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的文化与审美
1.21.2 第二节 杰出的演奏家及其风格

第二节 杰出的演奏家及其风格

一、钢琴演奏家

1.阿图尔·鲁宾斯坦

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3年),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自幼开始学琴,5岁即在华沙举办个人演奏会,后去柏林接受训练,10岁时由莫阿希姆指挥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12岁起先后在柏林、汉堡、德累斯顿等地登台演出,14岁时到华沙演出,深得波兰著名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的赏识。1905年到巴黎和伦敦举办个人音乐会,1906年赴美国举行40多场音乐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由此跨入世界优秀钢琴家之列。

鲁宾斯坦天生有着灵敏的十只手指和超强的读谱能力。他的演奏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炽热的情感,细腻而富于诗意,潇洒而不失严谨。鲁宾斯坦涉猎的曲目范围很广,在演奏欧洲作品方面卓有成就,这其中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的作品,而在肖邦钢琴作品上的精湛造诣,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2.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年),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生于乌克兰基辅,美籍俄罗斯人。霍洛维茨很早就显露出音乐上的天赋,1921年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并于同年在波兰哈尔科夫首次登台演出。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钢琴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和德国学派于一身。1924年先后到柏林、巴黎等地演出并大获成功。1928年后定居美国,并娶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女儿为妻。20世纪40年代,霍洛维茨与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协奏曲唱片(RCA),自1953年起,霍洛维茨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唱片录音上,除了1965年和1968年两度在纽约卡内基大厅、80年代在莫斯科举行的独奏音乐会之外,他少有在舞台上演出。但现代录音技术却使我们在唱片中领略到他那令人瞠目结舌的高超技巧,不用说,霍洛维茨是20世纪以来最令人瞩目的钢琴演奏大师。

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辉煌而绚丽,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如同音乐评论家所说,霍洛维茨犹如一位色彩大师,通过双手的灵动把钢琴调出各种色调,从而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而高超的演奏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乐曲的内涵。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同时,霍洛维茨对待作品的态度也是极为严谨的,对于作品本身他并非盲目尊崇作曲家的权威,当他发现作曲家在乐谱写作上出现失误的时候,他也时常加以修改、订正,使作品达到完美无缺。霍洛维茨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尤其以弹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等名家的作品见长。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霍洛维茨的各种钢琴演奏录音版本,是我们欣赏钢琴作品的重要参考。此外,在音乐欣赏和评论中,人们常常把鲁宾斯坦和霍洛维茨这两位大师演绎的作品进行版本和风格上的比较,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在这一方面做些尝试。

3.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

斯维亚托斯拉夫·杰奥里索维奇·里赫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1915~1997年),前苏联钢琴演奏家,生于乌克兰的日托米尔。自幼随父亲学习钢琴,少年时就已显露出过人的即兴作曲才能。1934年首次公开演出,1937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42年首演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钢琴奏鸣曲,后来又首演普氏的第七和第九奏鸣曲,其中后者乃是作曲家普氏为他专门所作,因此里赫特被公认为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首要代言人。1945年获全苏联演奏家比赛一等奖。自1940年起开始在苏联各地举行巡回演出,50年代后前往欧美各国演出。1961年获得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名誉博士。

里赫特善于分析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透彻解读来完美、细腻地表现音乐,哪怕是乐谱中极小的细节,他都能惟妙惟肖地加以表现。因此,里赫特的演奏不仅构思深刻、技巧纯熟,而且富有鲜明的戏剧性。从演奏技巧上而言,手指的坚韧性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使得里赫特适合于演奏气势宏大的作品。从演奏的曲目来看,他对从巴洛克到浪漫乐派、印象乐派乃至现代乐派的作品均有涉猎,尤其擅长于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特别是普氏作品中尖锐的连续强音,也许只有在里赫特的双手下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诠释。

4.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生于摩拉维亚的维森堡,幼年开始学习钢琴,12岁时迁居奥地利,师从音乐家卡恩,后来又进入埃德温菲舍尔的钢琴高级班深造,并在奥地利的格拉茨举办首场个人独奏音乐会。1949年在意大利获得了布索尼大赛奖,并由此走上了演出生涯。20世纪50年代为Vox公司录制大量唱片并屡屡获奖,位居古典音乐专辑销量的榜首。1974年移居伦敦。1978年,Philips公司授予布伦德尔金唱片奖以纪念他的唱片发行量满百万张。他在世界巡回演奏贝多芬全套奏鸣曲,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布伦德尔不仅是优秀的钢琴演奏大师,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20世纪60年代,他每年都在维也纳主持高级钢琴班,当今的许多钢琴家曾经都是他的学生。此外,布伦德尔还出版过两本音乐学的专著:《音乐的思考与再思考》(Music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1976)和《音乐响起》(Music Sounded Out,1990)。

