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5.3.2 二、建立互释与对话的公平机制

二、建立互释与对话的公平机制

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阐发与对话的公平机制。我们不能亦步亦趋跟随西方美术思潮和意识形态,简单地挪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美术模式,更不能硬将中国传统固有的美术形态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美术现象和思潮生拉硬扯,非得把中国传统美术固有的生存形态说成是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印象派、行为主义等等。譬如有的研究者把宋代画家梁楷说成是表现主义画家,因为梁楷的《泼墨人物画》的确改变了唐代人物画的传统模式,而用了非常随意性的泼墨形式以表示胸中之意。这样硬贴标签的研究方法实则是不可取的。我们也不说梁楷的出现远远比西方的表现主义要早几百年。梁楷表现的是一种胸中之“逸气”,而后起的西方表现主义表现的是“痛苦”、“愤懑”、“彷徨”等心理,二者相去较远。当然,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研究方法做一些互释性的研究工作,研究梁楷这一类型的中国古代画家的人物画,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研究视野或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但绝不能牵强附会地画等号。套用标签的方式本身就是用西方的美术模式强加于中国固有的美术形态,其比较本身就是用西方话语的单向阐释,研究的结论也自然因丧失自身文化逻辑而无效。这一点是我们进行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工作时必须注意的。

当然,中国当代美术(或艺术),受到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很大,也出现了一些貌似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作品,这也是一个基本事实。但是,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一开始接受和受其影响时,就是错位的,所以是不对应的。并且模仿和挪用的痕迹太重,其标准也是参照西方的规则,因而,在错位中就显示了对话的不平等。这种状况正是中西比较美术学需要解决的课题。梳理和研究西方现代、后现代美术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传播者、接受者与传播途径、方法等关系,都是需要研究的。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当代语境下的中西美术平等交流、互释和对话的新关系。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结果,不是中国固有的文化逻辑方式,也不是中国当代的文化逻辑结果。这种差异正是中西交流的基础和必要性。但要使中西美术进行真正的平等交流,就必须有一个操作运行的平等机制。这个平等机制就是中西美术双方充分显示自身文化逻辑和独创精神,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沟通中西美术双方旧有的文化体系,寻求中西美术关系新视野的立足点而返身审视自己美术文化和形态,形成中西美术关系平等交流的共同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和而不同”就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平等对话的文化基础。“和而不同”是建立中西美术互释、交流、对话平等机制的根本,也是基本前提。“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就是,尽管各种事物不尽相同,但是这些不同的事物总是在谋求一种共识的发展途径,使多元化的事物并存而不分离、隔绝和孤立。相继相承的“不同”事物是发展的根本条件,但如果“不和”,事物就分离而不能发展。因而中国古人提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20]因此,我们说“和而不同”的思想和精神可以用来构建一个当今中西比较美术学的一个平等交流、互释和对话的机制。

哈贝马斯提出了“互为主观”(inter-subjectivity)的观念。“互为主观”就是为了使对话者地位平等,对话的双方相互把对方视为主体。就是说把“他者”作为主体来看待或理解,而不再把“他者”作为客体,从而导向某种认同或共识,即“达到理解的目标是导向某种认同。认同归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实际相互依存”。[21]哈贝马斯的观点同样反映了一种平等的话语权力和对话平台。持与哈贝马斯相同观点的是巴赫金。他提出了他者“不是物,不是无声的客体,这是另一个主体,另一个平等的‘我’,他应能自由地展示自己。而从观察、理解、发现这另一个‘我’,亦即‘人身上的人’的角度看,需要有一种对待他的特殊的方法——对话的方法”。[22]“互为主观”和把他者看作“另一个主体”,都可以作为寻求平等交流、互释和对话的文化基础。

中西美术实际上就是“主体”和“他者”之间所呈现的一种对话关系,有什么样的“话语”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对话”关系。我们以“和而不同”或“互为主观”(或“互为主体”)为文化基础和基本原则,使中西美术交流、互释和话语彼此平等与独立。交流、互释和对话以中西美术的“不同”为逻辑起点,共同显现彼此间的互信、互识、互证和互补,以共同发展为逻辑终点。这就要求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视域的各项研究工作,必须使主体话语的建构本身包含着他者,从而使主体与他者相互作用,即通过本土美术在与他者美术的交流、互释与对话的过程中,在彼此的相互认识、相互信任、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构建新的交流对话的平台机制。因此,在比较视域下的中西美术的研究中,任何中心主义或本土主义都是平等交流与对话的障碍。中西美术同处于这个世界上,这就要求我们在交流、互释与对话中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与主体有异的他者,主动亲和与尊重他者的差异性,在相互交流、互释、对话中达到主体与他者相互间的理解,以“和而不同”与“互为主观”,来共建一个平等交流的话语平台机制。

中西美术的平等机制,关系到中西比较美术学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和完成研究工作,公平的话语机制是保障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的基础和根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中西比较美术学就是要建立平等的交流、互释和对话的机制。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学者,都要摈弃一切中心主义的思想和观念,这是从事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文化立场。我们在当下的世界文化语境下,无论是阐释中国美术还是西方美术,既需要中国的研究视角也需要西方的研究视角,应该是互释的方式。即便我们是研究自身的美术,也需要借助西方的研究视角,研究西方的美术同样需要借助中国的研究视角。把比较的视域纳入中西美术文化自身的传统和观念中进行比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