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3.5.3 三、跨学科比较的概念与意义

三、跨学科比较的概念与意义

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学科比较研究,就是强调在美术与其他学科视域的关系中进行研究。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指的是与美术学之外的其他学科。一般而言,我们把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学科研究分三个层面:一是艺术学之外的其他学科,诸如哲学、美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甚至包括了一些理工类学科。譬如美国学者伦纳德·史莱因撰写的《艺术与物理学》就是一部实则跨美术与物理的研究成果;二是艺术学范畴之内的不同学科,诸如音乐、设计、戏剧、舞蹈、影视、文学等;三是美术学范畴之内的不同门类,诸如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内部的学科毕竟同属于艺术知识系统内的逻辑体系,有许多共同的元素和知识结构,相对来说,存在的可比性因素多一些。但是对其他学科来说,就不那么简单。譬如美术学与物理学这两门学科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可比性的因素或关系。因而,无论是艺术系统内的学科还是艺术系统外的学科,我们在进行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学科研究过程中,必须把不同学科控制在可比较的范围之内。史莱因在他的《艺术与物理学》中就这样说道:“我们将主要探讨空间、时间与光三者间的关系,只谈这三者,是为了将目标缩小到利于控制的水平上。”[33]显然史莱因就是把美术与物理中两门不同学科共同的问题置于一个可比较的范围之内的。这种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西比较美术学跨学科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扩大研究的视野和比较视域。美术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美术也从来没有孤立地发展过,美术史的知识系统早已证明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从来都是伴随其他学科一起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当今美术文化现象和形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美术形态、美术观念和美术思潮等,越来越受到其他学科影响,并共同促进与发展。这种语境下,美术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无论是学术层面,还是美术文化发展的自身诉求,都需要美术学作跨学科的研究,从其他学科中反观自身的本质与特征,甚至可以借鉴其他学科来阐释和理解美术学的一些相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和研究,吸收能够被美术学内化的元素,促进美术学自身的发展。

【注释】

[1]李约瑟.中国两种文化的相遇——中国天文学与耶稣会[M].吉星、段之洪、冯韵文、黄隆福等 译,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346.

[2]Christophe Comenale,Matteo Ripa,un Pantre-graveur-missionaire a la Cour de Chine,p18,台湾欧语出版社,1983年。转引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谭(第二集)[G].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48.

[3]李倍雷.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6:345.

[4]参看李倍雷.明代晚期人物画的写实风格研究 [J].荣宝斋.2007(2).56-65.比较视域下的明清人物肖像画风格问题——以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人物肖像画为例[J].文化杂志.2009年(秋季刊):93-126.

[5]参看李倍雷.明清徽州容像粉本:中西美术交融的一个案例 [J].文化艺术研究.2009(2):156-165.

[6][美]高居翰.气势憾人[M].李佩桦 译,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38.

[7][美]高居翰.气势憾人[M].李佩桦 译.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06.

[8][美]高居翰.气势憾人[M].李佩桦 译.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131.

[9]莫小也.十七十八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 [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47.

[10][英]苏利文.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反映[C].莫小也 译.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谭.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24.

[11][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3.

[12][法]伯德莱.清宫洋画家[M].耿昇 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107.

[13]李倍雷.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6年:1-13.

[14]熊十力.境由心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5.

[15]陈寅恪.王国维遗书·序[M].王岳川主编.陈寅恪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6.

[16][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王伯敏、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300.

[17][德]H-G·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洪汉鼎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385.

[18][瑞]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0.

[19][美]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60.

[20]这里我们借用了E·潘诺夫斯基对“综合性知觉”问题纠正的观点。

[2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何志明、潘运告 编著.唐五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77.

[2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何志明、潘运告 编著.唐五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77.

[23][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M].王伯敏、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65.

[24][意]达·芬奇.达·芬奇论绘画[M].戴勉 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57.

[25][德]戴奥费尔.论各种艺术[M].[苏]符·符·巴符洛夫、阿·阿·古贝尔 编.艺术大师论艺术(第一卷)[C].刘惠民 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257-268.

[26]李倍雷.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比较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6:453-462.

[27]宗白华.谈艺术的“价值结构”[M].宗白华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71.

[28]考工记.[M].杨天宇 撰.十三经译注·周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40.

[29]唐岱.绘事发微[M].王伯敏、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明-清).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440.

[30]引自[美]约翰·雷华德、[英]贝纳·顿斯坦.印象派绘画大师[M].平野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

[31]引自[奥]本内施.北方文艺复兴艺术[M].戚印平、毛羽 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82.

[32]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M].七缀集(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第二版:27.

[33][美] 伦纳德·史莱因.艺术与物理学[M].暴永宁、吴伯 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