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3.1.1 一、常用色彩及其象征意义

一、常用色彩及其象征意义

色彩作为民间美术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人们在精神上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古人眼中,色彩已经成为一种阐释。五行色体系既不同于西方的色彩美学,从固有色到条件色,进而依照物理学和科学进行色彩分解,也不同于中国宫廷画、文人画对色彩所追求的含而不露、超俗淡雅的审美情趣。五行说是西周时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即“土与金、木、水、火相杂以成万物”的观点。五行色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古人常把五行和五方联系起来,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五行之义》:“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五色代表着五种方位,青代表东,赤代表南,白代表西,黑代表北,黄代表中央。五色的色彩体系与图腾化神祗相合,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人格化神祗相合,即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玄帝、中央黄帝;与节气相应,即春天对青阳,夏天对朱明,秋天对素秋,冬天对玄冬。先民们将色彩与组成世界的元素结合起来,做出许多哲学思考。我国传统的所谓五色说法,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五色六章 十二衣,还相为质也。”

夏商周三代是“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称为三统。春秋战国时代用色并未一致,但是秦朝崇尚黑色。汉代大抵以四时定服色,在汉代后期,黑色已成为低等的色,所谓“皂隶”、“皂衣”,都是只穿黑色衣服的下层人物的。在隋代喜爱紫色。唐代社会比较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色彩的发展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丰富。唐代人们思想意识开放,突破传统色彩,追求丰富多变的色彩运用。在这个时代“赤黄”“储黄”被誉为高贵的色彩,女子穿的石榴裙,则是以艳红为最美丽。宋代以紫色为高贵,并且规定一般士民不得穿紫色。元代崇尚白色。明代恢复汉制,服色于赤为宜。清代规定亲王以下官民人等,不许用黄色,以黄色为最尊贵。

由原始五行说中的五种单色可以推断出更为丰富的杂色。由于五行说和五色说是相通的,五行有相生相克之理,所以古人以为颜色也有相生相克之理。因此五行说理论也造成了正色和间色之间有了贵贱尊卑区别,及正统和非正统的象征意义。随着传统封建制度文化的发展,慢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积淀成了特定的文化联系含义,从而使表示色彩的颜色词有了特定的意义,色彩有了一系列的象征意义,并在人们的心理上达成了共识。

(一)正色

五彩彰施概括了民间色彩承袭古老的五色传统,五色实际上指红、黄、青三色再加上黑、白二色,五色不仅代表五种自然物质,而且是主宰时空的众多神灵的象征,故被古人视为五正色(图3-1 五彩云八蟒袍)。

img67

图3-1 五彩云八蟒袍

1.青色

青为“五色”之首。青色与蓝色一般不作严格的区分,人们习惯把蓝色统称为青色。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里的青,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介于蓝和紫之间的颜色,如“群青”、“青莲”二色,常人通常会归为紫色,但实际上它是单独一个色系。许慎的《说文》中也有“蓝,染青草也”。“青”便是古代的蓝色,是由蓝草和黄提取合成的,常带点深绿色。青色,代表物体生长的色彩而受到尊敬,其色彩构成可以理解为包含着黑、白、绿的色彩,是一种吉色。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它对应“五行”的“木”、“五方”的“东”、“四季”的“春”。《后汉书·典服志》记“随五时色”,即春青,夏赤,秋黄,冬皂。“青”与“春”相互对应,因而有了日常所言的“青春”之说。青又指没有成熟的庄稼,如青苗,《微阅草堂笔记》载“二三月间,田苗已长,商家以钱给农户,俟熟收粮,谓之买青”。北方部分地区方言中的“青色”也指黑色。

2.赤

也就是红色,赤色最早来自于先人们对于太阳与火种的膜拜。“赤”对应“五行”的“火”、“五方”的“南”、“五帝”的“赤帝”、“四季”的“夏”相对应。《管子·幼官》:“君服赤色。”即指红色。婴儿出生时是赤色,所以称赤子。象征着生命、喜庆、热情、勇敢、忠诚和正义等。赤是中国的代表色,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官吏、官邸、服饰多以大红为主,即所谓“朱门”“朱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用红色的墨水记录亏损,因此又称为“赤字”,古代皇帝批阅奏折使用红色的朱砂笔书写,但皇帝驾崩治丧期间则改用蓝色字书写。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如,用阴阳五行之说,认为周尚赤,是火德。汉高祖刘邦自认为是赤帝主子,所以崇尚赤色,楚汉相争时,汉军亦用“赤旗”。赤色历来是人类最喜爱的一种颜色。几乎所有的民族在重要的场合都会用赤色来作为装饰。在原始社会,赤色就常用于文身的颜料。赤色是一种叙述性很强的色彩,它不但起着抒情的作用,更有着强化视觉感受的特殊功能。赤色使人兴奋,是表现狩猎和战争题材中最常见的色彩。

