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6 第六章 中西比较美术学范例论

第六章 中西比较美术学范例论

中西美术双方正式接触始于16世纪末(明万历年间)。由此中国与西方的美术碰撞、交流、相互影响等活动就没有停止过,且越来越频繁、深入。跨视域研究中西美术各种关系,逐渐成为一门比较性质的学问,并发展为一门成熟的研究理论。

中西比较美术学实践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在于研究者跨视域的学术视野和选择的研究范围具有可比性。不同研究范围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不同视域中不同层面、不同学术的问题。跨视域的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工作量很大的学术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因其学术背景不同、学术视野不同、跨视域的范围不同,有其自己的研究层面、方向和侧重点。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个范围和层面的实践研究比较突出:跨视域的绘画范围不同层面中的影响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跨学科的诗与画(雕刻)关系范围的比较研究,跨视域的雕塑范围不同层面的影响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等。总之,这些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国别或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征。

范例论的研究,就是把成功的中西比较美术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加以研究和探讨。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研究这些富有成效的范例成果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跨视域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学术态度等,是中西比较美术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中西比较美术学中有关影响较大和相对有效的实践研究范例,注意那些不同研究视域、不同研究层面、不同研究方法的富有建构性的典型成果范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譬如以英、美等西方国家为主体的研究成果,西方学者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交往中的中西美术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有运用形态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为主体的研究成果,实践研究十分丰富,中国学者主要有影响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还有大量的中西美术理论家,他们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研究“他者”的美术形态、美术现象等的研究成果。表面上看是对单一的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美术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是同一国别或民族,如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美术形态,或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美术形态,实际上研究者是跨视域地研究“他者”美术,依然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范畴。这些跨中西视域美术的实践研究成果,为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实践的范例、研究方法,也促进了中西美术的交流、理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