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5.1.2 二、中西比较美术学视域的范围

二、中西比较美术学视域的范围

中西比较美术学视域范围,至少从三个视域层面来考虑:中国与西方诸国别或民族之间的视域、中西文化圈之间的视域、中西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视域。

“中西比较美术学”中的“中西”就表明了是中国与西方诸国别或民族的视域范围。我们跨中西视域的理由是,中国美术在东方美术系统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尽管东方美术系统中的印度美术历史较长,印度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印度美术的断层,而中国美术系统伴随中国古老的文化从没有中断过,一直延续至今。日本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受中国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影响较深。因此,从这层意义上看,中国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在东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影响也最大。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学者提出本土美术形态与美术观念的跨视域研究,必然以中国美术为主要逻辑起点,跨越西方国家或民族的视域进行美术研究。西方诸国家或民族美术也有其具代表性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通常情况下,西方传统美术主要有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尼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西方现代、后现代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主要有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现代、后现代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这些国家或民族的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构成了西方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的主要特征和典型代表。当然并不是说其他西方国家或民族就不在此视域之内。我们主要是围绕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民族的美术形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为研究对象。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上的视域范围,就是我们界定的“中西比较美术学”中的“中西”视域的研究范围。

中西之间的“美术”视域,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本体问题。美术形态、美术现象与美术观念等,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逻辑起点,也是逻辑终点。中西美术之间的视域关系的研究,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核心视域。其他学科或门类都以“美术”这个核心为基点,作跨文化或跨门类的视域研究。离开了“美术”这个核心,就不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学科了。美术按照类型学分类来看,主要有两大类:绘画与雕塑。即如莱辛在《拉奥孔》中说的“造型艺术”(也是空间艺术)。[2]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西美术的视域问题是中国与西方造型艺术之间的视域问题。尤其在现代美术、后现代美术以及当代美术中,中西美术之间的视域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核心视域。很多当代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拓展了原有的“美术”形态和观念,特别是在审美观念和创作主体层面,与传统美术的审美观念相差较大,但是基本视域是不会改变的。绘画特征与雕塑特征,依然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主要视域。

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这个跨学科本质上也是中西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视域。跨学科视域是一切比较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中西比较美术学也不例外。但是,跨学科视域,如前面我们所说,必须以“美术”为根本点,跨越其他学科,构成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视域关系,而不是脱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跨越。即美术与哲学、美术与心理学、美术与美学、美术与宗教学、美术与民俗学、美术与人类学、美术与文学或诗歌等等,包括艺术学内部的其他学科,诸如美术与音乐、美术与设计、美术与戏剧戏曲、美术与影视、美术与舞蹈等等。因此,如果说离开了“美术”这个根本点,其他的任何跨学科视域,都不属于中西比较美术学视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