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的文化与审美
1.21.3 第三节 杰出的歌唱家及其风格

第三节 杰出的歌唱家及其风格

一、女高音歌唱家

1.爱狄塔·格鲁贝罗娃

爱狄塔·格鲁贝罗娃(Edita Gruberova,1946~),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67年毕业于布拉格音乐学院,1970年起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主要演员。任职期间,除在《后宫诱逃》等德奥歌剧中有出色表演外,也曾演唱过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蒂所作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和《帕斯夸莱先生》等歌剧。1978年在汉堡演出经多年准备的《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饰泽比涅塔),获得极高的赞誉,尤以花腔技巧娴熟、出音吐字无懈可击见称。1980年又以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一剧中的卓绝表演,在柏林歌剧院引起轰动。她的演唱感情色调丰富,有着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嗓音既轻巧灵活而又清畅宽厚。

2.琼·萨瑟兰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著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著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动,谢幕达30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3.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crrat Caballe,1933~),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9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4.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9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5.安娜·莫福

安娜·莫福(Anna Moffo,1934~),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早年在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从格莱戈里学习声乐,后又师从里契及法伐莱托等。因在意大利斯波莱托剧院和电视节目中演出《蝴蝶夫人》获得成功而相继登上皮亚琴察和斯卡拉歌剧的舞台。并去萨尔兹堡、伦敦、巴黎等地巡回演出。1957年在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以《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引起轰动。两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成功地演唱了《蝴蝶夫人》、《茶花女》等剧目,为国际歌剧所赞赏。她的音质纯净清脆,线条明晰匀称,音量不大,却充盈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6.丽娜塔·苔巴尔迪

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1922~),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13岁开始学钢琴,17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著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7.米雷拉·弗雷妮

米雷拉·弗雷妮(Mirella Freni,1935~),著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受教于著名声乐教师康波加里阿尼,1955年在家乡初演歌剧《卡门》中的米卡埃拉,后在意大利各地方歌剧院演出。1960年以扮演歌剧《唐·璜》中的采琳娜,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上博得好评。1963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形象,奠定了在歌剧界的地位,1965年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她的嗓音清澈,表情动人,给人以真挚、细腻、亲切之感。擅长扮演意、法歌剧中的抒情角色,也能胜任《奥赛罗》中苔丝德蒙娜等抒情—戏剧型角色。

8.比尔吉特·尼尔森

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sson,1918~),瑞典女高音歌唱家。自幼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9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卫瓦格斯塔德之后,成为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歌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9.贝克佛蕾·西尔斯

贝克佛蕾·西尔斯(Bcverly Sills,1929~),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其真名是贝尔·西尔佛曼。12岁开始学习声乐,17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20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著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10.莱昂泰茵·普莱斯

莱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1927~),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二、女中音歌唱家

1.玛丽安·安德森

玛丽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1902~),美国黑人女低音歌唱家。1925年获纽约声乐家比赛一等奖,1933年在伦敦举行首次访欧的独唱会。后又去法国里昂,并先后在德国、北欧、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苏联、南美等地举行音乐会。1938年及1941年,先后获霍华德大学、台伯尔大学名誉音乐博士学位。1955年首次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饰威尔第《假面舞会》一剧中的乌丽卡一角。1957年曾到印度及其他远东国家演出,获巨大成功。

2.詹妮特·贝克

詹妮特·贝克(Janet Baker,1933~),英国女中音歌唱家。曾从伊赛普、圣·克勒和洛蒂·雷曼学习声乐。1959年获皇家音乐学院皇后奖。1965年成功地扮演了《狄东与伊尼阿斯》中的狄东,正式开始其歌唱生涯。后往返演出于英美各地及其他国家,是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演唱家,也曾在一些歌剧中任主角。她演唱时高度重视词意曲情的诠释表达,嗓音优美,表情细致,吐字清晰。1977年英国女王授予英国皇家妇女大绶勋章。

3.玛莉莲·霍恩

玛莉莲·霍恩(Marilyn Horne,1934~),美国女中音歌唱家。早年在洛杉矶开始演唱活动,1956年参加威尼斯音乐节后,去欧洲各地演出四年。1960年以《沃采克》中的玛丽一角首演于旧金山。后又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再次演出此剧。曾两次在伯恩斯坦指挥下演出威尔第的《安魂曲》。1969年及1970年,先后在斯卡拉和大都会歌剧院舞台演出斯特拉文斯基、罗西尼等人的歌剧,引起歌剧界的轰动。她的嗓音很美,具有非常宽广的音域和罕见的灵活性,是当代名列前茅的全能女中音。卡门、罗西娜、阿达尔基莎、奥菲欧等是她最拿手的角色。灌有《一个黄金时代的回忆》、《玛丽琳·霍恩的礼物》等唱片。