5.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苏联钢琴演奏家,生于前苏联的高尔基城,6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首次登台演奏。阿什肯纳齐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乐学校学习,后来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54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二等奖,两年之后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1962年曾在莫斯科获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与奥格登并列),次年定居冰岛,现在则居住在英国。阿什肯纳齐的钢琴造诣之高,可与当时美国享有盛誉的钢琴家霍洛维兹相媲美,曾录制了大量的音乐唱片,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1989年他开始担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即后来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此外他还担任过英国伦敦皇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以及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的客席指挥。

6.马尔塔·阿格里齐

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1941~),极负盛誉的阿根廷女钢琴家,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5岁即登台演出,被誉为“女神童”。先后跟随斯卡拉穆萨、顾尔达、利帕第夫人、马加洛夫、米凯兰杰利以及阿什肯纳齐学习钢琴演奏。1957年,阿格里齐接连获得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两项冠军。1965年在第七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中再次夺冠。阿格里齐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热情奔放的演奏风格,尤其擅长演奏肖邦的24首《前奏曲》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7.鲁道夫·塞尔金

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1903~),俄罗斯钢琴家,生于捷克。9岁在维也纳跟随名师学习钢琴,12岁初次登台演出。自1920年起,与小提琴家普修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演出。1936年,塞尔金在纽约和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大获成功,并由此闻名世界。他从不追求钢琴作品外在的华丽与炫技,而是深刻地挖掘作品的艺术内涵,从而以一种真挚的表现来打动听众。在演奏时,他显得无拘无束,随着乐曲的律动晃着头、踏着脚,边念叨边进行演奏。

8.阿尔图劳·贝内得蒂·米凯兰杰利

阿尔图劳·贝内得蒂·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意大利钢琴家,生于1920年。早年就学于布雷西亚和米兰音乐学院。1939年,他在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从此名声大震,活跃于国内。二战之后,他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轰动。1972年,他移居瑞士,成为国际上瞩目的钢琴大师。他的演奏具有一丝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体而适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个音都赋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创造出美好音乐的瞬间,把人们带进了虚幻而美妙的境地。与其说米凯兰杰利是为了做一个忠实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苟求于钢琴,倒不如说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创造家,因为他具有独自的美学观点。

9.弗里德里希·古尔德

弗里德里希·古尔德(Friendrich Gulda),奥地利钢琴家,1930年出生于维也纳。7岁学琴,12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研究生。1946年获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首奖。1978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三次演奏会,并录制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视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传统,又富于时代精神,表现出独有的创造性。他既着力于让现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乐,又反对因循守旧的演奏方式,因而尝试着对现代爵士乐的演奏。

10.毛里齐奥·波利尼

毛里齐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1942~),意大利钢琴家,1942年生于意大利米兰,9岁首次公演。早年在威尔第音乐学院从名师学习钢琴,并兼学作曲。1959年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次年参加第六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夺得第一,由此蜚声国际乐坛。波利尼并不以此为满足,又拜米开朗杰里为师,继续深造,1971年以后在欧洲旅行演出,颇获成功,乃至成为20世纪后期最出类拔萃的钢琴大师,演奏浪漫派作品或是现代音乐都游刃有余,其独出心裁的技巧,实在令人折服。他的演奏风格干净利落、健康明快,没有一点忧伤的影子,给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弹出了生活的赞歌,是一位热爱生活的钢琴家。

二、小提琴演奏家

1.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c Kreisler,1875~1962年),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勒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

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 Enescu,1881~1955年)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尔纳弗县的利文镇。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著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库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征在于,他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手法于他在童年时代就很喜爱的罗马尼亚民间音乐中的吉普赛音乐(拉乌塔里,Laoutari)的表演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他的包括作曲在内的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使他的演奏给人们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时也是在即兴创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鲜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库在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面有他独到之处,他喜爱弓幅宽阔的连音奏法,这使他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亚沙·海菲兹