3.黄

黄色与赤色一样,是传统中古老的常用颜料之一。在五行中,传统上的白、青、黑、赤、黄五色是以黄色为中心,黄色应承五行中的土,代表大地之色,土能生万物,是人类繁衍的根本,表示生命之源流。更是祈祷的图腾色属,黄色即拥有传统色彩中的霸主地位。所以古代把黄色看成中央正色,对于黄色的崇拜最早来自于人们对于土地的膜拜。在古代,皇权贵族也大都以黄色为基色,借以显示皇权无比高贵、庄穆的气质。黄色是黄金的颜色,因此也有财富的含义。黄色还有着特殊的代表意义,它象征着权利、富贵、光明和智慧。黄色曾经是皇族的专用色,从服装到宫殿,都以黄色为主。从一些名词,如黄袍、黄榜等可见黄色和高贵联系在一起。同时,黄色本身具有浓重的宗教气息,以至于从佛教建筑到僧侣服饰以及寺院装饰都会用到此色。中国封建朝代从宋朝以后,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中国传统葬礼使用白色和黄色,黄色是除冥府之色以外,在民间颜色中地位最高的一种颜色。最早的黄色颜料是先民用栀子的果实制成的,后来又采用地黄等植物作为染料。此外,还有专为皇室所用的石黄、黄丹等矿物颜料。

4.白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在五方中属西,对应五行中的金,对应四季里的秋。白色象征西方,西方是冷风吹来的方向,秋季万物凋零,含有肃杀之气,因此象征凶丧,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白色总是与死亡、丧事相联系,如民间以“红白之事”代表婚丧。因此,在白色的内涵中增加了一种不吉祥的意味,以至于后来演变到京剧的脸谱,用白色来象征阴险、疑诈的人物性格。在战争中白色旗帜是投降的标志,当然白色也是和平的象征。另外,白色作为一种素色,也有很多其他的寓意。白色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因此在中文中白话文代表一种比较接近生活口语的文体,相对于比较复杂难懂的文言文。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玉器,人们认为玉器的白色最为高贵、美丽,玉是道德与修养的标志,故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之说。白色明亮干净、畅快、朴素、雅致与贞洁,由于羊脂玉是玉中的极品,其色纯洁无瑕、温润清透,故而人们认为羊脂玉的色,是白色中最美的色彩。在中国民间的陶、瓷器制作中,特别是明清彩绘瓷器都以白色作为基本的颜色。在中国的《易经》中,黑白两色代表阴极和阳极,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它没有强烈的个性。天然矿物白云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白色颜料。

5.黑

黑色也在五行中占最高地位,黑在五行中属水,在四季中对应冬,指冬天的漫漫长夜。方位向着北方,黑色是玄武。墨家崇尚黑,认为只有天顶,即天的北极才是天帝之座,也只有玄色(黑色),才是支配万物的天帝之色彩。北方由于距离北极最近,也被认为是四方中最神圣的方向。相传夏代和秦代皆尚黑。夏人以黑色为贵,凡是上古社会的重大事件、神圣的场合,都是一定要用本部族最崇尚的色彩的。如丧事会在昏黑的夜晚进行,而战争乘用的战马、祭献用的牺牲都是黑色的。秦代也尚黑,从帝王到平民都穿黑色服装,老百姓还以黑布裹头。后来黄色、朱色成为了正色,黑色在主流社会中逐渐退出,加之佛教的盛行,佛教徒穿黑色僧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黑色地位的变化。佛经中常将黑色与罪恶相联系,因此黑色开始有了等而下之的贬义,如隋炀帝时期规定黑色衣服是屠夫与商人穿的。由于黑色是暗色,人们也常用黑来比喻谬误、邪恶,一切暗中进行的不光明正大的事都用黑来形容。黑是由火烟熏烤而出的颜色,中国古代提取黑色的矿物颜料有墨、石墨,植物主要有栎实、冬青叶等。

(二)间色

五行相生之序为比邻,相克之序则间隔一行,即遵循“比相生而间相胜”的基本规律,间色就是两种以上颜色混合的杂色,其定义相对于正色而言,所以杂色也被称为间色。

古人认为正色是自然产生之色,不在五行图式中的其它颜色也就成了间色。间色是在正色的基础上增添颜色而成的,如赤加黑就为紫,赤加白为红,骝黄是黄加白,此皆称为间色。间与闲同义,间色也就是闲杂之色。间色在古代色彩观念中有非正统的、不受重视的、地位低下的意味。这种正色贵、间色贱的观念在服饰中比较突出。常用的间色有绿、浅红、紫等。

1.绿

《庄子·外物》中提到:“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绿色在古代也象征着忠君爱国,称忠臣烈士之血为碧血。但是另一方面,绿色在中国似乎又含有蔑视之意,绿作为黄、蓝之间的间色,被称为贱色。自古中国人头上不佩戴绿冠,元朝时还规定娼妓家的男子需头戴绿巾,脚穿带毛的猪皮鞋子,走路不能走中间,只能走其左右,以表示极大的轻视侮辱。在色彩中,似乎只有绿色让中国人产生了这样迥然不同的既尊重又轻视的双重看法。绿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是蓝和黄的结合,是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象征新鲜、青春、成长、自由和希望。

2.红(即浅红)

