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6.3.1 一、木偶角色造型与动漫造型

一、木偶角色造型与动漫造型

传统的木偶在造型上有许多是参考戏曲造型,木偶戏的角色造型借鉴了戏曲中角色的基本分类法,大致与生、旦、净、丑的分类一致,但在角色的造型上与戏曲也有不同之处。戏曲的脸谱的设计通常是在演员脸庞上做平面的油彩装饰,通过图形化的面具形式来遮盖演员的本来面目,让演员饰演剧中的角色,但木偶戏中的人物却不是在演出前进行绘制和临时换脸,它需要木偶艺术家根据人物特征,按照木偶造型方法事先进行造型制作。因此木偶戏中的人物不再只是平面化的修饰,而是从五官到整体的全面立体造型,以雕塑的方式立体地重新创作形象,充分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

(一)头部造型

木偶头部造型参照了戏剧脸谱形式,也融合了木偶雕刻艺人的独特想象,使每一行当的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同真人的戏剧比较,木偶头部的戏剧表现性更强,可塑造性更高。因此,木偶头部的塑造成为木偶造型艺术当中最为关键、艺术性最强的部分。

根据木偶戏中人物角色性格,在造型上通常归纳为三类人物造型:一是木偶戏中的正派英雄人物,如包公、张飞、牛皋等,多善良正直,勇猛智慧,在角色设计上,一般特征是面部轮廓方正而顺畅、上额饱满、神色安详;二是反面邪派人物,如曹操、严高、封王等,多奸险、狡昨、心怀巨测,人物设计上通常面容复杂奸诈,眼竖而颧高。三是木偶戏中的小人物,如店小二、门丁、媒婆等,与戏曲中的“丑”角呼应,是木偶戏中的丑派人物,通常做戏中调味的辅料,凸显幽默搞笑的特征,角色造型为:唇厚,颈脖为弓形,好傻笑,两眼常表现为好色风流状。

木偶五官设计上有一定的总体特色。木偶形象的美丑忠奸贤愚,表情的喜怒哀乐,都是由五形与三骨产生的复杂变化来表现的。五形指两眼、两鼻孔、嘴巴,三骨指眉骨、颧骨和下颔骨。常用的脸形有:国字脸、田字脸、马面脸、目字脸、满月脸、鹅蛋脸、瓜子脸和橄榄脸等。眼睛的造型有蚂蚱眼、杏核眼、铜铃眼、三角眼、凤眼、鼠眼、蜂眼、獐眼、羊眼、斜白眼、斗鸡眼和倒挂眼等。眉毛的造型有:通宵眉、火刀眉、寿眉、蝌蚪眉、蛾眉、柳叶眉等。鼻子的造型有:悬胆鼻、狮子鼻、马鞍鼻、蒜头鼻、鹰嘴鼻等,此外还有猫鼻、矮狗鼻、酒糟鼻等。口部造型有水红菱口、樱桃口、杏仁口、弓形口、鲤鱼口、猪公口等。木偶头部造型中,胡须设计相对简单,概念化更强一些,木偶戏的老生、花脸等戴髯口(胡须),又称须生、胡子生,扮演中年以上的正面人物。不同年龄的老生,分别戴不同颜色的鬓口,如黑色、灰白色、白色等。

