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间美术与动漫
1.1.1.2 二、我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型

二、我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型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而且目的和用途也不相同,比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美术的分类也多种多样,可以从文化功能进行分类,也可以从地域文化及考古文化区域背景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大多从传统制作材料及工艺来分类,或从造型艺术形态来进行分类。

(一)平面类型

平面类型的民间美术,主要是指通过使用点、线、面、色彩等造型元素,运用民间造型工艺手法和形式,在二维空间中创造出来的可视平面形象。主要有木版年画、民间绘画、剪纸、刺绣、织锦、印染花布等。

1.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以木版画形式制作的年画,用木版雕刻印刷画的轮廓,使用专用刀具将木板上的画稿雕成凸线,再将雕刻版刷上颜色,由人工或套版上色,用纸印刷成图像。画的内容大多为喜庆吉祥、风俗、门神、灶王或戏剧,过年时用来装饰房屋,表达祝福(图1-3 张贴民间年画)。

img3

图1-3 张贴民间年画

2.民间绘画

民间绘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是指以民俗实用为主要目的的绘画形式。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朴实、热烈,这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受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

其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炕围画、水陆画、地画、陶瓷绘画和花鸟字画等。

(1)炕围画: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亦称墙围画,即在经过粉饰、油刷过的炕围上,用油漆画上人物、风景、花鸟和花边图案等,在我国北方较流行。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边道之间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从而形成其主体框架,在中间安排画面。炕围画具有对称装饰形式美感,又有简繁对比,主从相映的丰富表现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图1-4 蛇盘兔炕围画潘常旺)。

img4

图1-4 蛇盘兔炕围画

(2)水陆画:供佛家、道家及民间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水陆道场时悬挂之用,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民俗现象。水陆画是水陆法会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画,水陆画的内容丰富,多为菩萨、鬼怪,有独幅的,也有整套故事的,大都有神秘怪诞的色彩。水陆画用颜料画于布上,色彩鲜亮,层次、质感、疏密、气氛无不动人心魄(图1-5 明代水陆画)。

img5

图1-5 明代水陆画

(3)地画:在南方的一些乡村,每年除夕贴挂年画、挂签后,人们再以石灰在户外画上祈念的地画。地画以祈念为主要目的,内容有鱼、谷仓、农具和金元宝等,以此来企盼来年丰收幸福。

(4)陶瓷绘画:装饰于各种陶瓷器皿上的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用于陶瓷器皿的装饰。陶瓷绘画具有一定的附属性,同时作为一种二维空间的绘画形式,陶瓷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完成内容的体现,既所谓的绘画主题,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中以民间青花瓷绘、铁锈花瓷绘和粉彩瓷绘最为普遍(图1-6 青花滕王阁图缸 清、1-7青花人物图盖灌 清)。

img6

1-6 青花滕王阁图缸 清

img7

1-7 青花人物图盖灌 清

(5)花鸟字画:以汉字为基础的花鸟美术字,是将我国书法和绘画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指由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画,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花鸟虫鱼组合书法。民间板笔花鸟书法,是流传很久的、老百姓极为喜爱的一种字体。内容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民间花鸟字画是用特制的硬扁笔书写的绘画,使笔画融会于形象之中,色彩鲜明,巧妙自然,干笔飞白如古代的漆书,随形就势绘写形象,随轻重缓急,形成干湿浓淡的精妙效果(图1-8 花鸟字)。

img8

图1-8 花鸟字

以上仅为民间绘画中较具代表性的形式,而其中每一种绘画形式都还可以分为许多类别。

3.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以纸张等为材料,采用剪、刻、染等方法,通过镂空效果产生虚实对比,体现出各种形象。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我国较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我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如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我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图1-9 娃娃斗狮子 山东剪纸)。

img9

图1-9 娃娃斗狮子 山东剪纸

4.刺绣

刺绣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又名针绣,俗称绣花。指以针为工具,彩色丝线为材料,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在布、绸等纺织品底料上塑造形象,构成花纹的手工艺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民间绣品主要为美化家庭服务,也常作为信物、礼物馈赠亲友,有较强的实用性,伴随生产、生活的存在,质朴自然。刺绣主要用于服饰、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烟荷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常以剪纸做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刺绣者针对所绣物品的形状、修饰范围采用“适形造型”方法,以适应饱满、对称、均衡等美的要求。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我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各地区的民间刺绣都富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我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图1-10 肚兜 山西刺绣、图1-11 挎包 云南拉祜族刺绣)。