4.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Christa Ludwig,1924~),德国女中音歌唱家。自幼学习声乐,1946年在法兰克福首次登上歌剧舞台,饰演约翰·施特劳斯所作轻歌剧《蝙蝠》中的俄罗斯王子奥洛夫斯基。以后参加过萨尔兹堡音乐节,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饰凯鲁比诺。1959年首次演唱于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69年以《阿伊达》中的阿姆奈丽丝一角登上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的舞台。除演唱过所有西方著名歌剧中的女中音角色外,还能胜任不少戏剧女高音的角色,如贝多芬《费德里奥》中的女主人公、威尔第《命运之力》中的莱奥诺拉等。她的嗓音丰满圆润、富穿透力,被认为是演唱瓦格纳歌剧、马勒《大地之歌》、勃拉姆斯《女低音狂想曲》的理想人选。

5.格蕾斯·本勃莱

格蕾斯·本勃莱(Grace Bumbry,1937~),美国黑人女中音歌唱家。童年时在教堂圣咏团参加合唱,1955年入西北大学学习声乐,1959年在伦敦首次公开演出。后去巴黎大歌剧院演出,1961年被选中在拜罗伊特歌剧节中演唱《汤·豪塞》中的维纳斯,1962年在日本饰演比才歌剧《卡门》中的女主角,这是第一次由黑人女歌唱家来扮演这一角色。这次成功的演出,奠定了她在西方声乐界的地位,以后,《汤·豪塞》便成为她最拿手的保留曲目之一。她的演唱风格以嗓音宽厚有力、富于艺术感染力见称。

三、男高音歌唱家

1.马里奥·兰札

马里奥·兰札(Mario Lanza,1921~1959年),美国男高音歌唱家。原籍意大利,自幼热爱音乐。青年时以卡车司机为业,因偶然的机会,被指挥家库塞维茨基看中而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质明亮圆润,兼具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特色。1951年在卡鲁索的传记影片中担任主角后,声名大振,后经常被邀请灌制唱片和拍摄电影。

2.彼得·施赖尔

彼得·施赖尔(Peter Schreier,1935~),德国抒情男高音歌唱家。8岁入德累斯顿圣十字架教堂合唱团中唱童高音,翌年首次登上歌剧舞台,在莫扎特的《魔笛》中扮演一个男童。16岁变声后正式从师学习声乐,1964年考入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专攻声乐、指挥。毕业后在柏林、汉堡、德累斯顿、伦敦、罗马、维也纳、萨尔兹堡、布宜诺斯艾利斯、米兰、纽约等地举行音乐会或演出歌剧。他的嗓音柔婉优美、音乐处理细致严谨,擅长于演唱莫扎特的古典歌剧和舒伯特、舒曼、沃尔夫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同时又是出色的宗教歌曲演唱家。

3.尤西·比约林

尤西·比约林(Jussi Bjorling,1911~1960年),瑞典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1911年生于瑞典,6岁即在欧美各国公开演唱,曾先后受学于皇家音乐学院及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学校。1930年首次登台。1935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阿伊达》大获成功后,为欧美各大歌剧院及唱片厂争相聘请。1938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扮演《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夫。翌年又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扮演《游吟诗人》中的曼里科。之后返回瑞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在大都会歌剧院复出,并往返演出于欧美各国歌剧舞台。他的音色漂亮,感情真挚,趣味高雅,既富于冷静的思考,又具有奔放的热情。被公认为本世纪除卡鲁索、吉里以外最负盛誉的歌唱家。

4.朱塞佩·迪·斯岱法诺

朱塞佩·迪·斯岱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西西里岛,从小喜爱歌唱,后在米兰学习声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入伍,当部队奉命调往德国布防时逃往瑞士,并在瑞士作过几场“跑步式”的演出。战后回到米兰继续其声乐学业,此后不断演出。他那温暖抒情而富于魅力的音色和发自深心的炽热、恳切而动人的感情,使他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期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巅峰。除歌剧外,他还擅长演唱那波里歌曲。

5.普拉西多·多明戈

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1941~),著名的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生于马德里,父母均是西班牙民族歌剧演员,9岁时全家迁居墨西哥。青年时期热衷于斗牛和唱歌。于席德音乐学院毕业后入墨西哥国家歌剧院唱男中音。20岁那年,以演唱《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跨入男高音的行列。同年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萨瑟兰在美国同台演出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1965年起在马赛、维也纳、汉堡、柏林、纽约、伦敦等著名歌剧院演出。他的演唱嗓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胜任从抒情到戏剧型的各类男高音角色。他塑造的奥赛罗、拉达美斯等形象,气概不凡,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他还演唱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歌,同时也是一位颇得好评的钢琴家和指挥家。其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会歌就是由他和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演唱的。

6.何塞·卡雷拉斯

何塞·卡雷拉斯(Jose Carreras,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10岁在法雅的木偶剧《彼德罗先生》中饰报幕少年,22岁始登歌剧舞台。在意大利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后,曾到意、西、法等国巡回演出,并先后在纽约市立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演出《茶花女》、《唐·卡洛斯》等剧目。70年代中期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演唱者。他的嗓音流畅抒情、清俊柔美,气息均匀、线条清晰,任何时候都不放纵声音。他是目前西方最负盛誉的男高音之一。