在木偶脸型及五官特征设计上,一般鹅蛋脸用于旦角中的小姐;瓜子脸比鹅蛋脸稍微消瘦一些,用于花旦;国字脸宽额方面,多用于武生;目字脸比国字脸瘦长一些,用于文生等类型;田字脸方额方颌,多用于大花脸;马形脸瘦长,额宽颌长,多用于瘦丑等类型;满月脸,圆头圆面,用于胖丑人物类型。在眼睛设计上,蚂蚱眼较细长,一般用于小生、小旦;凤眼秀长,多用于花旦、武旦;杏核眼,圆一些,用于武生、童子;铜铃眼,也称桂圆眼,眼大而突出,用于花脸武生;三角眼,中间高呈三角形,用于丑角;鼠眼,眼小而圆,且突出,用于瘦丑及反面杂角等;蜂眼,眼珠带黄色,眼睛长,用于老年角色;獐眼,圆而深,一般用于贼人、歹毒、野蛮角色;羊眼,凸而少神,眼珠略带碧色,多用于较笨的人物、杂角、胖角、丑角等;斜白眼,两眼不对称,偏离,多用于奸人,心术不正的角色,如奸臣、反面人物等;斗鸡眼,两眼靠拢,相貌不端,多用于杂行角色。在眉毛设计上,蛾眉,眉之纤曲如蛾,细长而黑的眉,多用于旦角;通宵眉,眉毛匀称略弯,多用于小生;火刀眉,斜竖向上,威武英气,多用于英雄好汉;寿眉,眉毛长且白,多用于老年角色;蝌蚪眉,形似蝌蚪,用于胖丑;柳叶眉,只有一撇,多用于中老年女子。在鼻子形状设计上,悬胆鼻,俗称猪胆鼻,鼻的部位,山根端秀,准头丰满,如胆悬往,多用于小生、相貌清秀的小旦;狮子鼻,鼻梁稍凹、鼻孔扁平过大的鼻子,多用于大花脸;马鞍鼻,塌鼻梁,鼻梁比正常高度低,下弯,多用于胖丑、大头等角色;蒜头鼻,鼻头圆钝、鼻尖低平,鼻身较瘦,多用于杂角。嘴型设计上,水红菱口,小而收敛,色红,美观,多用于旦角;樱桃小口,嘴小而好看,多用于小旦;弓形口,嘴的形状如同弯弓,用于武生、大花脸;鲤鱼口,嘴形如鲤鱼,用于文生和老生;猪公口,多用于妖魔鬼怪,丑角及拟人化的动物(图6-11 木偶鹅蛋脸、满月脸、国字脸)。

img192

图6-11 木偶鹅蛋脸、满月脸、国字脸

传统木偶戏造型色彩吸取了戏曲脸谱设计中色彩的经验。木偶戏角色与戏曲脸谱的色彩相似,赋予色彩极强的象征意义,往往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戏曲的脸谱主要以色彩和形状来区分人物的性格和定位,在木偶戏中也是如此,而且由于不受真人表演的限制,有时表现得更为夸张。用不同的色彩来象征不同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上的差异,具有丰富的色彩内涵和褒贬意义。“红忠白奸,蓝威猛,绿多怪,金粉表神仙”是对其用色规律的概括性表述。红色象征角色的忠义与耿直,例如关羽、吴汉;白色代表内心奸险与狡诈,如曹操;黑色表示性情的刚直和勇猛,如张飞;黄色代表凶狠和残暴,例如董卓;蓝色表示刚强与猛壮,如吕布;绿色表示粗豪和暴烈,如典韦;金银色则多用于神与妖,如二郎神、如来等。此外,还有反面义,如黑色除了刚直勇猛的含义外还可表示阴险奸诈、刚惶自用;绿色除了侠义外,还表示怪与恶。这种指代的功能,以色彩象征为手段,使人一眼便可辨别出善与恶、美与丑、聪慧与愚蠢。木偶戏中对角色性格的色彩定位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对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鲜明的角色形象不单单在于对人物外形的把握,也应当注重民族色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将色彩与外形相结合,赋予角色更确切的定位。

