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3.4 第四节 画理意味研究

第四节 画理意味研究

美术是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观念和审美意识等的方式之一。中西美术表达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某种程度上材料和工具决定了中西美术各自的表达方式。中西美术的材料差异主要体现在绘画方面,作为雕塑的材质基本相同,故此,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相关的绘画问题。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视觉图像系统中,画理意味研究本应该属于形态研究下的研究方法,因为绘画有极为特殊的问题,故此我们将“画理意味研究”单独列出一节来讨论。

绘画材料和工具是实现绘画存在和表现的基本前提。同时绘画材料和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又直接影响和强化了精神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与表现人的精神直接发生联系,甚至绘画材料和工具可能导致一种新的绘画样式或艺术观念的形成。可以认为,绘画材料和工具与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双向的互为适应、互为推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和美术形态需要不断地选择绘画材料和工具来实现表达自己的精神;另一方面,被选择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又制约了或强化了美术形态的表达方式,或修改其绘画演变的方向。因此,从材料和工具这个层面上说,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不同形式和面貌的出现,与一定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与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故此,画理意味也就不同。

中国的绘画材料工具和西方的绘画材料工具不同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引导了不同的绘画方式。从固有色的重设色到浅设色,到水墨绘画,笔墨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技法和本体特征。墨随笔生象,笔随墨生意。这种转化是视觉心象的进一步深化,它虽然是视觉的,但不是自然视觉系统,是对视觉系统的色彩的剥离,以各种皴法代替颜色而占有对象的一切结构空间。因此这种转化并非是视觉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深化,这是中国绘画的演化机制。西方绘画的历史始终是以色彩的发展为中心,从没有脱离色彩而独立发展,西方色彩的发展历史是经过固有色逐渐演进到环境色。这种由固有色到环境色的转换是视觉系统的进一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光学这一科学。但是借助科学是为了更深入地拓展视觉的深化,因而它是视觉视像的深化。即是说,是视觉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深化,而不是视觉心象的深化,这是西方绘画演化的内在机制。画理意味研究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跨材料技法视域下的一项美术研究,目的就是研究中西美术之间本体的表现形式的异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