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概论
1.9.1.1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容依靠形式而存在;内容不可能抛弃形式而偏重明理传道,而抛开内容的形式只能使艺术走向形式主义,导致唯艺术化的倾向。由此可见,内容可以影响形式的优劣,形式也可以推进内容的升华和提高。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生活体验、加工和创造了的人类生活。它既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集中和提高,也是饱含着艺术家主观思想情感的创作成果,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又不同于实际的客体世界本身,而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愿望、意志、观点在个人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对生活加以选择、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因此,这样的人类生活既表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现象、本质、规律,也体现着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情感,必然带有主观倾向性,是外在的客体世界与艺术家主观世界的融合。例如,徐悲鸿笔下的马(《奔马图》图5-1)不仅具有马的外在形式,而且还具有了某种精神内涵。画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马的某些部位作了适度的夸张、变形,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从那奔马飞扬的姿态上表现出一种人格的力量和美感,给人以巨大的审美享受。所以,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美学思想,遵循美的规律对自然、社会加工创造的结果,既具有客体性,又具有主体色彩,是主、客体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由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其中题材和主题构成了艺术作品的主要方面。

1.题材

题材是指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后所构成的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即在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环境、具体事件、人物和情感等。

题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描绘的生活和情感范围,也称取材范围。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都市题材、战争题材、历史题材、神话题材、爱情题材、灾难题材、悲剧题材、山水花鸟题材等。它对作品的指向范围比较宽泛,带有归类的共性特征,在内容上具有交叉性,而不体现作品中题材的独特性。狭义的题材,是指构成了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即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情景和情感形态。也就是在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事件、人物、景物等。如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表现的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的求生本能和对爱情的追求的题材。动画片《木偶奇遇记》则表现的是小木偶皮诺曹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和骗子、真诚和谎言认识的题材。京剧《铡美案》表现的则是清官包拯不畏皇权、为民断冤案的题材。艺术作品的题材就是写进作品的基本材料。

img35

图5-1 奔马图

素材与题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艺术作品的素材是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直接摄取而来的,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零星散乱、不成体系的原始材料。而题材是从素材中选取,经过艺术家提炼、加工后写进艺术作品中的,已构成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所以说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是题材的基础。历来的艺术家都很重视对素材的挖掘、整理和积累。如美术家常去写生,小说家经常去体验生活,摄影家走遍祖国山河去捕捉社会、自然现象,作曲家去收集民歌的原始材料,舞蹈家注重对民俗、民情、民间舞蹈的采集和整理等。歌曲《大中国》就是青年歌手高峰根据民间歌舞《大秧歌》的原始素材创作的歌曲。他用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曲调和歌词创作出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它唱出了中国人的自豪和欢乐,让人们感受到“文革”后全国人民精神面貌、社会面貌的改变和社会精神的“第二次解放”。著名文学家贾平凹长期在商州、西安等地的农村深入生活,经常住在十分简陋的“鸡毛小店”里写作。接触的是社会最基层的群体,熟悉他们的生存环境,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们那种原生态的生活流动,从中积累了大量生动、丰富、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的事件以及人物形象,所以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了《高老庄》、《浮躁》、《秦腔》这样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强烈的地域特征、鲜活的人物性格,又洋溢着时代审美特征的优秀作品。

从对素材的积累到对素材的取舍、加工、提炼,体现出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关注和思想倾向,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虽然题材不是制约艺术作品的惟一因素,但是对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环节。它是决定艺术作品内容的关键,更是构成艺术作品主题的基础。

2.主题

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揭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契合”而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它渗透、暗藏于题材之中,是构成作品的主导因素,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统帅。

