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7.2.1 一、中国现代与后现代美术形态

一、中国现代与后现代美术形态

中国现代美术以“85新潮”为标志,但不是说“85新潮”之前,就没有出现中国现代美术。我们都知道20—40年代中国现代美术就开始了 。庞薰琹(1906—1985)、倪贻德(1901—1970)、王济远(1893—1975)、周多(约1905—)、周真太(?—1936)、张弦(1901—1936)、阳太阳(1909—)、杨秋人(1907—1983)、丘堤(约1906—1958)、林风眠(1900—1991)等等,就是上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术的活跃人物。但是此后的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的特殊历史原因,现代美术发生了历史性的断层,直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才又接触到西方现代美术文化形态、观念和思潮。

1989年2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是一次中国现代艺术的大盛会,标志中国现代美术(艺术)进入了高峰时期。这个现代美术大盛会,除了借助官方的力量以外,诸如中国美术馆、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美术》杂志等,还有文化权威机构和文化名人,如当时主打介绍西方文化和研究本土文化的《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读书》杂志以及美学家汝信、李泽厚等等。当然也有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批评家,如邵大箴、刘骁纯、栗宪庭、高名潞(大展筹备会负责人)、周彦、范迪安等等。同时还得到了一些老艺术家的支持,如刘开渠、吴作人、靳尚谊等。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权威性和文化意义。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基本宗旨如《筹展通告第一号》所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将第一次较大型、完整地向社会、向国内外文艺界展示具有现代艺术观念的和精神的艺术作品;将集中反映近年来美术界关注、争鸣、评价的主要艺术思潮和实践探索面貌,显现现代艺术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展览将作为一次高层次的现代艺术交流与研究活动,促进我国美术的队伍发展。”[13]第一号通告还对入选作品提出了要求:“体现艺术家基本确立的、具有个性的艺术观念,要求作品具有内在精神的现代性和在此层次上新颖的视觉面貌。”[14]整个展览经历了混杂的、冲动的、喧嚣的、发泄的、玩笑的、游戏的、茫然的、无奈的、思考的、观念的、主义的、行为的等种种的状态和心理。无论怎样,中国的“装置”、“行为”、“波普”等艺术形态终于在公众面前公开亮相。因此,与其说是“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倒不如说是“中国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混合展”。无论如何,有很多作品不属于“现代美”的范畴,从消解艺术本体的视角看,当属于“后现代美术”的范畴。但是,当时的艺术家们并没有意识到“后现代”这个问题。把后现代主义美术(或艺术)文化形态统统作为现代主义美术(或艺术)的文化形态来理解了。譬如李山的《洗脚》,属于行为艺术,吴山专的《大生意》、张念的《孵》同样是行为艺术。这使我们很快地把它们与博伊斯的行为艺术以及杜尚的作品联系在一起。显然李山、吴山专、张念等人受到了博伊斯、杜尚的启示:身体本身可以作为材料表达意义,或者只要放进美术馆就可能成为艺术。肖鲁的《对话》是一件装置作品,但可能是作者早有预谋,参进了“行为”——枪声的元素才算作品最后完成。还有其他的装置艺术,譬如高兟、高强和李群的作品《子夜的弥撒》,占据了美术馆的进口处,作品用充满空气的气球组合成一个类似男性生殖器的物品。李为民、尤涵和张永见的《天命指南》,冯国栋的《闹钟系列》等作品都是装置艺术。

丁乙用他的“十字架”造型为主要元素,在美术馆里演示了他对宗教精神融入波普艺术的理解。演绎波普艺术最具影响力和争议的作品是王广义的《毛泽东AC》。如果我们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待“文革”时期铺天盖地的毛泽东的各种形式的画像,那可能是中国最“波普”的艺术形式了。当然这是现代诠释。然而王广义却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铺天盖地”的“波普”意味,达到了波普的意义。不仅如此,王广义还利用了当时“毛泽东热”的文化现象,这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表现了亿万人民的特殊心理期待。但是王广义的“毛泽东”形象却不同于天安门上挂的“毛泽东”画像。他的“AC”字母虽然没有杜尚写在《蒙娜丽萨》上的“L.H.O.O.Q”那样的不敬的语言,但却具有相似的“解构”意义。即用“理性”的方式解构一个“神”的毛泽东。这也是对中国政治的一个大胆关注,潜藏着超越了亿万人民的特殊心理期待的文化现象。此后的王广义不断地用“毛泽东形象”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的符号进行现代艺术的试验。他不是要宣扬一个偶像,而是要解构一个偶像,是站在文化的立场上对偶像崇拜进行文化批判。杨君、王友身的波普作品《√》借用了拼贴的技术,将一些残缺不全的照片有意识地拼贴在一起构成一个混乱的背景,在混乱的背景中间贴一张真正的“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布告。本质上讲,“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形态的症候。[15]

在这个进行各种尝试的现代美术大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凸显其间的一个西方现代、后现代美术文化逻辑在中国现代美术舞台上的初步的试验:对西方现代美术与后现代美术的形态和观念的模仿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