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7.3.3 第三节 精神分析诗学——文学深层次的探讨

第三节 精神分析诗学——文学深层次的探讨

如果说表现主义关注艺术的创作主体、研究主体的情感在艺术中的表现的话,那么,精神分析批评作为一种心理学立场上的艺术批评流派,则表现了文学艺术在寻求自身的精神支柱。它的产生同样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性异化、道德沦丧、精神悲观成为社会动荡的主要表现。精神分析理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作为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精神分析是建立在大量临床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的,而后对哲学、艺术、文学创作和批评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提出、人格学说、对于梦的分析无疑是为文学所作的注解,文学心理学的勃兴也与精神分析的产生密切相关。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是被压抑的性欲的无意识升华过程,作家的欲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向新的活动转移。因此,艺术想象与白日梦相近,都是里比多(libido)转移的结果。这种结果转移到读者身上,同样发生作用,使其通过阅读得到满足。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玛卓夫兄弟》文章的分析,荣格的《心理学与文学》,拉康的《被窃的信》等都是精神分析不可多得的理论总结,也是精神分析诗学的经典范本。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初发轫于弗洛伊德的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流派,弗洛伊德曾经多次通过莎士比亚等人的诗作进行他的理论建构,具有鲜明的诗学特征。然而,精神分析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术流派,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精神分析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荣格、拉康等都是精神分析的中坚,但是他们的思想与早期的弗洛伊德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