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概论
1.9.3.1 一、典型

一、典型

典型是典型形象的简称,又称艺术典型。它是艺术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创造出来的,它是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典型人物。

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西方文论中有大量的论述。黑格尔强调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当个性鲜明又具有代表性,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11]。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指出:“在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12]习惯上译为“熟悉的陌生人”。很显然,别林斯基也注意到了典型人物应当具有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应当体现出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但真正阐明典型问题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典型的论述。认为要想真正塑造好典型,就必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3],强调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都应当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高度有机统一体,即“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14]。我们从以上伟人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典型人物具有着明显的特征:既具有鲜明、丰满、独特的个性,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是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具有广泛、普遍意义的共性特征的完美、有机的统一。

(一)独特、鲜明、丰满的个性

典型,凝聚着创作主体强烈的个性色彩,是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是最高层次的艺术形象。它较一般的艺术形象来说,个性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丰满、独特。所谓个性,是指由于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环境影响、文化修养等差别,所形成的每个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心理、习惯、兴趣爱好等性格特征。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个性,是富有审美意义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的总和。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独特性。即指人物的个性特征与众不同,不可重复。也就是说,典型人物既要有独特的外表、独特的行为、独特的生活习惯,还要有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气质、独特的内心世界等。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要区分出他们的细微差别。比如,三国戏里,周瑜、赵云、吕布,同是三个扎“白靠”的武将,但个性却迥然有别:周瑜骄,吕布贱,赵云不骄不馁,是个敢做敢当的好男儿。这三个典型同中有异的个性特征,显示出人的千差万别来。

2.鲜明性。即指人物的个性特征应当是强烈的、突出的,甚至带有一定夸张意味,从而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在丰富复杂的性格当中,还应有一种主导性格贯串始终。比如,王熙凤之泼辣、狠毒,“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一个性特点在她一生中处处表现出来,成为她性格中的核心。

3.丰满性。即指优秀的典型人物大多性格丰富、复杂,充满矛盾,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化形象。比如,阿Q的个性就充满着一系列矛盾:他既质朴又狡猾,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既想造反又维护正统……正是这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丰富内涵。

(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意是制造用的“模子”。中国古代称它为“范”,体现着对某一事物规定的标准和同一性。用同一种模子规范出许多共同的模样,表现出事物广泛而普遍的共性。对此,巴尔扎克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典型是类的样本”。达·芬奇也主张“从许多美丽容貌中选取最优秀的部分”[15]进行肖像画创作,哈姆雷特、蒙娜·丽莎等典型就是他们的经典之作。典型形象是艺术家对生活现象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概括出了人物、事物的共性特征,揭示了一定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是对社会生活的提高和升华。著名作家梁信说:“《红色娘子军》电影文学剧本中的吴琼花,是从三方面的生活素材里选择、集中、演变而写成的。”[16]一个是给地主当丫头的女子,她对地主怀有刻骨的仇恨,多次逃跑又被地主抓回,受过地主“金、木、水、火、土”残酷的刑罚。另一个是十三四岁被逼着与公鸡拜堂的贫苦农家的姑娘,她不愿嫁给病入膏肓的地主少爷而逃跑,被地主抓回后生生活埋。此时,正赶上地主的姨太太要分娩,地主怕她冤魂投胎,所以埋后不久又把她扒了出来。她竟神奇地活了下来。还有一个是海南早期党的女干部刘秋菊,传说中她能飞檐走壁、双枪百步射人眼。她在新婚之夜被敌人包围,爱人英勇就义,她不畏凶险与敌人巧妙周旋,用歌声给同志们指示突围的方向。吴琼花这个典型是对多个人物原型的提炼与概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她是解放前遭受封建地主和封建势力压榨、奴役的千千万万个海南妇女的代表,体现了她们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解放、争取自由的理想和愿望。由上所见,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是典型的又一显著特征。

(三)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典型不仅个性要鲜明、丰满、独特并富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还要做到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要求在个性的形象中体现出共性的品质,通过独一无二的特殊形象表现出普遍性的特征。优秀的艺术典型还应该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阶级的属性。如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就成功地塑造了奥勃洛摩夫这一典型。他很年轻,又颇有教养,却懒惰成性,整天穿着睡衣,嗜睡不醒,甚至连做梦时还梦见睡觉。这个年轻的贵族完全丧失了常人生活的意志和兴趣,朋友和女友用尽种种办法想使他振作起来,但无济于事,友谊和爱情在奥勃洛摩夫看来都只不过是麻烦而已,躺在床上默默地死去是其最后的结局。奥勃洛摩夫这个人物成为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所塑造的“多余的人”的典型,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成性、不可救药,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标志,象征着旧俄国腐朽寄生的生活方式。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俄国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典型,这就是奥勃洛摩夫,他老是躺在床上制定计划。从那时起,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奥勃洛摩夫,因为奥勃洛摩夫不仅是地主,而且是农民;不仅是农民,而且是知识分子;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工人和共产党员。我们只要看一下我们如何开会,如何在各委员会里工作,就可以说老奥勃洛摩夫依然存在。从列宁这段话中,足以看出奥勃洛摩夫这一典型所揭示的广泛而普遍的社会意义,其个性与共性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

总之,典型是艺术家广泛而深入地观察生活的结果,是艺术家艺术才能的结晶。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典型的艺术形象总是体现着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结合。典型成为衡量优秀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