亚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年)是当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3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6岁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之后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大名鼎鼎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奠基者奥波尔德·奥厄教授。毕业后,海菲兹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并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这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对左手高难度技巧的把握,右手运弓的稳健和娴熟,令所有在场的观众,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们的折服。1925年海菲兹入美国籍。海菲兹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训练,尤其对音阶的练习,主张音阶练习要占整个练琴时间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风格体现了他魔鬼般的技术和火一般的热情的个性,现代化的古典主义风格是他所遵循的,他的演奏像“美声”歌唱,每一个滑音都经过精雕细琢,而每一次运弓又都体现着音乐性,他的这种音乐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使他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家,并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ch,1908~1974年)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5岁时开始随敖德萨音乐学院教授、著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16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30年代,他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奖项:1935年第二届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1935年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惟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5.耶胡迪·梅纽因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2001年)是一位与海菲兹旗鼓相当的犹太裔小提琴家。他生于美国的纽约,儿童时便显露出良好的乐感,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便在他的老师路易·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协奏下演出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1926年他及全家前往欧洲,并在巴黎与埃奈斯库有了历史性的会见,遂成为埃奈斯库的学生。1927年,11岁的梅纽因第一次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在纽约交响乐团协奏下,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梅纽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爱因斯坦的关注和赞赏,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闻名于世界。梅纽因在演奏时,握弓时肘的位置明显比手高,这种高手肘“从肩部”就开始的各部分都参与的运弓方式,能使换弓时声音保持不断,声音饱满而结实,并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换弓,这种方法与他的前辈奥厄提倡的应当保持在能使肘与手形成一条直线的位置的方法显然不同。梅纽因的双手比起正常的标准略为短些,这影响到他右手的运弓,尤其弓子运到弓尖时,但他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演奏亲切而诚挚,清醒而脱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浑美妙的音色风格,是他的个性特征所在。

6.艾萨克·斯特恩

艾萨克·斯特恩(Lssac Stern,1920~)是一位俄国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敖德萨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门内兹,当他出生仅10个月时,全家移居美国旧金山。斯特恩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8岁从波拉克学习小提琴,11岁首次公演,12岁转到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德门下学习,14岁时,师徒公开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独奏音乐会,由此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音乐的经典。

7.列奥尼德·柯岗

列奥尼德·柯岗(Leonid Kogan,1924~1982年)是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称为“柯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日积累。

8.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

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Salvatore Accardo,1941~)是一位全能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他生于意大利的都灵,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那不勒斯举行了首次职业演出。1955年在韦尔切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两年后的1958年,又在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意大利广播之春奖和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跻身世界优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许是意大利人的缘故,阿卡尔多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独钟,他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所有六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时还录制过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时,他对其他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全方位地演奏和录音。阿卡尔多的演奏注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声音,他认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个歌唱性的乐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后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乐句也会有着最美妙的表达。

9.伊扎克·帕尔曼

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1945~)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试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弛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十分逻辑地音乐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10.平夏斯·祖克曼

平夏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1948~)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时进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1962年,14岁的祖克曼来到美国,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随加拉米安教授学习。1967年,在第25届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并开始了他作为职业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为止已录制发行了90多张专辑,全部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还获得了21项格莱美奖提名,其中两次获奖。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如其来的重音。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别具一格,十分醒目。

三、大提琴演奏家

1.帕布罗·卡萨尔斯

帕布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年),杰出的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四岁开始学钢琴,11岁改学大提琴,23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在以后遍及20来个国家的旅行演出生涯中,每年都要举行250次以上的音乐会。后筹建巴塞罗那交响乐队,亲任指挥。1950年起在法国边境的普拉德举办巴赫古典音乐节,后又在波多黎各举办卡萨尔斯音乐节。他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音色情绪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为许多作品灌制的录音成了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他对大提琴演奏艺术贡献甚大,赢得了全世界音乐家的尊重,公认他是“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

2.罗斯托罗波维奇

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托罗波维奇(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1927~),俄罗斯杰出的大提琴家、指挥家,出生在阿塞拜疆,7岁随父亲学琴,20岁获布拉格世界青年联欢节一等奖,1950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大提琴比赛中再次获得第一名,1964年被授予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演奏音色浓郁、雄浑,极富于戏剧性的表现力,技术炉火纯青,任何难题都不在话下,几乎为所有大提琴保留曲目都录了音。既能为妻子维谢尼甫斯卡娅的独唱伴奏,也能指挥歌剧和交响乐的演出,而且还写了许多室内乐作品。1973年后旅居国外,以指挥家和大提琴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欧美音乐舞台上。

3.皮亚蒂戈尔斯基

格里高利·皮亚蒂戈尔斯基(Grigor Piatigorsky,1903~1976年),美籍俄罗斯大提琴家。6岁开始学琴,9岁登台演出,15岁时成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乐队的独奏演员,后任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首席大提琴。1942年入美国籍。一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独奏、重奏演出和大提琴教学。他的演奏风格既严格地忠实于原作,又富于俄罗斯民族的浪漫气质。他主张在感情、理智和技巧这三大演奏要素中,不应偏向于任何一个方面,而要力求完美、精确地反映作品的全部风貌和全部精神内涵。

4.亚诺什·斯塔克

亚诺什·斯塔克(Janos Starker,1924~),美籍匈牙利大提琴家。早年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1946年后定居美国,并执教于布卢明顿印第安那大学,以演奏家和音乐教授的身份而著称,以演奏巴赫的作品驰名于世。

