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7.3.2 第二节 表现主义——世纪初的觉醒

第二节 表现主义——世纪初的觉醒

20世纪西方诗学在经历了19世纪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喧嚣后,发生突转:回归主体,高扬主体性。文学研究转向关注作者,对作品创作者进行研究,诗学研究强调文学艺术是作家主体情感的体现、作家主体的直觉表现。艺术表现情感,是情感的交流,表现主义在艺术即直觉的旗帜下揭开了20世纪诗学研究的新篇章。创作主体在文学艺术、人的精神层面上张扬自我的情感世界,艺术不再是理性的产物(理念),而是表现了鲜明的人本主义特征。

世纪初的表现主义诗学承接了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的传统,是康德美学、柯勒律治诗学和19世纪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直接产物。表现主义承袭了它们反传统的革新观念,是对欧洲几千年传统的反叛,是一种艺术走向自律的理论,崇尚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表现。其代表人物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是浪漫主义诗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公认的20世纪第一位美学家。他的学生科林伍德则继承了他的衣钵,将表现主义推向极致。在诗学中,克罗齐开表现—直觉说的先河,为20世纪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它是与西方数千年以摹仿为传统的诗学观念的决裂。

表现主义注重对艺术的心灵传达功能的研究。认为艺术传达由创作者的心理产生,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是经过联想、想象构成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品不是实在的客观物质,而是想象的产物,是经过艺术家的联想而构成的,是精神的赋形。创作家的任务即在于直觉—表现,以直觉活动为中心。文学的特性在创作者的身上体现得最充分,评论家研究直觉特性,就是从艺术规律出发探讨文学的艺术性。

表现主义诗学自克罗齐肇始,在西方英语世界曾经备受瞩目。在克罗齐的影响下,英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如鲍桑葵、开瑞特、科林伍德等对表现主义大力推崇,使这一流派在世纪初显得极为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