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7.3.1 一、皮影角色造型与动漫造型

一、皮影角色造型与动漫造型

中国民间皮影在造型手法上,主要受民间剪纸艺术的启发,吸收了剪纸的造型方式,通过线条镂空、刻绘等方法进行形象塑造,同时也吸纳了古代壁画、佛像雕塑、戏曲脸谱、服装和民俗装束等民间艺术造型的精髓,把皮影戏中生、旦、净、丑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同时,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场景和道具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和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一)人物造型

从人物造型看,因为皮影的造型主要是以侧面的曲线来表现,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抓住人物最重要的脸部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处理,既要表现出人物的年龄、身份,又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寓褒贬于其中。皮影人物的脸部造型因为不可能有明显的表情变化,在设计上相对都有些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样子,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表演需要。这种造型很见设计者的功夫。人物的姿势与动作幅度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夸张,而且动作上要带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具有舞台表演的性质,这样才能保证远处观众看得到。在造型呈现上,充分利用阴阳雕刻的手法,使其虚实对比强烈,在影窗上才会显出色彩反差,从而强化演出的效果(图7-10 空脸 阳刻)。

img208

图7-10 空脸 阳刻

传统皮影戏中帝王官宦、后妃宫娥、兵卒将帅、武侠剑客、书生员外、夫人小姐、差役奴仆、民女村夫、妪翁童子、汉满番夷、仙神僧道、鬼魔精妖等各类人物,无所不有。这些人物的造型按头茬(又称“梢子”)的不同,即生、旦、净、丑、高盔、翎子、鬼怪、神头、变脸头等戏剧行当分别进行设计,用程式化的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刚柔美丑与善恶忠奸。同时,行当分类极其细致,仅旦角就可再分为正旦、小旦、彩旦、老旦、刀马旦、媒旦、犄角旦、刺杀旦、妖旦等,而且各有其造型特点,尤其是神灵鬼怪的造型更是自由、神奇。皮影中这些生动活泼的形象为动画造型角色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头部造型

皮影的头部造型分面部与头饰两部分。头饰又可分胡须、发饰和帽饰。传统皮影的面部造型,及脸谱五官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参照了戏曲中的脸谱样式,以及通俗小说中的人物肖像和民间传说中对人物头部的描述。一般来讲,面部以正侧面为多,是整个皮影造型的关键和重点。因为皮影戏的影人在影幕上横向移动,很少使用斜侧面和正面,因为正面造型在移动时不明显,所以皮影人物的头部多为最能体现面部线条轮廓的标准正侧面,俗称五分脸。民间戏称看皮影戏是两只眼看一只眼。脸的侧面成为所表现人物的重要部分,不过也有少量专用脸以正面造型,主要是在表现一些特定人物时用到。

皮影脸部造型通过眉、眼、鼻、口、耳轮廓线条的夸张变化来表现人物神韵,通常采用实脸和空脸两种处理方法。阳刻空脸法多用来表现正面人物的面部设计,阴刻的实刻法多用于反面人物。一般空脸(阳刻)正、实脸(阴刻)邪。一般神仙、鬼怪造型奇特,阳刻不便于表现,多采用实脸,便于绘画与刻相结合。一般女性和小生人物造型多采用空脸,表演时使皮肤显得白嫩,符合人物特征。皮影人物的具体五官特征多眼睛大、嘴巴小,这样处理可以使人物显得更加精神。正面角色多吸取戏曲人物造型特点,细眼且平长、嘴小、鼻梁较直,形象平和。除旦角外所有的人物造型,一般额头凸显,并将冠饰大幅度后移,以保证造型更具神采。

(1)面部造型

生、旦造型:生角与旦角是皮影戏中数量较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当中的正面人物,面部造型大多采用正侧面,以五分脸阳刻造型为主,并借助于线条的变换及人物性格特征,来表现正面人物嫩白等特点,突出人物的清秀、文雅和纯真。他们的眼睛、眉毛线条匀称,多细长柔和,并向上挑起,更加精神,鼻子精细圆滑,鼻梁较挺拔,嘴巴小巧紧闭,颜色红润。如张生、小青等。在民间传统皮影中,关于旦角的造型特征还有个法则:“弯弯眉,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圆额头,下巴尖,不要忘记刻耳环”。

骄悍及老迈的角色造型:性格骄悍的角色、老年角色一般不采用阳刻造型,多用阴刻实脸造型方式,这样更容易表现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征。有时侯也用阳刻空脸的造型方法,不过与生角和旦角有区别,除五官造型不同外,往往还要在空脸上增加几条面纹,以更好地表现出年老或骄傲、泼悍的角色特点。

