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5.5.1.3 三、第一部诗学著作《歌经标式》

三、第一部诗学著作《歌经标式》

公元772年,藤原浜成(724—790)创作了日本第一部和歌理论著作《歌经标式》,因序中有“名曰歌式”,又被称为《浜成式》。作者在序文中谈及和歌的功用、起源及品评的方法等内容,他认为和歌的本质是“感鬼神之幽情,慰天人之恋心”,提倡诗歌的社会功用性,但兼顾诗歌的艺术性,“韵者所以异于风俗之言语,长于游乐之精神者也”(7),这与将文学作为政教伦理工具的做法相比是一种进步。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上,他主张诗歌应以义为宗,不能以文(辞)为本,强调诗歌应以内容之美为前提,不能以文害义。然后他又谈到中国六朝诗学的音韵问题,效仿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主张日本和歌也应注重音韵,他说:“尽雅妙,音韵之始也。”(8)然而藤原浜成将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及《诗式》运用到和歌上有生搬硬套之嫌,而且从内容上来说也是组织杂乱,缺乏系统。

此外,藤原浜成把和歌分成新体与旧体,如他提出和歌的表现形式要有新的创意(这使人会想到钟嵘在《诗品》一书上提出的“用事”、“古事”及“新事”说),他将不用典者称为“新意”;此外,他还对“枕词”和“序词”的用法作出了最早注释,而“枕词”与“序词”主要用于特定的词语前,起到补足音调、美化及产生联想等作用。藤原浜成关于歌体的论述对和歌的定型起到了指导作用。

《歌经标式》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倭歌作式》(又名《喜撰式》)、《和歌式》(又名《孙姬式》)以及《石见女式》,与《歌经标式》并称“和歌四式”。但都没有摆脱对《诗式》等中国诗学的生硬摹仿,没能摆脱歌病声律的樊篱,虽作为文献资料常被后人引用,但对实际的诗歌创作则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