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比较诗学史
1.4.3 第三章 上古印度诗学

第三章 上古印度诗学

恒河和印度河孕育了南亚次大陆上灿烂的印度文明,使其成为与古代希腊、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并称的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在古代印度的辽阔土地上前后主要居住过几十个民族。古代印度也前后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得印度文化极其丰富复杂,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又具有了统一性和稳定性。

因此,用多样性中包含统一性、变化之中蕴含稳定性来概括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是恰当的。在哲学和宗教方面,对于超越现实世界的神圣力量的敬畏,以及政治社会制度上的种姓制度成为古代印度文明中统一性和稳定性的两大支柱。而大大小小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变幻莫测的政权更替则使得古代印度文明充满活力。

作为世界诗学体系中具有特色的一个系统,古代印度诗学既是古代印度文明的成果,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我们不是将诗学理解为狭义的关于诗歌的理论研究,而是将它理解为广义的关于文学艺术的认识,那么,我们可以说印度的诗学史几乎与印度的文学史或文化史一样悠久。因为在现存最古老的印度文化典籍吠陀(Veda)中就已有关于文学艺术的观念,诗学理论已经萌芽。公元1世纪前后婆罗多(Bharatamuni)的戏剧学著作《舞论》成形,则奠定了印度诗学的基本理论观念,形成了印度诗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为独立知识形态的诗学也正式从文化思想典籍中分离出来。我们把从吠陀到《舞论》这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的印度诗学,称为上古印度诗学,这是印度诗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和奠基时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