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6.2.2.1 一、印度诗学同宗教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印度诗学同宗教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印度思想体系中的宗教哲学意识特别发达,拥有众多的宗教思想派别。它凭借权威的思想观念、信仰崇拜、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印度文学有着巨大的渗透力和支配作用。有学者曾经这样概括印度文化的特质:

圣雄甘地认为印度文化只有三个要素:(一)耕田的犁;(二)手工的纺织机;(三)印度的哲学。这是印度文化的特点。其中农业文化和宗教哲学为文化的核心。印度自古以来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这是甘地所说的“耕地的犁”、“手工的纺织机”的真正含义。而“印度的哲学”,主要是印度的宗教哲学,追溯吠陀经,正统六派哲学,以及非正统的佛教、耆那教哲学等,它影响和渗透到道德、文学、艺术和政治领域。所以,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基础上的印度教哲学,是印度文化的灵魂。(5)

正如上文所说,印度文化本身就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无论是人民信奉宗教的种类之多,还是宗教存在发展的历史之久,印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浓郁的宗教气氛反映到诗学领域,就呈现出印度诗学与宗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印度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情况来看,古代印度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或者“纯艺术”,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对宗教教义的表达。即便是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也是在佛教盛行时期用以宣传婆罗门教思想的。印度古典的吠陀文学,绝大部分都是祈祷诗、祝福诗和咒语诗,尽管印度传统将其看作文学作品,但是今天看来,主要还是一些宗教祈祷和宗教传说故事。在印度,文艺理论的发轫期至少可追溯到吠陀文学时代,《吠陀》、《奥义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各种关于明喻、暗喻、夸张修辞以及对味的阐述,使印度文艺理论丰富系统起来。在这基础上,印度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文艺理论著作《舞论》问世。然而这些仍旧是宗教性和哲学性很强的著作,即使在现代的印度人仍把它们看作宗教的“圣典”和“百科全书”。可见印度古典诗学的发轫与印度传统宗教和哲学的传播息息相关。

近现代印度诗学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印度古典的哲学思想和诗学范畴。例如,泰戈尔诗学中的“梵我合一”、“万物有情”、“有限无限”等观念都是对印度古典宗教哲学思想的阐述。泰戈尔的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中,“吉檀迦利”原意就是“歌之献”,带有向神献歌,渴求与神结合的浓厚的宗教哲学意味。现代穆斯林文学传统倡导者——伊克巴尔将哲学作为他全部著作的核心,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他的伦理意识和哲学观念。如尼赫鲁所说:“印度艺术和宗教哲学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地联系着,所以如果对于支配印度人头脑的各种概念没有一些认识就不容易彻底理解它。”(6)正是因为印度浓厚的宗教哲学气氛,才使得印度诗学显现出独特的魅力,它与中国诗学和欧洲诗学构成世界诗学三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