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8.1.1 一、泥塑概说及起源发展

一、泥塑概说及起源发展

泥塑俗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艺术。泥塑艺术在我国产地分布广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材料的取用非常方便,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制作方法是在黏土中掺入少量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民间泥玩具的创作者多为农民,因此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从考古资料看,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泥塑起源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先民用泥土塑造各种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小猪、小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通过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确认是原始先民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这些早期的泥塑与后世的民间玩具在品类、造型及审美特征方面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历经数千年,也呈现出稳定的传承关系,是人类艺术创造的重要源头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相对发达的手工技艺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玩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秦汉时期,陶质玩具最为普遍,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猪、羊、鸡、狗等家畜类动物造型浑朴厚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汉代殉葬的陶佣为数众多、大量出土,可见当时玩具发展的普遍性。这些陶制品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直接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发展,在设计、材质和技艺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唐宋时期,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做泥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祠的宫女等。宋代城市兴起,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民间工艺发展迅速。泥塑艺术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谋生,将泥人作为商品出售。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匡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臣降设,又可让儿童玩耍。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