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6.1.2 二、民间戏曲造型特征

二、民间戏曲造型特征

民间戏曲艺术在舞台上不重写实重写意。戏曲的表现手段唱、念、做、打都有程式。戏曲表演中,手、眼、身、步等身体各个部分都有固定的程式。戏曲的表演体制角色行当,通称行当。生、旦、净、丑是戏曲行当四大基本类型。

生行,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老生一般要戴髯口,根据年龄戴不同的颜色。扮演儿童角色的为娃娃生。扮演青年男性的为小生,有文小生、武小生之分。文小生又分为扇子生、穷生、纱帽生等。武生,有扎靠的靠把武生与紧身打扮的短打武生之别(图6-1 小生)。

img182

图6-1 小生

戏曲表演中的女性角色统称旦。旦行大体上分老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彩旦等类别。老旦扮演老年妇女,以唱工见长,用真嗓。正旦扮演品行端正善良、性格温和的贫苦的中青年女性,大多穿青(黑)色褶子、素褶裙,又称青衣。富贵人家的贞烈女性,也有由正旦扮演的,因此类人物多穿花帔,俗称花帔正旦。花旦扮演娇憨活泼、泼辣热情的中年女性,大多衣着鲜亮、形态娇媚、举止轻佻,有时也演出身份低微的妓女、丫环等角色。武旦是以武打见长的旦角,又称刀马旦。彩旦,又叫丑旦,扮演滑稽可笑或奸刁狠毒的女性,往往由男演员应工(图6-2 花旦)。

img183

图6-2 花旦

净,俗称花脸。净行形成三个基本分支:大面、二面、三面。大面,即净,俗称大花脸,主要扮演性格粗犷豪放、刚烈耿直、鲁莽朴实或奸诈阴毒的男性,因舞台上的徐延昭怀中常抱铜锤、包公勾黑脸,大花脸又被称为铜锤、黑头。二面,即副净,俗称二花脸,多扮演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或阴险奸雄,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工架,又称架子花脸。武花脸是二花脸的分支,以武打为主,又称武二花。三面,即丑,俗称三花脸,以滑稽表演为主,分文丑和武丑。

行当是演员所饰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身份角色的类型,传统戏曲以表演艺术为中心,观众看重的是演唱、表演技巧。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即平常说的角儿。

(一)符号化的脸谱造型

脸谱,用油色或水色直接在脸部勾画图案,俗称勾脸,所画图案即为脸谱。角色的脸谱有约定俗成的谱式,不能随意勾画。用特定的色彩、图案标志不同人物的品格、性格及行为,脸谱具备象征性、象形性和符号化特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脸谱所用色彩有相对固定的意义,用哪种颜色做脸谱的主色,等于言明角色的社会属性和个性特征。例如,红色代表人物忠烈正义,黑色代表人物爽直鲁莽,紫色代表人物刚正稳练,黄色代表人物勇猛凶暴,蓝色代表人物刚强骁勇,绿色代表人物顽强暴躁,水白色多用于阴险狡诈的大人物,粉红色、灰蓝色分别代表年迈的忠勇之士、枭暴之徒,而金色、银色表示此人为神佛精灵。

脸谱图案有单色图案、二色图案、整齐图案、不整齐图案、意象图案和写生图案之分。角色的眉、眼、鼻、嘴各有富于表现力的单独图案。生角化妆样式:简洁,用色单纯,通过眉心、眼眶、脸颊所抹红的浓淡区别年龄、健康状况,年老体衰的就把眉心的红色洗去,敷以白粉。净行、丑行(三花脸)化妆:全部采用脸谱,用各种色彩在脸部勾画不同的图案。丑角脸谱较净角简单,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俗称豆腐块,有文丑脸、武丑脸之分。旦角化妆有浓、淡之别,青衣人物化淡妆,称清水脸,花旦、闺门旦、武旦的妆较浓,扮演特定的角色时,要在眉心、上眼眶、嘴角边勾些花纹(图6-3 丑角造型)。

img184

图6-3 丑角造型

(二)服饰造型特点

行头,指戏曲服饰,分衣、盔、杂、把箱四箱,衣箱、盔箱均有文扮、武扮、女伴之分,杂箱中全是用物。把箱中为銮仪兵器。这就是江湖行头,现在行头专指戏曲演员的演出服装。行头是艺术化、程式化的服装,色彩斑斓,丝锦纷呈,以美为准绳。即便穷扮、病扮不能戴珠翠穿华服,也需要美观,宁失其真,不失其美。行头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分蟒、帔、靠、褶、衣五类。颜色主要有十种,上五色:红、黄、绿、白、黑,下五色:紫、蓝、粉、湖、香(古铜)。