中国古代红指浅红,是粉色,是一种由是赤与白调和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不属于正色,唐代以后红色开始代替赤色,表示深红、鲜红,赤的使用开始越来越少。宋苏轼《戏作鮰鱼一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现在,粉红色通常与女人气质相联系,正如蓝色通常与男人气质相联系一样。喜爱粉色的人大多数都是小女孩或性格单纯的人们,男孩一般情况不会对粉色感兴趣。不过粉红以其明亮,温馨,情切,充满青春的感觉深受设计师们的青睐,喜爱粉色的人是浪漫,想象和自由的,女孩一般为淑女型。

3.紫

紫色是青与赤组合而成,不是正色,可以表达“不正统”。此类应用首见于《论语》,《论语·阳货》中有“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恶利口之覆邦也”。由于《论语》这一典故,人们往往把以邪犯正、以下乱上比作以紫夺朱。例如:王莽篡汉,《汉书·王莽传赞》书为“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把王莽篡汉说成是以紫夺朱、蛙声打鸣。清时文人曾骂满清王朝为“夺朱非正色,异姓尽称王”。在中国传统色彩中,紫色是蓝和红的结合,比红色多了几分含蓄,比蓝色多了几分温婉,是一种高贵优雅并且吉祥的颜色。古代还以紫色云气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出现的预兆。紫色一度被皇权所用,成为代表权贵的色彩。“紫微星”“紫禁城”“紫气东来”都和富贵权贵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紫色便出现在国君的服饰上。汉朝时成了贵人的绶带色。南北朝以后,紫袍更是成为贵官的公服,富足的人都将此搭配色奉为流行色,以显示身份,“紫衣狐裘”成为贵族的代名词。从唐朝开始,紫色和绿色受西方影响正式成为高贵色,人们更是崇尚紫色,甚至在服饰中规定什么品的官员以紫色为常服。紫色在京剧脸谱中代表沉着稳重的角色,如常遇春等形象造型。

以不同的色彩表达特定的观念,反映了民间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色彩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特定含义,五行色体系源于我国朴素的哲学思想“五行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较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五行色体系。它经历了春秋战国的思辨时期,至汉代,五行色彩学体系的雏形形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泛深入民间。在人们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色彩的形式美法则及约定俗成的使用规范,把色彩观念的象征意义逐渐与传统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及等级观念相互交融。在传统动画造型中,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及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除夕的故事》是由钱家荣导演,黄培忠美术设计,刘凤展、沈同春背景设计,屠杏花、支仰泰绘制完成,198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介绍的是一个中国过年前除夕缘由的动画片。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就出来危害百姓,百姓只好请灶王爷请天兵来赶走他。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年”终于除掉“夕”,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于是大家就把腊月三十晚上叫“除夕”,天亮后叫做“年”。“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动画片《除夕的故事》,在色彩的设计上,该动画片充分吸纳了民间美术色彩造型的特点,把民间美术色彩给人在视觉感受上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运用到动画设计和创作中,注重文化心理和民族特色以及动画动画角色造型的个性表现,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及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夕的角色形象造型设计:夕的色彩造型,使用了青、赤、黄、黑、白民间美术五方正色,同时也用了紫和粉红两种间色。黑色支起身体的骨架,以方的造型为主,显得有力结实;画面颜色大面积是紫和蓝,符合民间多用这种颜色象征妖邪鬼魅的传统。整个造型色彩偏冷,偏亮的颜色都是小面积的,如白色只用于牙、眼仁等小面积处,黄色用在锋利的脚爪上。最强烈的红颜色只用在口腔内,突出其血盆大口。

龙的造型设计:龙在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是吉兽,动画片中选用以红、黄为主的暖色来造型,和谐统一,象征了传统过年的喜庆和吉祥。

年的造型设计:年的服饰是黄和红颜色的搭配,在造型及色彩上借鉴了年画风格,按民间说法”红配黄,亮晃晃”,突出了年在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的地位。用白色表现孩童稚嫩的皮肤和纯洁与美好。年的身上也有一些蓝色和夕身上的蓝色相对应,但只是在裤脚边、袖口和身上的一些装饰点,显得活泼可爱(图3-2 动画片中年的造型)。

img68

图3-2 动画片中年的造型

灶王爷和门神等神仙的造型设计:灶王爷和门神等神仙同民间的年画同出一辙。除了神仙的肤色主要以白为主,人间的妇女和儿童的肤色也用了白色,主要是采用了民间的娃娃、美人题材的习俗。普通百姓的肤色皆为喜兴的朱红色,服饰在整体的和谐中也不乏使用小面积对比色以提神。

天空场景设计:天空场景以紫色调为主,突出其神秘特点,随着夕和年的打斗而变化,红色衬托了年的胜利及喜庆气氛。

开场民居场景设计:结合片中情节的发生时间——冬季,采用了偏冷蓝色。背景也衬托了夕出来以后显得更加强壮有力。

年施法术的场景设计:年施法术时舞动红绸,场景颜色随之转为红色。同时,大红色也蕴含了年将胜利。

夕被除掉之后的民居场景设计:由最初的蓝、红色转咸淡黄色的背景,由蓝到淡黄也是从冷色到暖色的转变,也与动画片的主题及人们的心情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