我国古代文论中与主题的意义相近的概念称作“意”、“义”、“主旨”、“主脑”。清代李渔在编剧理论上讲究剪枝蔓、密针线、立主脑。这个主脑就是主题。高尔基认为:主题是在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见,主题是作者对题材的不断深化、理解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作品就围绕它而展开情节,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如电影《生死抉择》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的执政纲领,离开了这个准则将面临生死的抉择。”围绕着这一主题,作品以澎湃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李高成、杨诚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他们在金钱、亲情、友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令人振奋和鼓舞。从他们身上折射出党和政府反对腐败、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主题是贯穿艺术作品的主要线索。一部作品的素材、题材、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构成因素,都要围绕着主题来进行,或者说主题是一切构成因素的取舍标准。作品若是离开了主题,反映出来的生活现象、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只能是一堆零散的生活材料,不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应有的艺术价值。我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写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1]从中不难看出艺术作品主题的重要性。

主题在艺术作品中往往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与作品题材的差异性有关,更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思想、审美理想、审美倾向有关,同时也与艺术家对题材内涵的开掘角度不同,以及时代要求题材所呈现的思想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元代纪君祥的戏剧《赵氏孤儿》(图5-2)表现的是义仆救主的思想和行为。他对主题的理解,着重突出的是宣扬封建道德的“义”。京剧《赵氏孤儿》在创作过程中,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剧中的主题则是“复仇”。2004年,国家话剧院排练、演出的《赵氏孤儿》更是着力对人性的刻画和人物心理的挖掘。所以说,对同一题材的表现,由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审美理想有别,社会文化背景迥异、文化氛围不同都会对主题开拓、挖掘、升华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结果。再有,不同的艺术门类、体裁样式对主题的体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叙述性艺术作品的主题一般来说比较明确,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的主题则较为含蓄。书法和一些工艺作品的主题更加淡化。甚至有些作品追求的仅仅是一种形式美,也可以说追求形式美就是这类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img36

图5-2 赵氏孤儿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样式。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艺术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通常我们把艺术结构看作是内部形式,把艺术语言看作是外部形式。在具体的作品中,内在的和外显的两种形式因素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只是为了便于理论阐述,才将它们分开来进行讲解。另外,体裁也是构成艺术作品形式的重要因素。

1.艺术结构

艺术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具体而言,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样式。艺术家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手段,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有机、合理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规律,又适应一定作品体裁的要求,从而达到艺术作品的完整、和谐与统一。

形象地讲,艺术作品的结构如同盖房子。明朝王骥德在《曲律·论章法》中谈论戏曲的结构时说:“作曲,犹造宫室者然。工师之作室也,必先定规式,自前门而厅、而堂、而楼,或三进、或五进、或七进,又自两厢而轩寮……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无不了然胸中,而后可施斤斫。作曲者,亦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此法,从古之为文,为辞赋,为歌诗者皆然。”[2]他的意思是说,作曲如同建筑师盖房子,在未动工之前必先设计好何处作门、作厅、作屋、作楼,何处作有顶子的过道。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大小都要结构清楚,然后再动工建造。的确,一切艺术作品创作初期,面对着题材和逐步深化的主题,最紧要的就是考虑作品的结构。曹禺的话剧《雷雨》(图5-3)是中国话剧史上优秀的代表剧目,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家庭的虚伪和罪恶的主题,而且与作品结构的巧妙和精美有关。作者用一昼夜的时间,运用“回溯”的结构方式,表现了周朴园家庭的各色人等前后30年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和情感纠葛。《雷雨》虽然故事情节曲折、矛盾冲突迭起、人物关系复杂,却因结构严密、头绪清晰,而很好地表现了主题的意义和深刻的社会内涵,表现了作者驾驭情节、组织冲突、结构剧本的能力。我国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在它的《闲情偶寄》中就提出了“结构第一”的理论。他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3]这里讲的“结构第一”并不是说题材、主题就不重要了,而是着重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他要求在创作之初、动笔之前就要考虑、安排好结构。只有选择好了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组织好了完整的结构,才能把艺术作品的主题凸现出来,才能正确地反映艺术作品的内容和真正体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2.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在特定的艺术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img37