蟒袍,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官服和礼服。款式一般宽袍长身,齐肩圆领,大襟阔袖,袖端加水袖,袖根有摆衩子,主体用金银线、彩色绒线绣出龙、云、花朵及凤凰等纹样。龙分团龙、独龙两种。根据剧中人物官品、地位、性格、脸谱类别配用不同纹饰的服装。如皇帝穿黄色团龙蟒袍,包公、张飞穿黑色独龙蟒袍等。蟒袍分男蟒、女蟒两类。男蟒袍衬有日、山、流云、八宝、八吉祥等图案,女蟒袍饰以牡丹、凤凰、云彩、仙鹤等图案。女蟒袍多为皇后、贵妃、贵妇及女将等穿用。颜色采用十种纯色,由此可得红、黄、绿、白、黑等各色蟒袍(图6-4 蟒袍)。

img185

图6-4 蟒袍

帔,在传统戏中属帝王将相、豪绅贵族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所通用的便服,款式为对襟长袍,阔袖带水袖,左右胯下开衩。男帔长及足,女帔仅过膝。周身以平金或绒线刺绣图案纹样。有龙帔、凤帔、员外帔等。从颜色上分,有红帔、黄帔和蓝帔等。红帔多为官宦豪门男女结婚穿的便服;黄帔(饰有龙、凤团花)为帝王、皇后、太后的便服;蓝帔为官员富户、员外乡绅之流穿的服装。另外,闺门旦穿缎、绸等软料所制的帔。

铠甲(靠、甲),源于清朝将官的绵甲戎服,后来演变为传统戏曲中武将的服装,通常为圆领紧袖。靠分硬靠和软靠。硬靠可插三角形的靠旗,软靠则不插旗。靠跟蟒袍一样不断地演变,改良靠虽不及传统靠威武,但较轻便,特别适用于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褶子(褶衣、道袍),在传统戏曲中为一般平民百姓的便服或帝王官绅的衬衣,使用广泛,样式也多。款式主要是宽身阔袖,一般加水袖,左右胯下开衩。按性别分,有男、女褶子两种。男褶子大襟,斜大领,长及足;女褶为对襟,小立领,长过膝。按纹饰分为花褶子和素褶子,一般平民百姓多穿素褶,花色褶则属富贵人家专用。按颜色划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共十种。上五色多为花花公子和强盗的服饰:下五色多为英雄、豪侠、义士所穿。另外,各类角色所穿的花褶子图案纹样的布局程式也不同,文小生用的装饰在左下角,即角花,与右上角的托领花纹对角呼应;武小生的花褶子四边用二方连续纹样装饰;武生的全身用团花做对称布局;武丑、文丑、衙内等用的是散点的飞禽、小碎花、八宝花纹。素褶子中的青褶子,通身的黑色衬以大白领、白水袖,线条简洁、色彩单纯,是重要的行头之一。青褶子上缀十余块各色绸子,即得富贵衣。还有穷困人穿的穷衣,但穿此衣者,眼下虽穷,日后能发达富贵。

衣,通指蟒、帔、靠、褶以外的戏曲服装。

氅,多属高级武将、文臣,告老还乡的宰相、大臣,占山为王的寨主、侠士等所穿的很气派的便服。服饰的大襟上饰有狮、虎、麒麟、豹等瑞兽图像,一般武官用走兽,文官饰飞禽。服饰颜色分红、绿、黄、白、黑五色,以示官阶大小和个性特征。氅还分穷氅、富氅,也有生氅、旦氅之分。

宫衣,即宫装,是皇妃、公主、郡主所穿,身上外加小立领的云肩,色彩丰富,样式华丽。

帽饰,分为冠、帽、盔、巾等。冠的种类有皇冠、凤冠、都督冠、驸马冠、束发冠;帽分王帽、相帽、纱帽、金貂、罗帽、雪帽、红缨帽等;盔有高盔、帅盔、霸王盔、太子盔等;巾有硬扎巾、软包巾、员外巾、文生公子巾、丑公子巾等。

靴鞋,云履、彩鞋、厚底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