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6.2.1 第一节 东西文化冲突下的近现代印度文化思潮与诗学

第一节 东西文化冲突下的近现代印度文化思潮与诗学

“近代文学”一词,在西方主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文学,在东方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东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近代文学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封建社会的文学。(1)印度的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印度民族的一部灾难史。

1757年英印伯拉希战争以后,印度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殖民者给印度带来了空前的浩劫。马克思曾如此形容:“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道要深重多少倍。”(2)英国的蒸汽机和自由贸易严重地摧毁了印度的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体制。随着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渗入,印度古老的宗法制度的社会结构、信仰、传统在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处于崩溃中。面对这种革命的冲击,印度思想中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思潮。特别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印度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不少印度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必须通过民族解放来消除英国殖民统治带给印度的灾难。在他们中间,一派主张改革印度教,吸收欧洲文化,争取较大的政治权利。参加这一派活动的有梵社。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印度新文学运动的先驱拉姆·莫汉·拉伊(1772—1833)组织了这一启蒙社团,提出要吸收欧洲资本主义文化,进行社会改革,反对种姓制度的不平等和对妇女的歧视。他通过文学创作,唤起民族觉醒,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战。另一派印度知识分子则主张发展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反对崇洋媚外,反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压迫,这一派被称为新印度教。除了这两派以外,还有部分知识分子自觉接受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对传统文化基本采取肯定和保留的态度。

近代印度思想在西方文化和本民族文化频繁接触、激烈冲撞、不断选择与融合中产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在各自的作品和诗学观中表现出了冲突、选择、沟通、批判和重构的时代精神特征。

印度近现代诗学在这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印度古典诗学的传统,带有浓重的印度民族特质;另一方面它又吸取了部分西方的文化观念,融入了时代精神特征,成为当时反殖民反封建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印度诗学与中国诗学、欧洲诗学并称世界三大诗学体系。印度的文艺理论,源远流长,内容异常丰富。它既不同于欧洲传统,也有别于中国传统。它以韵和味为核心,以庄严、风格、曲语、合适为外围,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文艺理论体系。从时间上来划分,印度诗学可分为古典和近代两部分。印度的诗学发轫很早,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之后古典诗学经历了创立期、发展期、阐释期三个阶段,发展成味论派、庄严论派、风格论派、韵论派、曲语论派、相宜论派、惊奇论派七个学派。其中,味论派和庄严论派是两大基本阵营,其他属小学派。印度古典诗学以其宏富深邃、风格奇异傲立于世界诗学之林。然而近代的印度诗学较之古典诗学缺少系统的论述与丰富的流派,相反在欧洲文化和印度传统文化的冲撞与对抗中,近代诗学又带有了这样的精神特征: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批判和重新审视、选择和重构,企图重建印度民族新的文化模式,维护民族独立性。

印度近代诗学没有重要的理论专著,也没能形成一定的诗学流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学家的论点散见于其相关的文章和作品中,他们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的文学观念。19世纪末,现代小说创作的奠基者,孟加拉语文学家般吉姆(1838—1894年)提出,“文学应具有模范自然和特殊审美效应”的特征,“文学就是对真实的揭示”。他提出“通过优美的创作,净化社会心灵”,反对单纯娱乐和宗教教诲的文学功能主张。印地语启蒙文学家帕勒滕杜(1850—1885)指出,文学应描绘人的自然本性,应揭示社会和国家的弊端,激起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3)在这些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印度兴起了启蒙复兴文学创作高潮,一批作家身体力行,通过创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来歌颂祖国,抗击异族入侵。即使在使用古老题材如历史史诗、英雄传说时,也是表现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突出了文学的社会功用。

20世纪初,乌尔都语作家伊克巴尔认为,“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必须反映生活”,号召作家“熟悉民族的脉搏”。孟加拉语作家伊斯拉姆认为,文学应成为“打动亿万人民之心的文学”,发出“世上受压迫灵魂的痛苦呐喊”。(4)在这些文学是工具、是呐喊、是口号的诗学主张下,民族主义文学运动高涨,“向母亲致敬”成为这个时期文学运动的主旋律。

这一时期的文学家沿袭了启蒙复兴阶段的文学观,同样把自己的创作与政治生活紧密结合,凸显了救国存亡的群体意识,但是这两个时期的文学观念大都将文学的功用局限在社会方面,忽略了文学的审美功用,因此造成了该时期作品旋律单调、风格一致、语言粗糙的弊端。

20世纪30年代,席卷印度文坛的浪漫主义运动,便是对19世纪末复兴和民族文学偏向的纠正。浪漫主义文学家强调文学应从外部客观事物的描绘转向人的心灵情感体验的抒发或表现。大文豪泰戈尔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将在后文具体分析泰戈尔的诗学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