

img146

中堂

img147

对联

img148

横披

img149

手卷

img150

册页

img151

扇面1

img152

扇面2

上款的内容多是受书一方的姓名或单位名字。题款时要注意对受书者的称谓,一般原则是要采取敬称,如旧时不直呼其名,而称字号。如果受书者是长辈,可称某某“先生”、“前辈”、“恩师”等;如果对方是书画内行,可称某某“方家”、“法家”等;如果对方是平辈,可称某某“贤兄”、“道兄”、“仁兄”等;若对方是晚辈,可称某某“贤棣”、“贤侄”等。称呼前面有时可以加上前缀,如“书奉”、“书呈”、“书付”等,后面缀以相应的敬语或谦语,如“正腕”、“教正”、“雅属”、“惠存”、“补壁”等。一般地,受书者字号前最好空一格,或换行书写。总体如“书奉××先生教正”、“××贤棣惠存”、“××道兄雅鉴”等等。

img153

img154

题款

下款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辞出处、文辞标题、书写时间、书写地点、书写者姓名或斋号等。多的时候可记录书写背景,少的时候仅落名字。年份方面,多用干支纪年法,具体时间多用雅称,如“孟春”、“荷月”等。姓名后也可附以谦词,如“拜书”、“学书”、“敬书”等等。总体如“右录东坡题跋一则庚寅年季秋××书于赣江之滨”、“语出论语 庚寅年 ××学书”、“庚寅 ××”等。

题款的总体原则是:主宾分明,用字合宜,分布得当。

2.钤印

印章一般分名章和闲章两类,有朱文(又称“阳文”)和白文(又称“阴文”)之分。

姓名字号章通常盖于作者姓名的下方或左侧,可用一方(朱文或白文均可),也可用两方(最好一朱文一白文)。如果盖在下方,印章与款字的距离以1个字为宜,两印之间的距离又以方印大小为距。所用印章的大小要与款字相配,一般要略小于款字。

闲章一般用作引首、扶腰和压角,其中又以引首最为常见,这时一般盖在作品的右上角。此外,在各类幅式的行间适当位置,根据需要,也可适当盖一些闲章,以增强整体感。

img155

img156

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