img10

图1-10 肚兜 山西刺绣

img11

图1-11 挎包 云南拉祜族刺绣

5.织锦

织锦是指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织锦同桃花有几分相像,也是经纬交织的工艺形式,形成了图案花纹的直线几何形特色,花纹明快爽朗,色彩斑斓热烈。我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唐代贞观年间窦师伦的对雉、斗羊、翔凤等蜀锦图案,称为绫阳公样。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并出现彩色经纬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北宋宫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规模庞大的织造工场,生产各种绫锦。织锦技艺在我国古代曾十分繁荣,著名的织锦有土家锦、壮锦、侗锦、泰锦、景颇锦等(图1-12 鸾凤牡丹纹圆补 明代、图1-13 云锦 湖蓝地“孔雀牡丹”织金妆花缎)。

img12

图1-12 鸾凤牡丹纹圆补 明代

img13

图1-13 云锦 湖蓝地“孔雀牡丹”织金妆花缎

6.印染花布

我国民间传统印染花布,在近代民间主要有两种:一种用蓝靛印染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在民间应用普遍,不仅制作成匹的衣料、帐料,也有独幅的被面、门帘、枕巾及儿童的肚兜、围嘴等;另一种是用多种染料印染的彩印花布,以包袱、桌围、帐沿等成品为主,匹料较少。彩印花布以土布为原料,镂刻纸印颜色鲜艳,彩印图案内容多取材于吉祥的故事与传说,诸如“十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麒麟送子”、“喜鹊仙梅”、“猫蝶富贵”、“荷塘鸳鸯”等等。它继承了汉画像石的特色,以平视与散点透视为主,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仆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图1-14 江苏南通 印染门帘 富贵平安)。

img14

(图1-14 江苏南通 印染门帘 富贵平安

民间印花布的方法主要有印染、蜡染、扎染、拔染、彩染等几种。印刷的图案题材广泛,花草、禽鸟等多有涉及,形式自由活泼,布局合理,构图别致,造型夸张,色调和谐,极富生活气息。

(1)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民间传统印染方法。也是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印染是将镂空花版铺于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布面,入染靛蓝后除去防染浆剂,即出现蓝白花纹。分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其图案因刻剖而成,均由大小细密圆点和几何纹、块组成各种动物、花卉图案,风格朴素淡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图1-15 印染儿童肚兜)。

img15

图1-15 印染儿童肚兜

(2)蜡染:我国民间传统印染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贵州地区蜡染工艺最为发达,有单色染和复色染两种。复色染有套四五色的,因而不同的颜色容易互相浸染,亦能产生丰富而又奇妙的效果(图1-16 苗族背扇 贵州)。

img16

图1-16 苗族背扇 贵州

(3)扎染:我国民间传统印染的一种方法。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浸染后晒干,再剪掉线结,自然地形成如蝴蝶、海棠、蜡梅、水仙等简单的成簇的小花样的一种染色方法,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针扎用针线扎成,能出现较细腻的图案;捆扎用线绳系紧,可以出现大片冰花纹。是我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图1-17 云南扎染花布)。

img17

图1-17 云南扎染花布

(4)拨染:我国民间传统印染的一种方法。在已经经过染色的织物上,印上含有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浆料将其地色破坏而局部露出白地或有色花纹。通常是将兑好的稀硫酸在染好的蓝布上画图案,用清水洗净后现出蓝底白花。

(5)彩染:我国民间传统印染方法之一。是指只印不染的工艺,用多块雕刻花版套印而成,图案较为复杂,制作精细,色彩绚丽。

(二)立体类型

立体类型的民间美术,是指用民间特有的物质材料,以及形、体、面、色等造型手段,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在三度空间中创造出视觉、触觉可感的立体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泥玩”,泥塑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一种雕塑工艺品。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彩色的一般先上粉底再施以彩绘。泥塑不受材料所限,作品可大可小(图1-18 白釉虎哨)。

img18

图1-18 白釉虎哨

2.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雕是艺人们分别用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几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的方式,对各种木质材料进行雕刻的工艺,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图1-19 黄花梨玫瑰椅局部)。

img19

图1-19 黄花梨玫瑰椅局部

3.石雕

石雕是指用石头作为雕刻材料,制作成的石像、图案等艺术欣赏品和实用品,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

4.砖雕

以砖为材料雕琢而成的工艺品,称为砖雕。通常也指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的雕塑工艺品。一般是在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民间工艺,是古代建筑雕刻中一种很重要的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寺塔、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既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又是一种类似壁画的装饰。我国的砖雕由东周的瓦当、空心砖以及汉朝的画像砖发展而来,在北宋时形成砖雕。是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

