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2.2.2 二、原始意象与图像

二、原始意象与图像

各种各样的原始信仰和崇拜体现了人类早期对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等的感受与认识。这些感受与认识受原始思维的影响,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人类最初的原始意象,并通过具体的、不同的图像来记录和表达,这也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原型。

(一)原始意象

原始意象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的反映,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世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深远、古老和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原始意象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的原始图像,但并不是来源于个人的经历。原始意象自身多半是人类精神当中一种独立的能量,超越自然的能量,拥有改变基本元素的特殊性。这种形式并不只是来源于个人的经历,而是一种集体共识。这样的原始图像大都反映了人类精神当中一种独立的、超越自然的能量,体现了对生活中基本元素进行改变的愿望,因此也便成为艺术创作的永恒“原型”。如上古神话中的所谓“龙”,其实并不是一种现实性的生物,而是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水、云、雨、太阳所作出的功能性解释。这种功能性的解释被具体化为一种有生命的灵物,这就是“龙”。而龙的原始意象,又是来自于关于水、云、雨等的意识活动。民间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往往依照自己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体会和经验即兴发挥,随意而就。在神与形的处理上,往往更加偏重神似,在造型上往往省去不必要的细节,抓住主要部位进行夸张,以突出特征和主题。这种意象表达形式,是民间美术创作共同的特点。这和民间艺人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在影视剧本创作中,其主题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爱与恨、善与恶、生与死、和平与战争、正义与非正义、成功与失败等等中的每一种都是具有原型色彩的主题。一个可以永恒地引发创作的主题或者说母题,体现着人类内心隐秘的冲动与向往,是后人可以反复书写的,就如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动画片《狮子王1》的故事灵感来源是莎翁名剧《哈姆雷特》(另名《王子复仇记》),《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灵感则来自莎翁另一出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莎士比亚的故事原型则来自于丹麦。原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相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元素。总之,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我们祖先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与悲哀的历史残迹,并且始终遵循同一条路线。

(二)原始图像

原始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经常交织在一起,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也浑然一体,尤其在原始社会早期更是如此。当原始巫术和宗教把对超自然力的感受转化为形象时,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原始人的审美意识,原始艺术的形象的生成,也必然地受到巫术和宗教精神力量的激发,或者说任何原始艺术形象中无不被注入了原始人的神秘意义。而原始图像中便孕育着尚未独立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始美术。原始美术造型亦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形态。

1.再现性、写实性的造型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古代岩画中,大都采用平涂剪影式造型,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往往忽略其细部,只重视其外形。当人们有了朦胧的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欲望的时候,表达的首先是真实地对自然物象的再现、模拟的原始造型态度。他们的视觉对物象轮廓信息的感觉特别敏锐,相应的视觉表象经验也特别清晰、稳定。原始人运用目光敏锐捕捉到对象最基本的特征,用最简练的形式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岩画中人物造型多采用“正面律”,动物造型则多采用侧面。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侧面动物,都表现出完整的四肢并突出其特征性部位。

贺兰山是我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从现在保留下来的那些岩画来看,原始艺术家在描绘时并不依赖对对象的观察,而是靠自己的记忆唤起他打算要描绘而又不在场的事物的意象(图2-6 阴山岩画)。

img49

图2-6 阴山岩画

2.抽象、概括的几何形造型

抽象与概括是视觉艺术常见的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深深地积淀在民间艺人的内心深处。抽象、概括的几何形造型为非再现性的造型。把物象内在联系和美感抽象出来,与另一自然物象发生联系,借助生活经验以自然物作为直观联想,或通过理解发掘其暗示比喻意味,有的运用简化手法,将其还原为方圆锥柱等立方体,成为立体几何形;有的作平面化处理,排除或改变透视变形,偏于理想化;有的夸张某一肢体的比例(拉长、缩短、放大等),有意强调某一部分形体语言。原始人在塑造一个特定形象时,以感性为出发点,却又超出了一般感性界限,抽象、概括的几何形造型给人以新颖、奇妙、神秘、怪诞的新奇感受。

抽象即以形象自身特征为出发点,同时也包括人对形象特征的选择和改造。抽象的观念使他们撇开与事物的本质毫不相干的现象,根据纯理想化形态揭示自己的意念。原始彩陶装饰中的几何纹饰是较为典型的抽象造型。几何纹饰是指由点、线和各种几何形组织而成的图形或纹样,在彩陶纹饰中占有绝大多数。一些图案化、程式化的象形纹样的组合方式与装饰手法也与现在的几何纹样相近。民间艺人经过观察思考和提炼加工,将自然的形态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对生活和自然中的物象作抽象与概括等艺术处理,忽略具体的外部形象,抽出内在的精神实质,然后总结出造型及装饰图案,表达对所要表现的对象造型的理解。

3.夸张、复合型造型

夸张型是指原始人在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运用夸张手法强化其外表特征的一种艺术形象。夸张由简化而来,如果对物体造型进行了简化,一般来讲,简化的同时,为了弥补简化所造成的简单化和单调感,也应该进行夸张,才能使造型经得起考验,简单来说,夸张就是圆的更圆的,直的更直,方的更方,胖的更胖,强的更强,值得注意的是夸张手法,是在原有的基础形上更加强调其特征倾向,使得造型更有趣味性。

夸张复合造型体现了作者以表意为目的而创造的形象,将有利于表意的局部夸张、强化,对影响视觉感官因素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等等细节来进行推敲处理,强调物象的象征与隐喻性。原始艺术所运用的夸张造型手法,为后世的民间美术传承下来,成为其造型的主要特征。

复合型是一种综合性造型,是指原始美术中由两个以上的物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形象。其中有人物与动物、人与植物、动物与动物的复合,还有人物与器皿、动物与器皿的复合等。在后世民间美术中,复合型造型手法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有所发展,在民间剪纸、刺绣、木版年画中,人物、动物、植物之间有了更加奇妙的组合。

中国传统名著《水浒》人物造型在年画及其它艺术造型中,均具有强烈的夸张风格,人物造型基于真实人体的夸大和变形,夸张风格手法的运用,不拘泥于真实的人体比例,从而达到一种有趣的效果。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以壮硕强健、力大无比著称,是非常典型的名著人物,而夸张风格运用在鲁智深造型上非常恰当,在尊重人体结构和基本造型的基础上,特意突出夸张了人物的强壮身材和肌肉,整个体型与头部的大小形成了强烈对比,烘托出效果鲜明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