花脸及丑角造型:大量丑角和反面人物的造型为七分面或八分面,一般多为实脸阴刻造型,这样便于作细致刻画,通过加大色彩的反差和对比的强度,收到更为突出的艺术效果。也有阳刻空脸造型。皮影戏中花脸,多采用阴刻方法,脸谱造型样式夸张,色彩丰富,纹饰华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是皮影艺术中的精华。丑角也多用阴刻方法,以更好地表现面目狰狞、性格残暴的造型特征,以使他们反面形象特点更加突出,如皮影戏中叛乱的番将、凶残的打手以及反叛的武将等。丑角的五官造型多突出他们暴凸的环眼和倒三角眼,再加上硕大的圆鼻子、张开的嘴巴、突出的牙齿和伸吐出来的舌头等,构成滑稽诙谐的造型特点(图7-11 花脸)。

img209

图7-11 花脸

神灵与鬼怪造型:神话中的凶神恶煞形象各异,其造型不像人可遵循基本的规律,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通过艺人的想象、夸张塑造出来。一般他们的造型都有较强的象征意义。造型方法一般是把动物或植物的形象与人的面部、头部造型融合到一起,通过不同的典型特征来寓意是哪一类神灵鬼怪。如龙王、虾精、蝙蝠精和柳树精等造型都有程式化的方法,一般将龙头、虾头、蝙蝠头、柳树叶等动植物形象较典型的特征与人的头部造型相结合,按照人的头部特征进行组合,把写实的局部造型和夸张的眉、眼、鼻、口等结合在一起,较传神地将形象表现出来,使人很容易从面部造型上辨认出是哪类精怪。另外,它们的面部标准的五分侧面造型特征不够明显,很多采用七分脸或八分脸,这为进一步通过线条和色块变化丰富造型提供了基础,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更好地表现它们各式各样的形象特征。如同样的类型,既可以刻画成饱经风霜、满脸皱纹的沧桑状貌,也可以塑造为天真活泼、英俊潇洒的年青相貌。神灵鬼怪的造型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整体来说,这些皮影造型反映了民间艺人较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表现技巧和绘制技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独特的形象特征,鲜明的造型手法为动画形象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源泉。

特头:在皮影戏中,特头属于专用头部、脸部造型,主要是对较典型的事件进行特意表现,用来表现瞬间的状态,如人或动物受到兵器攻击的瞬间,受伤、流血、甚至死亡的一些特殊形象的表现,多手法大胆,较为夸张。

(2)头饰造型

在皮影戏中,不同人物角色区别较大,他们的胡须、发式、头饰造型都不尽相同。发式和头饰是区分人物不同身份和官阶的一个较主要的标志。

发式:皮影戏中女性发式非常丰富,有卷心髻、平髻、盘髻、双环髻、棒槌髻、抓髻、盛髻、元宝髻、旗髻、彩球髻等,此外还有辫子、素头等。男子发式有帽盖分头、束发及用黑线制作而成的甩发等。发式在古代很讲究,对人的形象和类型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卷发还是直发,是短发还是长发,是扎辫子还是戴帽子,会代表不同的人物类型和阶层,不同的发式传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胡须:皮影人物的胡须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年龄等多种多样,而且划分得较仔细,有三尖髯、拔丝髯、虬髯和连鬓髯等,各地的称呼和表现形式按照各地风俗及皮影人物造型方法也不尽相同。如陕西皮影人物的胡子多是用真发直接贴上去,这些胡须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很完美,在雕刻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3)帽饰

皮影人物的帽饰也有较多种类,如帽、盔、翎、巾、冠等。每一类型又可以有很多具体不同的样式。

帽类:帽类在皮影戏中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帝王或藩王专用的王帽,一般镂刻得很复杂,也有纹饰普通的便帽。而纱帽多为王帽,一般采用的是宋代的造型模式,有一些纱帽也具有明代造型特点。

冠类:冠类分很多种,有紫金冠和凤冠等。其中,凤冠是尊贵的女性头饰,一般其帽顶部有凤凰,前额有垂珠。

巾子:巾子是一种便帽。根据对象、身份、年龄等不同,有文生巾子、员外巾子和老生巾子等的区分;根据巾子的质地质料又有软扎巾、硬扎巾和包巾子等类型。

盔、翎:将帅戴的帽子。一般将帅都佩戴缨头枪冠顶、高挑的帅盔。帅进兵进,帅倒兵败。帅盔不仅是将帅神威的象征,也是征战主帅的标志。在皮影帅盔制作中,通过缨头枪、顶戴的造型和彩绘纹样,加上人物脸部善恶的雕刻以及色彩上的变化,表现人物不同的威力。