图5-3 雷雨

每种艺术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都是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如文学语言是提炼、加工后的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音乐语言是旋律、节奏、和声、复调、配器等;舞蹈语言是规范化了的身段、动作、造型等;绘画语言则是线条、色彩、明暗关系、构图等;蒙太奇是影视艺术最独特的语言,即画面和镜头的剪辑组合。各门类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家一定的创作意图、主导思想、表现功力的制约、牵引下进行着有规律、合目的的运动,实现、发挥着构成艺术作品外部形式的作用。

艺术语言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一是物化意象、传达艺术内容;二是显现艺术审美的特征。优秀的艺术家总要运用准确、鲜明、生动、丰富、新颖的艺术语言塑造形象,传达出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如电视剧《关中往事》的主题歌“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哈哈……”词歌洗练、通俗而风趣,《信天游》的吼声演唱大胆而独特,画面切换娴熟而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生动地描摹了关中的风土人情。

3.体裁

艺术作品的体裁,即指艺术作品的类别与样式,是一件作品具体存在的完整形式。单独的结构或艺术语言都不能成为某一作品的具体形式,只有当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表现某种艺术内容时,才能产生该作品的完整形式。体裁是对某种艺术内容和样式的“量体裁衣”,是一个完整作品的表现形态。如文学作品的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等;舞蹈作品的体裁可以分为民间舞、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当代舞等;戏剧作品的体裁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活报剧和悲剧、喜剧、正剧等;电影的体裁可分为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和纪录片等。艺术作品的体裁既取决于作品反映的内容,又表明了作品结构、艺术语言的特征。选择哪一类体裁既取决于所描写的题材特点,又取决于艺术家对体裁的态度。由于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感情方面各自具有的特点和不同的效能,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裁。

现实生活的变化与进步必然带来艺术作品内容的丰富多彩。艺术语言必须要与所表现的内容相适应才能准确地揭示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思想。艺术作品的结构只有适应内容的需要,并且随着内容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洋溢出艺术作品的光彩和内涵。作为艺术作品的体裁只有支持作品的结构和艺术语言的特征才能发挥真正的效能。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艺术作品的结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的体裁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鲜活的人物性格、丰富新颖的艺术形式的艺术作品来。

(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任何艺术作品都像世间所有的事物一样,都是由内容和形式组成的。世界上从来没有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或者只有内容而没有形式的作品,他们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例如,电视剧《大明宫词》,全剧讲述了太平公主的生平抱负、治国理想、情爱纠葛和坎坷经历,披露了唐王朝的宫帷秘事、权力争斗、君主暴虐和对人性的摧残。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这段历史,生动、典雅、含蓄的语言,就像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了语言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境界。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所以说,一部优秀的作品,当它的内容丰富、题材鲜活、主题鲜明时,它的形式必然也是生动、感人、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反之,形式欠佳、手法陈旧、语言贫乏、结构松散的作品,也就不可能传达出深刻的主题或思想内涵。可见,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互包容、互相转化,并在相互磨合中共同向前推进,更在相互融合中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但是,内容在艺术作品中又常常起着主导作用,即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形式总是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对形式的思考中,离不开情感、意图和对表达内容的把握。需要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形式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在作品中显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化和多元,也可以直接影响对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图5-4)被人们誉为视、听艺术的“文化大餐”,是表现艺术形式美的代表作。在这个作品中渗透出对形式美的追求和表现,不仅成就了张艺谋的艺术创作理念,也为中国电影文化市场拓宽了一片天地。在电影《英雄》中,那随着男女主人公奋力厮杀而漫卷天地的金色黄叶;那被侠客蜻蜓点水步子涟漪了的清澈湖面;那被英雄鲜血浸润了的广袤无垠的黄沙大漠……处处洋溢着张艺谋导演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表现着古代侠客、英雄的气魄与精神,凸显着中华大地、锦绣河山的壮美。

img38

图5-4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