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比较美术学
1.1.3.1 一、中西比较美术学在当今的意义

一、中西比较美术学在当今的意义

当今中西美术的交流,主要集中在现代与后现代美术思潮、美术形态和美术观念等诸方面,并逐渐走向深入。中西艺术家的作品跨国展览,频频举办展事,双方艺术家直接交流、沟通,相互影响,“互为文本”。这些现象为中西比较美术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基础和发展空间。

现代与后现代美术是整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一个重要艺术现象。在中西美术交流中,中国当代美术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的影响。同时,中国的美术、文化观念也对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美术发生影响。但是,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使中西当代美术形态构成了多元的可通约或不可通约的文化特征,更涉及解构文化、美术的深层问题。后现代主义在解构一切二元对立关系的同时,审美与非审美的关系模糊,美术与非美术的关系也难以界定,泛审美形态的大众美术或通俗美术成为新的美术现象,迫使人们接受或正被人们乐于接受。后现代这种解构美术的文化现象已经不是中国和西方某个国家或地区美术的文化现象,而已成为中西方普遍存在的美术形态和文化现象。尽管如此,在这种语境下的中西当今美术形态和美术思潮却有异同。毕竟中西传统文化背景不同,中西美术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层面和内容就有所不同。要研究这些现象和深入理解中西当今美术形态和观念,必须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文化的视域美术研究。中西比较美术学正是这样一种跨视域研究的学科。现代与后现代美术思潮、形态和观念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范畴和内容,也是当今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今中西美术的交流背景早已不同于明清时期。如果说明清时期中西美术的交流是西方传教士通过美术的交流而达到传教的目的,那么,当今的中西美术交流是世界语境下作为中西方整体的美术交流,其目的也是多重的。如果说中西方美术的交流一开始就不是特别“单纯”的话,那么,当今的中西美术的交流,就更不那么简单了。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形态层面的目的虽然说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主要的,甚至会碰触到最敏感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神经。我们熟悉的“文化霸权”这个词汇,反映的就是此类方面的敏感问题。西方中心主义是文化霸权扩张的基础,但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形成,不外乎有两个方面的动因:一是企图对“他者”的文化征服,二是对“他者”的文化的蔑视。前者引发了“后殖民主义”的话语,后者引发了对异质文化不公平的交流机制。要消灭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终归于一点,就是在公平对话的机制上进行中西美术的互释研究工作。因此,互释研究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的一个新走向和有效的研究方法。随着公平的渠道、机制和平台的逐步建立,中西美术之间必然以对话的辅助形式促进互释研究工作,达到中西双方相互沟通和理解,逐渐消除中心话语。而且当今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从事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在寻求一种互释研究方式或运用一种“对话”研究的方式来了解和阐释对方的美术形态、美术观念等。当然这种良好的互释研究方式和公平的对话研究,还需要中西比较美术学这门学科来继续推动、促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