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5.2.1 一、剪纸审美特征

一、剪纸审美特征

1.装饰特征

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民间剪纸具有特定的工具材料和独有的艺术语言,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其色彩明艳、造型纯朴、结构简练,充分反映了劳动群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装饰性。剪纸的语言首先是装饰。民间剪纸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但在民间艺人的手上,他们化不利为特色,运用多种装饰性的处理手法,使民间剪纸表现出特有的意趣。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旋毛作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在民间剪纸中,常以花朵装饰各种对象。剪人物,有意识地夸张衣服的花饰;剪动物时,则在动物的身体上配上花纹;剪梅花鹿,除了在身体上配上花朵外,还在鹿角间添一朵梅花,更增添了装饰性。还有一种“花中花”的造型,完全打破自然形态的约束,在某一种物象内再安排另一种物象的图案,使得构图更加饱满,装饰效果也更加强烈。剪纸艺术是玲珑剔透的,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由于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尤其“窗花”更要求如此。对称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性手法。在剪纸中,却可以通过折剪的方法而轻松完成。对折一次,剪出图案的一半,打开后即可获得完全对称的一幅剪纸,折叠次数越多,连续性对称图像也越多。各种团花和对称纹样即用此法完成。这种处理方法也使得民间剪纸具有浑厚浓重的审美意趣和整体概括的装饰美感(图5-9 江苏剪纸 鸟语花香)。

img146

图5-9 江苏剪纸 鸟语花香

2.线线相连

剪纸由封闭式的外形构成的团块造型,是由于剪纸“连接”的特殊需要所造成的,是剪纸特有的一种形式,在剪纸中,线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也是剪纸形式美的主要因素。剪纸最早来源于影像魅力,由于影像外在特征简洁、鲜明而形成实,影像内在结构模糊所产生的虚,形成虚实分明,为欣赏者的再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剪纸是一种镂空的艺术,由于剪纸的手段局限,只能在平面上或用剪刀剪,或用刻刀刻,由实线构成的称阳刻剪纸;由镂空线构成的称为阴刻剪纸。在剪纸完成之后,必需提得起,贴得上,整幅作品必需连成一体,否则就会成为一堆碎纸屑。因此,线条之间必需线线相连,没有断笔。

剪纸的魅力在线条,有的线条浑厚、稚拙,有的线条严谨、灵巧,有的用阳刻线形成刚毅而富有弹性的风格,有的用阴刻线产生低沉而圆润的效果。在许多民间剪纸作品中,线条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风格不一。不同的线型结构反映了作者各异的情感世界,或豪放,或细致,或质朴,或流转,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根据现有的可能而施展衬色、染色、拼色等手段,深化剪纸的色彩表现力。使观者感受到不同的生命气息和艺术气质。线条或繁或简,或粗或细,形成了丰富的韵律感、节奏感和审美趣味。

3.意象造型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最为普及的一种造型艺术样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观念、哲学观念和美学观念。遵循唯美法则,民间剪纸艺人们将单调的形象变得丰富有趣,他们往往采用思维互渗方式,创作出幻想性的综合形象,民间剪纸既是作者自身生活与理想的真实写照,但又不是纯粹的客观再现,把多种事物元素拼接组合,形成新的整体形象,既是作者眼中的世界,更是作者心中的世界,它是作者想象的产物。如陕北民间剪纸题材中常出现的人面鱼、人面蛙等复合形象。民间剪纸在造型观念上,不似西方艺术追求对客观自然的真实摹写,而是注重主观感受和精神意念的表达。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竖后头”,充分表现了狮子的顽皮可爱。

由于民间剪纸不宜表现纷繁复杂的场面和具有前后层次的三度空间,这就要求作者采取特殊的,用心灵去感受自然,重建理想的审美境界,有时看来是不合情理的方法来表现。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那些技艺很高的民间艺人剪纸的本领,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工夫,而是女承母艺,代代相传,通过对生活的长期观察、积累和反复琢磨、反复实践而达到的一种境地。民间剪纸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民间剪纸以独特的主观意象塑造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无论是造型结构、色彩表现,还是透视关系等皆归于意象造型的一统,表现为一种观念造型艺术,传情重于写形,写意重于写实,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造型观念所形成的独特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图5-10 甘肃剪纸)。

img147

图5-10 甘肃剪纸

4.象征性

中国人的传统气质是比较内向,在感情表达方式上以含蓄为美。象征性是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基本特征是通过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为表征,从中提炼出一种精神,用以表达人们的意愿。剪纸创作表现中,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民间作者们善于以比、兴等手法抒发和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和想象,很多作品的造型都蕴含着深刻象征意义。民间艺人们在创作中缘物寄情,以民间吉祥图案寄托人们美好的祝福,传达人们的思想情感。民间剪纸的难度是对动态特征的夸张,要善于抓住矛盾高潮传达所表现的内容,用黑白分明的图像表现,产生极大的震撼力。通常是从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历史典故中提炼出其所蕴涵的吉祥寓意,表达了深层的民俗心理和审美需求。如“蝠”与“福”同音,于是蝙蝠就成了表示幸福的象征物。

民间剪纸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民间剪纸共通性意识逐渐成为某种特定观念的通借,寓意、象征的手法在创作中被固定地承袭下来,逐渐被被广泛采用。以鸳鸯、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以石榴、葫芦象征多子;以生命力强健的松树和被称为“一品鸟”的仙鹤组成的《松鹤延年》象征人类的健康长寿;以鸡、羊和如意纹组成的《吉祥如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愿望。象征性的造型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表现程式,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

5.求全性

民间剪纸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创作者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民间剪纸的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民间剪纸体现出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的审美观念,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也可以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