1.生、旦造型

生、旦是木偶戏中常用的角色,其造型设计很接近,表现方法与人物化妆基本一致,具有民间彩塑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讲,南方木偶造型优美精致,形态逼真,表情生动;北方风格相对粗犷一些。生角一般呈现出来的状貌是气宇轩昂、忠厚、斯文。挂胡须的为须生,不挂胡须的为小生、老生、武生和童生等。旦角中,正旦和花旦可以通用。正旦脸庞娇小,眉毛、眼睛细且弯,鼻直而尖。老旦面部造型上则需加深皱纹,脸型消瘦。彩旦、丑旦面部造型一般都是眼睛斜鼻子翘,前额窄两腮宽,多扮演媒婆等粗俗之人。此外,木偶的生、旦角根据不同的类型还有许多细腻的划分,如布袋木偶中就有花面旦、观音旦、双髻旦、笑面旦、齐眉旦和大头旦等类别(图6-12 铁枝木偶头 旦)。

img193

图6-12 铁枝木偶头 旦

2.北(净)

北角一般脸偏圆,额头宽而且长,大约为脸的一半,眼睛凸出似铜铃,拱桥鼻子,宽嘴成弓形,两颊丰满,下颚稍长。北角多用来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角色,适于表现性格租犷豪迈、刚烈耿直、阴险毒辣、鲁莽率性等人物。如杖头木偶中的北净行和提线木偶中的花脸。北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比真人戏剧的脸部化妆夸张,更富有表现力。北方地区的北(净)木偶头除个别专用头像如关公外,其他均做成基本头像,这样同类角色便可以通用。

3.杂行(丑)

杂行造型夸张,富于变化。在木偶戏演出中一般扮演诙谐风趣、阴险狡诈、智商不高,经常帮倒忙的人,是极受观众欢迎的群体。一般脸短,呈浑圆形,眼睛大,鼻子平,嘴唇厚实,面带傻笑或者眼露好色之神,脖子缩成弓形。杂行中的一些形象已固定代表某种人物类型,如肥头大耳的造型表示愚蠢,尖嘴猴腮表示奸猾,笑口常开的代表喜兴等等。杂行角色除扮演丑角外,还可以扮演护院、门丁、书童和店小二等次要角色。这些角色造型都可以通用。泉州布袋木偶戏中的“七丑”包括缺嘴、大头、憨童等,非常有代表性。

4.神怪

神怪造型不规则,千奇百怪,神奇浪漫,色彩对比强烈。主要出现在神话剧目中,如《西游记》、《封神榜》等。神怪角色有龙王、三头双角怪、蜘蛛精、三头吕布、千里眼、大鹏、顺风耳、柳树精和雷公等,造型各具特色,是木偶头部造型最具艺术特色的部分。

我国传统木偶动画片在造型上吸收了木偶戏的一些程式化创作手法,尤其是涉及传统题材的动画片,其人物头部造型同木偶戏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的造型很接近。如动画片《吝啬鬼》、《西岳奇童》、《真假李逵》和《愚人买鞋》等。不过,总体上,木偶动画片在造型上,同木偶戏中木偶相比更加简洁、概括,形态动作中的戏曲特点不是很强,主要突出角色造型幽默和风趣的性格特点。

(二)服饰造型

木偶的服饰包括盔帽与服装等。服饰设计是木偶人物造型另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因素,木偶服饰装饰的好坏对一个角色的外部形象塑造有很大影响。木偶的盔帽与服饰种类样式和戏曲的分类与样式基本相同,比戏曲相对简单一些,由于木偶的操作方法不同,在服饰造型上也结合的木偶特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动漫造型的服饰,是一种文化,是作品所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故事中的价值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服饰设计要考虑人文背景、文化因素,创造性地运用文化符号,为角色性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饰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对象的地位、特征、职业、年龄等因素对服饰的影响;其次是注意时间、地点的影响,如一年中季节的不同,一天中白天、夜晚的区别等因素对服饰设计的影响,地点不同,场所、环境也不一样,服饰也应进行不同的变化。另外,服饰设计还要有针对性,穿着目的和用途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一样,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如日常装、战斗装等区分。除了以上因素以外,还要考虑色彩、纹样、造型等因素对服饰的影响。