2.皮影服饰造型

皮影戏头部多采取正侧面五分头的造型,服饰造型与头部造型相比,在角度上有较大的区别,皮影戏服饰多采取半侧面造型,这样可以使服饰的外轮廓丰富自然,把服装细节特征交代清楚,便于服装的完整表现,俗称七分身子。皮影戏的服装款式有上百种,又称身段和戳子等,大多数样式可以通用。只要在服装上换一个相应身份的头部形象,就会代表另外一个人物。一个身段,可以跟四五个头茬配合使用,形成更多的人物形象,也有少数特定人物是专用的身段服装造型。

在皮影戏的服装类型中,普通平民的服装式样很少,色彩相对单一,而且一般没有纹饰,大部分是素衫。戏曲类型的服装色彩丰富、绚丽,纹饰较繁杂,是皮影戏的服装主要部分,且式样较多。戏曲类的服装主要有蟒袍、官衣、褶子、开襟、铠甲、靠子、帅袍、监衣和仙衣等类型。具体特点如下:

(1).蟒袍类

在古代,上绣蟒形﹐故称蟒袍。是帝王将相等高贵身份的人所通用的礼服。皮影戏中蟒袍是帝王将相的专用服饰,分黄、白、红、绿、黑诸色,其中黄蟒为皇帝所穿,白蟒为老年忠臣所穿,黑蟒为黑脸或奸脸大臣所穿,红和绿蟒则为一般大臣所穿。在古代,蟒袍加身,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另外,蟒服有男女的区别,男蟒袍较威武,多饰有四爪九龙图案等。在古代,常以凤代表贵妇、后妃的身份,女蟒袍则一般圆领大襟,袖领处有花朵、海水等图案,衣服上饰有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等花纹。

(2).靠甲类

靠和铠都是将士的服饰,在上面一般饰有鱼鳞甲片等图案。靠也有男女靠之别,女靠下有衬裙,身缀飘带,男靠则无。蟒服配靠是典型的元帅装束。铠披甲胄,不带护背旗,为软靠。靠披甲胄,带护背旗,为硬靠。

(3).褶子

褶子也称道袍,古代的一种平民便服。后常指传统戏装中的一种便服,也作穿蟒袍的衬衣。褶子在传统戏衣中用途最广,样式多样,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文武通用。分花、素两大类,有男女褶子区别。在造型上多为宽身,阔袖,左右胯下开衩。女褶子分大襟、对襟两种。大襟多为素花,老年妇女所穿用;对襟多绣鲜艳的角花,是小姐的便服。男褶子样式为大领、大襟、大袖带水袖,襟长及脚面,大致归为花、素两种。

(4).官服

官服分文官和武官。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文官的服饰,一般圆领大襟,前胸后背饰有两块补子,上面绣有代表官级的图案。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

(5).其他

皮影人物的服饰丰富多彩,有些很难归类,但也有供识别人物身份的符号信息。如道家服装上有八卦图的纹饰,是其身份的象征符号;贵夫人的服装上的凤纹,使其和其他人物相区别。因此,在皮影戏的演出中,只要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从这些与人物身份相关的纹饰符号上认出其身份,确定其性格特征。

1980年上映的《张飞审瓜》是由钱运达、葛桂云导演,马翔编剧完成的皮影类动画片。是一部以皮影戏为艺术形式制作的动画片,《张飞审瓜》成为了又一部经典。主要内容是讲三国时,张飞到某县安抚百姓。有人前来告状,张飞认真听了双方供词,又进行了仔细观察,终于巧断西瓜案,将肇事生非、诬陷好人的恶霸归罪法办。其人物形象造型,根据京剧舞台艺术的脸谱和身段,适度提炼、夸张,从而形成了画面构图简洁、人物形象生动、具有形式美感的风格。在人物刻画上较好地运用了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特征,使得人物性格鲜明,特色突出。

