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7.1.2 二、影响与接受

二、影响与接受

“广泛地接触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是中国‘85新潮’发生的文化背景。‘85新潮’本质上说是传统与现代的糅杂混合物。它的态度本质上也是‘实用主义’的态度,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9]这一背景是80年代中国大量译介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当时还没有自觉意识到的后现代主义)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乏大量的西方现代美学著作和现代美术思潮(包括现代美术作品)著述。这些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进入中国后,对中国的美术影响甚大。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引发了中国的“85新潮”美术活动。在这场美术新潮中,中国美术家创作了受西方影响的现代美术作品,美术理论也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和现代美术思潮话语。1985年在受到西方现代美术理论和美术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现代艺术群体。诸如“北京青年画会”、“部落·部落”、“北方艺术群体”、“厦门达达”、“湖南O艺术集团”、“湖北艺友画会”、“江浙池社”、“南方艺术沙龙”、“江苏超现实主义团体”、“山东鲁西南集群”、“河北米羊画会”、“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等等。这些美术群体颇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观念影响,主要是对生命、本体、宇宙等问题的追问。湖北创办的《美术思潮》,所刊载的美术理论,无一不是受到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影响的理论话语。尤其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深受西方反传统影响。舒群在《为北方艺术群体阐释》中坦言:“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已有的一切传统已荡然无存。”[10]反传统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基本号召和旗帜。在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影响中,除了反传统外,还强调了表现“自我”。“自我”成了80年代中期一个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强调“自我”个人中心主义的理论下,美术也由此强调“美术就是美术本身”,它不承载美术以外的东西。“自我表现”成为美术家最时髦的中心话语,画家曲磊磊说:“我觉得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就是画家内心的自我表现。”[11]于是美术作品的个性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让普通观众迷茫和难以解读。因而有的学者提出异议,如千禾《“自我表现”不应视为绘画的本质》和《绘画本质与自我表现》、刘德滨《剖析“自我表现”说》、杨成寅《自我表现理论及美术基础》、叶郎《“自我表现”不是我们的旗帜》等,均对“自我表现”提出了质疑。

1986年有关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在中国美术理论界逐渐小有气候。当时的《中国美术报》开辟了第11期和第35期为后现代主义的专号,进行后现代主义的讨论,第28期刊登了李家屯的《重要的不是艺术》(注:栗宪庭的笔名)。1986年第7、8期《美术》也发表了《关于“灵性绘画”新阶段的构想——兼谈“全球文化”的价值及其他》(路明)、《后现代主义和中国绘画》(杭法基)、《不可忽视的后现代主义》(王明贤),以及2篇译文《欧洲美术的“回潮”》(王小箭译)、《八十年代的意大利图像画》(瑞克林利福)。1987年第3期《世界美术》还介绍了国外的关于后现代艺术的文章,如《绘画史上的“新表现主义”》(格雷戈里),1988年第8期《美术》发表了《形式与精神的牴牾》(易英),1987年第11、12期《江苏画刊》刊登了《新潮美术的思考》(罗剑钊)、《我们最需要——对“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自我反省和批判》(栗宪庭)等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这些具有争议性的文章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似乎仍然没有把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区别得很清楚。因而在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作品混杂其中,后现代理论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也没有流行起来。总体上说,80年代的理论主要是以高名潞、刘彦等以精英的方式在文化和思想解放层面进行的讨论为主要倾向。同时朱青生、栗宪庭、易英等对现代主义和现代艺术进行了梳理,避免了它们在概念上的混淆。在美术实践方面,有的评论家认为,中国的美术家几乎把西方所有流派都演绎了一遍。当然,有的美术理论家认为“新潮美术的机遇性倾向性也不都是对西方现代美术的外在搬用”。[12]然而,这一“策略”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后现代理论话语在90年代就开始了,并一跃成为一个强势话语,在文化界、美术界普遍流行起来。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西方后现代话语理论的著述不断被译介,唐小兵、赵一凡、周宪、常宁生、吴启雯、伍晓明、田晓菲等是后现代理论翻译的主将。其中周宪译介的多是后现代美学理论,常宁生译介的是后现代艺术理论,其他人译介的是后现代哲学、文化和思想的理论。常宁生、邢莉等译介的美国后现代艺术理论家金·莱文的《后现代的转型》对中国美术界影响比较直接,这是一部关于70年代以后的西方各种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理论著述,可以说中国的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摄像艺术和后表演艺术等无不受其影响。当然其他后现代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对德里达、利奥塔、福柯、本雅明等等后现代理论家的了解,都是从这些译介的著作中获取的。这些西方后现代理论家和理论著述成为中国后现代美术思潮的理论依据。

总之,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美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当然中国在接受中有茫然性也有选择性,甚至是在一种矛盾、二律背反尴尬的处境中艰难地接受和选择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美术思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