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5.2.4.4 四、论对艺术的观照

四、论对艺术的观照

将美归之于客观的一个原因是只注意到了客体的美,而忽视了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和观照,正如闭上眼睛时世界就没有悬崖一样,审美的前提是我们的眼睛和整个感官系统的感知过程。“不去观照美,怎能进入美中呢?”(61)普罗提诺首先指出,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主要是对其形式的感知:“能通过眼睛而入的只是事物的形式而已,要不然又怎能通过这样狭小的瞳孔呢?固然事物的体积也一起映入眼帘,但它所以显得庞大,实不因其质量,而是因其形式”。(62)

但是,光用眼睛或者耳朵等器官是不够的,必须使主体的精神达到神的高度。

必须使视觉的主体符合或近似于视觉对象后才能进行观照。除非眼睛变得像太阳一样,它才能看到太阳。除非心灵变得美,它才能看到第一种美。因此,只有每个人首先自己和神一样伟大和美,他才能看到神和美。(63)

普罗提诺提出,“领会美有赖于一种指定的审美功能”,这种审美功能能够解决美的形式的杂多和美的本质统一之间(一和多)的矛盾,“所以,当感官在物体中见到一种理念——这理念结合着、统辖着那与它对立的无形式的自然物质——也就是说,在别的形式中见到一种出类拔萃的形式时,我们就一下子抓住它的杂多部分,立刻把它们带来纳入那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使之具有内在的协调,彼此结合、相亲相爱。”(64)

“至于各种最高的美,就不是视觉所能见到的,而是要心灵不凭借感官去观照它,去判断它,在观照时,心灵升到上界,把感觉留在下界。”(65)因为普罗提诺担心感官会沉湎于肉体美的幻象,“就正像寓言所说的那个人,他想抓住自己映在水面的美丽的影子,就潜入清流下面,便永远失踪”。所以,不能流连忘返于种种感性的美之中。普罗提诺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内心视觉”的概念:“必须抛弃这一切,不用肉眼来看,就好像闭上眼睛,另换一种视觉,要把人人都能有但是甚少人能运用的这种内心视觉唤醒过来。”(66)“必须有内视工夫,才能见到物我合一,见到物即是我,正像一个人一旦被阿波罗或甚么诗神凭附,就能在自己心中见到神的形象,有了以心视神的能力那样。”(67)

普罗提诺将美学和他的形而上学相结合的努力,对后来任何一个追求体系的美学家或者哲学家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黑格尔的体系中,美学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而在康德的哲学大厦里,美学是它的金碧辉煌的穹顶。普罗提诺有很多具体而又很重要的进展,“它们包括:美是一种特质(不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对感性美中的理性因素的认识;承认美是艺术的恰当目的;承认艺术的想象特点和它的直接情感作用等。”(68)

假如用一句话来概括普罗提诺的美学,那就是:超越的美学。这是和他的神秘主义互为表里的。他为中世纪美学制作了框架,但是,“在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里,并没有任何阴郁的或者与美相敌对的东西。……美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切欢愉,后来就被认为是属于魔鬼的了。”(69)普罗提诺对超越的召唤也是温和的:“当一个人观看具体的美时,不应使自己沉湎其中,他应该认识到,具体的美不过是一个形象、一个暗示和一片阴影。他应当超越它,飞升到这种美的本源那儿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