1.盔帽

木偶的盔帽大体分为盔、冠、帽、巾四类,每一类又有更细致的划分。盔是古代武将在战场上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一般为硬胎。盔在使用中,一般按照人物身份、性别和年龄等不同分别使用。如皇帝戴帝盔,太子戴太子盔,诸侯戴侯盔,大将军戴九龙盔,普通武将戴虎头盔,番将戴番将盔等。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帽类比较复杂,上至皇上,下到草民,各种类型,名目繁多。冠是帝王、贵族的礼帽。凤冠是尊贵的女性头饰,帽顶部饰有凤凰,前额有垂珠。木偶中的巾多为软质,属于平常戴的一种便帽。种类也比较多,软、硬胎都有。常见的有员外巾(员外戴的帽子)、相巾(达官显贵在家里穿便服戴的帽子)、文生巾(书生和公子所戴的帽子)、武生巾(与文生巾相同,但巾的顶部正中插有红绸子结成的蝴蝶结,俗称小火焰,巾背没有飘带)。

2.服装

木偶服装虽然来源于戏曲,但根据演出特点和需要进行了很大的改动。比如,木偶无法抖袖子及做复杂的动作,服装多数不用水袖,而用袖笼大、出手短的袖子。杖头和布袋木偶的服装根据其特点,设计得比较宽肥,并用一条筒裙来代替裤子等。具体说来,各种类型的服装都是在戏曲服装样式的基础上,结合木偶演出的特点,使服装造型各有其特色。

蟒袍与戏曲中的服装造型及含义基本一致。一般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服装的上部绣有云龙、凤凰纹样,下部饰有海水等花纹,袖领处饰有花朵。蟒袍有男女和身份之别。皇帝穿黄蟒袍,臣僚穿红蟒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袍、蓝蟒袍,年轻俊雅者着白蟒袍和粉蟒袍,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女蟒袍较短,有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图案,为后妃、贵族妇女所专用。甲也是戏曲服装,又称“靠”,分软靠、硬靠,是武官的服饰。造型上为圆领、紧袖,分前后两片,两肩绣鱼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硬里,凸起,上面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宫装也称宫衣,属于女性常用礼服。用于皇妃、公主在后宫随便闲适的场合穿着。宫装虽然极为华丽,但规格低于女蟒袍,不能用于庄严隆重的环境。形制是衣裙一体,具有清代满族妇女服饰的典型特征,即圆领、对襟、肥腰、阔袖,革带仅为装饰,腰际以下缀有色彩飘带,内连衬裙。服装上满绣纹样,多为飞凤牡丹,衣服的飘带上绣草花或萆凤。使用宫装需加云肩。箭衣也是戏曲服装,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为龙箭、花箭、素箭等。在造型上为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上绣团花,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传统木偶人物造型及服饰虽然较多模拟戏曲的造型方法,但造型比戏曲更概括、更集中,而且整个造型融合了泥塑、剪纸、玩具、刺绣和灯彩等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给人以朴实粗犷的美感。木偶人物造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是细腻准确的写实风格造型,这种类型的木偶人物造型在设计时,要围绕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写实刻画,使各种人物既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又具有神态各异的个性上的细微差别,如正面人物在绘制上线条流畅、色彩明快,粉彩平而匀,大多面部轮廓方正,脸部线条流畅,额头饱满,神色安详,但细微之处又有差别;邪恶人物大都眼睛竖立,颧骨高耸,面露奸诈,但奸的程度和表现形态又有不同的表现情形,使他们眉目传神,神形兼备。二是夸张的写意浪漫造型风格,木偶戏中的丑行和神怪人物的造型,是木偶人物造型中很精彩的部分,从慈祥可亲的老翁、天真活泼的孩子,到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及媒婆等,都妙趣横生,非常神似,极具幽默感和诙谐意味,而在表现那些鬼怪等造型设计,则极度夸张,想象神奇,充满了浪漫色彩(图6-13 杖头木偶 红蟒)。