四、吉他演奏家

1.马蒂隆

马蒂隆(Mateo Carcassi,1792~1852年),意大利吉他演奏家和吉他教育家。出生于佛罗伦萨,自幼学习吉他,18岁时显露头角,28岁起移居巴黎,并多次访问德国和英国。他著有300多首古典吉他和练习曲,其中《练习曲二十五首》较有名,他于1936年出版《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是其代表作。他的吉他演奏教程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古典吉他教程,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以后又多次增补重版。作为一名演奏家,他的演奏风格华丽明快,平易近人。

2.安德雷斯·塞戈维亚

安德雷斯·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1893~1987年),西班牙吉他演奏家。7岁自学吉他,15岁在格拉纳达艺术中心举行第一次独奏会,20岁在马德里艺术院沙龙举行独奏会。1944年在卡内基大厅演奏庞塞等人的协奏曲,演奏活动横跨亚欧美三大洲。50年代后,他首创用尼龙弦替换原先的羊肠弦,使得吉他演奏艺术有了一个飞跃,几乎所有吉他演奏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影响。70年代获得牛津大学名誉博士称号以及西班牙政府授予的各种勋章等。他的活动使吉他这种乐器的地位得到提高。他的演奏音色美妙,音乐充满人情味,并且高雅优美而具有深度。

3.约翰·威廉

约翰·威廉(John Williams,1941~),澳大利亚吉他演奏家。生于墨尔本,幼年时随父学吉他,后移居伦敦,师从西班牙的著名吉他演奏家塞戈维亚。1958年首次登台演出,1979年与伦敦其他演奏家组成著名的“天空乐队”。其演奏具有突出特点,每一个音符都相当清晰、明亮,演奏速度富于变化,音色圆润优美,技巧纯熟而高超,因而他被他的老师塞戈维亚冠以“吉他王子”的美称。他擅长把优美的民歌小曲改编为通俗的吉他独奏曲,为现代吉他艺术的普及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品为吉他小品《卡伐蒂那》,以其自己演奏的版本为最佳。

4.那西索·叶佩斯

那西索·叶佩斯(Narciso Yepes,1927~),西班牙吉他演奏家。4岁起开始学习吉他,12岁入巴伦西亚市音乐学院,20岁赴马德里,在西班牙国立管弦乐团协奏下演奏罗德里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引起很大反响。后以独奏家身份从事演出活动,并在巴黎求教于作曲家、小提琴家艾奈斯库和钢琴家基赛金,1952年为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配乐,其中《爱的罗曼斯》流传很广。擅长演奏西班牙近现代作品。其演奏技巧高超而洗练,乐曲处理富有层次。

五、其他的器乐演奏家

1.普里姆罗斯,当代杰出的中提琴家。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堡。其父是著名音乐家,曾在伦敦和苏格兰交响乐团演奏中提琴。他4岁开始学小提琴。1923年初次登台,和阿尔勃特音乐厅乐团合作演出了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后来跟大师伊萨伊学习,后改为演奏中提琴,加入了伦敦四重奏团。1930到1935年间,与这个团一起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1937年移居美国,先在RCA乐团任中提琴首席,同时举行独奏音乐会,1942年起作为独奏家而巡回演出,巴托克为他创作了中提琴协奏曲。普里姆罗斯被认为是中提琴演奏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演奏,无论音色、技巧还是表现能力都堪称一流。最精彩的演绎有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柏辽兹的《哈罗德在意大利》。

2.拉吕,法国长笛演奏家。早年跟随约瑟夫学习音乐,1950年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6岁毕业后随罗瓦学笛。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比赛中夺魁后,除热衷于独奏外,又组织拉吕四重奏团开展室内乐活动。拉吕本人自称为“郎帕尔派”,他本人演奏优雅,有极深的魅力,其代表作是长笛奏鸣曲与泰雷曼的三重奏奏鸣曲。

3.安德烈,法国小号演奏家。1951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拜萨巴里赫为师,在学院获小号演奏一等奖。1954年首次登台,以后分别任拉穆勒、法国广播交响乐团以及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1967年起任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安德烈使用由赛尔梅制成的四键高音小号,曾在1955年日内瓦比赛和1963年慕尼黑比赛中获一等奖。他的演奏音域宽、耐力强,几乎将全部经典的小号作品录成唱片,是当然的小号演奏权威。

4.鲍曼,德国圆号演奏家。自幼学习钢琴与大提琴,有一阵甚至对打击乐产生浓厚的兴趣。1955年进汉堡音乐学院,跟随福特学习圆号演奏,毕业后于1957年起任多特蒙特乐团演奏员,1961年起为斯图加特南德广播交响乐团圆号首席。1964年在慕尼黑国际比赛中夺魁,1967年辞去乐团工作,并开始以独奏家的身份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鲍曼的演奏音色优美,常以不同种类的圆号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成为当今世界圆号演奏的权威。他和哈农库特合作以古式圆号演奏的莫扎特圆号协奏曲魅力十足,而对维瓦尔第、博凯里尼作品的诠释也颇具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