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6.3.1 一、中国当代美术的当下语境

一、中国当代美术的当下语境

70年代末期,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美术伴随着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再次与中国美术相遇。当下中西美术的碰撞与交流,由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构成的世界文化语境,不仅仅是美术形态与观念本身,更是涉及和渗透到中西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因此,除了传统的那些碰撞、交流和相互理解之外,新的研究方式——“阐释”研究,成为当下中西比较美术的主要特征。

中国当代美术的发生,必然受到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化的影响。中国当代美术的性质首先是“当代性”的问题。“当代性”(Contemporaneity)是一个时间性很强的概念,强调的是当下的当代性。当代性表现的是一个时间过程的概念,它必然显现与现实社会各种现象的语境关系,因此,当代性具有“时间意识”和“现实意识”的双重性质。“时间意识”说明了当代性的时效性,并被界定在“现时”的当下意识,因而我们看到不同时期的人们都在使用“当代”这个词语;“现实意识”显示了当代性对限定在“时间意识”内的当下的现实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现实意义的追问。

基于当代性的“时间意识”和“现实意识”,以及当代全球文化语境下中国所处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现状,我们对当下的当代性的思考就自然离不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文化语境。这一界定明确区分了我们在此探讨的“当代性”不是过去某一阶段的“当代”,也不是未来某个时间的“当代”,而是现在进行时的“当代”。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当代性”就是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和形而下的现实关注的实践,是对当代社会变化发展的经验与理性的人文价值在当下意义的思考。

如果当代性的某种思想、观念或意识是实验性质或具有先锋性的主体意识,说明它与现代性有关系;如果当代性的某种思想、观念或意识是无深度的平面性质或不具有主体意识,说明它与后现代有关系。但当代性既不同于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性,仅仅与它们有联系。因为我们今天自身所处的当代性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文化语境中和文化现状中,当代性不可能脱离这个文化语境和文化现状,否则就是其他时期的时间意识的当代性。尽管我们看到了一些后现代现象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但我们自身还不是处于一个真正的后现代的社会里。我们当下的社会还不是后工业社会,也不是杰姆逊所说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更不是后期消费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跨国资本主义的社会,所以我们不能说我们自身完全进入了后现代语境里。虽然我们也有社会的消费,也有消费的资本和跨国的资本,我们可以从消费资本和一些商业化的文化现象即资讯网络文化这些大众媒介的文化现象中,透视我们的文化现象,看到一些与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相近之处。但从本质上讲,西方的后文化现状和后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社会演进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我们当代的后现代性是从西方的后现代“依附”过来的,更多的是挪用了一些外在的表现形态,并没有真正存在一个后现代社会,更没有形成一个后现代主义。但不否认,我们可以借用一些后现代性的意识,思考我们当代的现实社会和文化问题。

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当代性”的理解,学术界与艺术评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和认知。有的认为中国当代美术是始于西方后现代艺术,让美术再次回到社会中去,而使当代美术发生意义和具有批判性。[45]这个观点具有它的合理性,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当代美术判断的一个维度,但不全是这样。还有的认为中国当代美术实际上是“中国的整一现代性”,强调了它的现代性,然而又不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或局部。[46]这种观点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当代性的时间意义,但又不可避免地与现代艺术纠缠在一起。

总之,中国当代美术与西方现代美术与后现代艺术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西方现代美术和后现代艺术,就不可能发生中国当代美术。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中国当代美术与西方现代美术和后现代艺术才构成了互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