5.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黏土为原料,以泥塑为胚,经干燥烧制而成的器物。由于泥胚质料不同,分陶器与瓷器两种。陶瓷主要用来做各种家具器皿、神像以及陈设、玩偶等。陶瓷雕塑有圆雕和浮雕两种。我国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图1-20 青瓷瓶)。

img20

图1-20 青瓷瓶

6.布制品

布制品主要是指用布制作的保佑儿童平安幸福的吉祥物和布玩具等生活日用品,多为动物造型,是一种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们驱鬼辟邪的功能。如虎头鞋、虎头帽,鱼形耳枕、蛙形耳枕等,在北方民间比较流行。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虎头帽以老虎为形象,是我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它与虎头鞋、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儿童服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甘肃民间布制品鱼形和蛙形的小孩枕,在造型上既保持了原始古朴的神秘力量,又具备青铜时代的威严,并隐约印记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痕迹。其主题主要是生命繁衍和阴阳相和生万物的哲学观,体现人们寄托于各种图腾及瑞兽身上的避邪纳福的古代巫文化观念。这些以虎为形象的儿童服饰寓意深远,深受我国传统虎文化因素的影响。

另外,我国各地布制品中以布老虎最为常见。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布老虎品种繁多,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老虎造型多以双鱼眉、人祖鼻、太阳眼为主。但各地又充满各自的地域特色。布老虎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对虎文化传承的延续(图1-21 虎头帽)。

img21

图1-21 虎头帽

7.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面花都离不开传统纹饰,如鱼、鸡、八宝、小狮子、蝉、瓜果、莲蓬子、石榴、桃儿、蝙蝠等。在我国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各省普遍都有做面花的习俗。面塑分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我国的面塑艺术起源于祭祀活动,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有些地区在寒食节做面塑上坟祭祖、年节喜庆日子馈赠亲友以表祝福。面塑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体积教小、便于携带,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后发展到城市。面塑就捏制风格来说,普遍造型夸张、简练质朴,颜色丰富,但各地形态也各有特点,地方特色鲜明,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图1-22 面花)。

img22

图1-22 面花

(三)综合类型

综合类型的民间美术,是指具有时间和空间构成因素的造型艺术,如皮影、木偶、风筝、民间建筑等。

1.皮影

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也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皮影除在造型上包括了近似剪纸的装饰表现手法外,影人刻制精美,造型生动,本身具备了可供欣赏的品格,加之它的可操纵性,又具备了玩具的功能;更有人物造型个性鲜明、生动夸张,刻镂精工细致、色彩鲜艳华丽的特点。不论在造型上,还是表现技法上,皮影戏演出所用的皮影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图1-23 韩幼奇 河北皮影 清)。

img23

图1-23 韩幼奇 河北皮影 清

2.木偶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木偶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有文学、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在其身上还承载着历史、宗教、民俗等多层文化含义。从木偶艺术自身发展的历程来看,其一开始并非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而是经历了由殉葬工具到娱人工具的转化,功能与内涵也随之发生变迁。其造型属于民间美术范畴。

3.风筝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图1-24 放风筝)。

img24

图1-24 放风筝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一直融入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随处可见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4.民间建筑

民间建筑又称民居,相对于宫廷建筑、园林建筑等来说,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也是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群落。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也很多样,如西北部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多为平顶,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则用石块砌筑外墙,蒙古族通常居住于可移动的蒙古包内,西南各少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结构干栏式楼房,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等。

民间建筑通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极大地丰富了民间美术(图1-25 云南白族民居)。

img25

图1-25 云南白族民居

我国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面是崇山峻岭,北面是漫漫戈壁沙漠,与其他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相距遥远,且被河流、大海、沙漠、高寒地区阻隔。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受到外来文化更替的特有文化,得天独厚的一直延续下来,在中华大地上,从远古到今天,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延续性,传承发展,自成体系,代表了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

民间美术基于农耕文明的历史背景及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影响,体现了其特有的精神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风格各异的民间美术,浓缩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横亘古今,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它自成体系,具有最质朴、最纯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影响广泛。

动漫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审美艺术形式,动漫作品最动人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些因素当中,动漫作品最具艺术气质的造型无疑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民间美术是动漫艺术及其它艺术形式汲取营养的沃土,我国动漫艺术的发展,只有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建立和巩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分类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动漫,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