img194

图6-13 杖头木偶 红蟒

木偶类动画片,在我国传统动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木偶动画片因其独特的立体造型,使其和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区别开来。从1953年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摄制木偶片130多部。每个木偶形象,在舞台上举手投足,及关节的细微之处,都显示了逼真和喜剧的效果。如《阿凡提的故事》、《真假李逵》、《西岳奇童》等。《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1991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这部动画片是根据新疆民间故事改编的,讲述的都是有关阿凡提的最具代表性和戏剧性的故事,其中所蕴藏的智慧即使是在今天仍有其警戒和参考的意义。以传说人物阿凡提为主角,整部动画电影分为十几个小故事。阿凡提倒骑毛驴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不仅中国维吾尔族人民家喻户晓,而且中国各族人民也非常熟悉,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由于阿凡提的笑话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乐观、豁达向上、富于智慧和正义感,因而受到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传遍了小亚细亚及中东、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中亚等地区。

阿凡提的人物形象造型,是根据传统木偶戏设计制作,头戴一顶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为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阿凡提形象,《阿凡提的故事》动画影片摄制组主创人员几次去新疆深入生活,寻找阿凡提的原型。当地画家画的阿凡提基本上都是三十几岁的中年人,留着黑胡子,骑着毛驴,这是动画片阿凡提形象最初的灵感来源。随着采风的不断深入,导演曲建方认为,要体现具有很强幽默感的阿凡提故事主题,采用木偶形式是最恰当的。阿凡提最初形象设计是从“头”开始的,偶人的制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部位是偶的面部造型,最重要的是偶的头像。在设计阿凡提形象时吸收了唐三彩俑的造型特点,使阿凡提形象极具特色:长长的脸,高高的头盖天庭饱满,地合方圆,正气凛然的相貌。同时,在造型上借鉴了孩子的视点,看一个人时首先看人的脸,而在脸上先看到的是眼睛,将阿凡提的眼睛提炼和夸张成圆点,使其目光集中、犀利,炯炯有神。眉毛的造型是从由叶子瓣图案组成的新疆美术字上得到启示,采用了叶子瓣的样式:眉毛从鼻子的中心点开始拉开,然后卷成一个叶子瓣,既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的特点,又极富幽默感。卷翘起来的山羊胡子和鹰钩鼻子尖相映,很小的嘴巴,更显其能言善辩。总之,这些综合起来便形成了概括、智慧的阿凡提头部形象。在阿凡提头饰设计上,帽缠色拦头布,垂下的一条潇洒不修边幅。阿凡提的形体造型为上身长下身短,上细下粗,带有俑的特色,并具漫画的幽默。服装同样吸收了俑的特点,简洁、洗练。其他人物,在形象设计上,同阿凡提形象有呼应之处,如简约的黑眼睛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尤其是新疆人标志性的胡须,不仅揭示了人物形象的民族特点,而且为其增添了几分俏皮,在片中整体人物形象和服装设计接近当地的民俗风情,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片中的八撇胡以及市井百姓的连鬓胡子等,使异域的形象特点赫然而出,再加上圆圆的鼻头,更是幽默风趣。人物服饰也符合每个形象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国王、公主、市民各具特色,虽然穿的不是戏剧服装,但也是按木偶戏的角色类型生、旦、净、丑来塑造和刻画的,善恶分明,忠奸一见便知(图6-14 阿凡提)。

img195

图6-14 阿凡提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间创作之一,木偶的夸张形态和机械的肢体动作更宜于突出阿凡提的诙谐和幽默感,阿凡提的笑声也富有特色,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阿凡提已经被列入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有些木偶动画片还融入了民间玩具的造型特点,如《真假李逵》,是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映的木偶类动画片,影片中李逵的眼睛也能够转动,非常奇妙,脸上出现象征性、夸张性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在人物设计上,吸取了木偶造型特点,将假李逵及其老婆心术极坏,夫妻俩狼狈为奸,尽干坏事刻画地较到位、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