7.恩里科·卡鲁索

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1873~1921年),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873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童年时期就在教堂中歌唱。1894年在那不勒斯首次以男中音的身份登台演出《浮士德》,1898年在歌剧《费杜拉》中开始担任男高音角色。1903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50余部,在纽约的10年内即演唱过600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500多首。卡鲁索的嗓音既刚劲宏亮又柔润甜美,呼吸控制及对分句的处理十分完美,再长的乐句也能唱得从容自如。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唱片男高音”。1909年嗓子动过手术后,于1913年重返歌坛。他是第一个录有唱片的歌唱家,拍过电影,又长于雕塑和漫画。

8.弗兰科·科莱里

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从小具有非凡的童声嗓音,后当过制图工人。30岁时参加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声乐比赛获奖,1952年在斯波来托首次登台公演,以后在斯卡拉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1960年起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台柱。他的嗓音通畅、宽厚、宏亮,音域广阔,激情充沛,风度潇洒,名列当代男高音前茅。科莱里胜任抒情戏剧型和戏剧型男高音角色,又擅唱那不勒斯歌曲,并灌有唱片。

9.卢契亚诺·帕瓦罗蒂

卢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1935~),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扮演鲁道夫,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前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10.艾伦斯特·克劳乌斯

艾伦斯特·克劳乌斯(Ernst Kraus,1863~1941年),德国男高音歌唱家。早年在父亲开设的啤酒厂工作,因听伏格尔的演唱得到感染而决心从师研习声乐,先后在慕尼黑、米兰求教于名师。1893年在曼海姆首次登上歌剧舞台,饰演《魔笛》中的王子塔米诺,1896年后的25年里,担任柏林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1899~1909年,每年均去瑞士参加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的演出,演唱过华尔特、埃里克、齐格蒙德、齐格弗里德等角色。1903年首次演出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10年因演《莎乐美》声震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的舞台。他是20世纪继梅尔晓尔之后,西方享有盛誉的演唱瓦格纳乐歌剧的英雄男高音,以音量宏大、表情深刻著称。

四、男中音歌唱家

1.罗伯特·梅里尔

罗伯特·梅里尔(Roberto Merill,1917~),美国男中音歌唱家。曾从其母亲及玛尔戈利斯学习声乐,起初专唱轻音乐。1945年获大都会歌剧院广播演唱比赛奖。同年在该院首次扮演《茶花女》中的阿芒,后饰演过斗牛士、瓦伦丁、费加罗、弄臣、雅果、斯卡皮亚等角色,并演唱意、法歌曲,是该院受欢迎的主要演员。托斯卡尼尼在美国进行最后一次广播演出时,他被邀任《茶花女》和《假面舞会》中的男中音主角。后在英国、阿根廷作过成功的演出,以嗓音畅达嘹亮、感情真挚生动见称。

2.提托·戈比

提托·戈比(Tito Gobbi,1915~),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早年在帕图亚大学攻读法律,后在米兰和罗马学习歌唱。1938年以《茶花女》中的阿芒一角,在罗马开始登台演唱。1942年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后唱遍欧美各大歌剧院。1952年在米兰演出贝尔格的《沃采克》。1965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扮演《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亚。擅长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以唱做并佳著称于世。

五、男低音歌唱家

1.保罗·罗伯逊

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1898~1976年),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早年在穆维尔高级学校求学期间,就曾参加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此后一直从事戏剧演出和电影拍摄等活动。1925年在纽约哈伦剧院举行第一次黑人灵歌独唱会,大获成功。1927年,他在美国著名音乐剧《游览船》中演唱了《老人河》一曲,由此一举成名。他通晓多种语言,能用英、法、俄、汉等20余种语言歌唱,其音色浑厚、深沉,具有黑人歌唱家所特有的魅力。据说他在室内演唱时,其雄浑的低音能把窗户的玻璃震得隆隆作响,可见他的功力。他还写有文字著作《我站在这儿》、《黑人民族的歌曲》等。

2.尼古拉·盖乌洛夫

尼古拉·盖乌洛夫(Nicolai Chaurov,1929~),尼古拉·盖乌洛夫是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1949年入索菲亚音乐学院学习声乐,翌年去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55年获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金质奖章及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大奖。后在索菲亚、莫斯科、维也纳等地歌剧院登台,演出《浮士德》中的魔鬼等角色。1959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次演出,以《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瓦尔拉木博得好评,从此成为该院的台柱及当代最负盛名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他的嗓音丰满、流畅、宽厚,演唱时声情并茂,技巧稳固,西方与俄罗斯古典歌剧均为其所擅长。

【注释】

[1]例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就没有标明表情记号,给演奏家在演绎这部作品的时候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上不同演奏家的自身风格,其结果也就造成了同一作品的不同风格演绎。可见,如何忠实地再现巴赫乃至其他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风格,关键在于演奏家本人对作曲家及其作品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2]这一分歧主要体现在音乐美学上关于音乐自律说与他律说的纷争上,有趣的是尽管不少音乐美学家支持自律说的观点,但实际上大多数作曲家、演奏家却更愿意承认情感表现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内容,音乐艺术能够而且应该表达人的情感。关于这一点,请读者查阅相关著作,本书不再详述。

[3]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