张飞:虽性格粗犷,但粗中有细,所以张飞的形象设计就根据戏曲脸谱和身段进行适度提炼、夸张。针对张飞的性格特征,在具体刻画时,采用的是实脸的造型方法,用足够的空间描绘其刚直不阿的大花脸造型,即虎眉倒立,前额凸出,鼻子略尖,钢髯直竖。在动作设计上,采用皮影的肢体语言及组织形式,使其踩着戏曲音乐的鼓点,起伏而有节奏感。创作出了性格鲜明的形象特征,具有浓郁的传统形式美感(图7-12 张飞)。

img210

图7-12 张飞

年轻妇人:温柔贤淑的的妇人在造型上采用的是阳刻空脸的造型,显得白净端庄,淡粉色的上衣、藕荷色裤裙和鞋同臂弯上的蓝印花布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鲜明生动。年轻妇人运用了戏曲中正旦脸谱形象造型,额头饱满,环眉凤眼(眉和眼角及鬓角相连),鼻子挺立,红唇小嘴,有陕西皮影旦角的造型风韵(图7-13 妇人)。

img211

图7-13 妇人

姚相公:生性放浪轻佻,喜沾花惹草的姚相公,在造型上采用皮影中的阴刻实脸方法,利用面部空间进行了细微刻画,突出了姚相公皮肤黄、额头白、眼睛圆、张开的嘴等特点,是典型的花花公子的相貌,塑造了丑角的脸谱造型特征。再加上饰有荷花纹的绿褂与紫红色的帽子飘带相配合,更显他的轻浮。在动作设计上,耸肩搭背,缩脖端腔,刻画了一个猥琐至极的反面人物形象(图7-14 姚相公)。

img212

图7-14 姚相公

地保:在造型上也是采用阴刻实脸造型方法,借用了戏曲中丑角脸谱造型特征,圆头、圆红鼻、、八字眉、夸张的黑色三角眼寓意小丑的典型标志,塑造了一个粗俗、性格贪婪、猥琐的地保形象(图7-15 地保)。

img213

图7-15 地保

《张飞审瓜》中人物服饰具有典型皮影戏服饰的特点。张飞没有任县令前身穿铠甲,是武将装束,任县令后身着官衣,变成了朝廷官员,通过服饰暗示了张飞身份的变化;小妇人则着粉色素裙,平民百姓的装扮;姚相公着长袍。除服装造型较典型以外,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服饰色彩不仅对比鲜明,而且自身服装与小道具的色彩遥相呼应,极其协调。另外,地保的大袖、小马僮的茶衣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服饰及服饰上的纹样都较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图7-16 张飞服饰变化)。

img214

图7-16 张飞服饰变化

(二)动物造型

动物造型在皮影艺术中,除了自身形象占据很大一部分外,它们在皮影戏故事中还充当人物的坐骑、饲养的牲畜等等,还有一些寓言故事专门以动物为主角,如老鼠、虎、马、狮子、龙、凤、鹤等。在造型设计上,一般都将其分解为头、身、尾和四肢,如老鼠、狮子、虎等动物。有的还将上颌骨、尾也分解开,这样动物活动起来动作自然、流畅。鹊、燕等飞翔类动物,主要使其两只翅膀能活动即可。另外,在龙凤禽兽、花鸟虫鱼等动物形象设计时,不能与皮影中其它形象脱节,要与皮影人物相协调统一。

《济公斗蟋蟀》是195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上映的一部美术片,是由万古蟾导演,伍伦编剧完成的。根据中国古代传奇小说《济公传》改编,影片讲述的是济公搞鬼,蟋蟀斗败大公鸡,罗公子遭报应,赔了屋子又短命,大快人心的因果报应故事,影片告诉人们恶有恶报,教育人们要善良、诚实,不做坏事。《济公斗蟋蟀》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美术片,影片中将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中国的水彩画巧妙的结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影片中张煜与罗公子、家丁造型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罗公子及家丁的造型吸取了剪纸与皮影中反面人物造型方法,很好地衬托了人物性格,将罗公子不学无术,家丁仗势欺人刻画得淋漓尽致。在人物动作设计上,巧妙的借鉴了皮影戏中的动作姿态,体现了民间皮影戏艺术风格。

影片开头极形象细致的展现了一场斗蟋蟀的场景,昆虫形象栩栩如生,连蟋蟀的翅膀和触须都维妙维肖,跃然纸上。影片是根据民间美术创作的剪纸动画,影片中将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中国的水彩画巧妙的结合,吸取了民间皮影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制作精良,画面色彩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回味。影片语言幽默有趣,在处理方式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智慧,让人赏心悦目,把民间故事表现的很完美(图7-17 济公斗蟋蟀)。

img215

图7-17 济公斗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