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概论
1.10.3 第三节 艺术批评

第三节 艺术批评

我国的艺术批评,有文字可考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以及两汉的《史记》、《汉书》、《法言》、《论衡》等,还有对《诗经》、《楚辞》作解释的著作里,都散存着一些或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或评述古代及当代的文学作品,虽然只是一些片断,但对后代的艺术批评都起了很大的开创、启发、引导的作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政治状况及时代思潮的变化,艺术创作非常活跃,创作的主体精神有了显著的提高,加上社会清议风气的影响,品评艺术的风气就逐渐形成。于是一批文学批评论著相继问世,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的《与杨祖德书》、陆机的《文赋》、李充公的《翰林论》、沈约的《谢灵运传论》等,标志着我国的艺术批评开始进入有意识地探索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的一些共同问题的阶段。

对艺术批评首先作出系统论述的是刘勰(约465~约520年)。刘勰在他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不仅对文学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等诸多问题作出了理论的阐说,而且在全书五十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的构造中,批评论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批评论就艺术批评的任务、态度、方法和条件等作出了较全面的评论。《文心雕龙》的理论对中国以后的艺术家、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中国早期艺术批评的历史不难看出,艺术批评从来就是艺术活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艺术创作的附庸,并且,它对艺术活动的其他部分、其他环节起着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