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概论
1.8.4.3 三、现代主义

三、现代主义

欧美现代主义艺术(又称现代派),是对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众多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总称。它涉及到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各个艺术领域。

img30

图4-3 死之岛

(一)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根源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了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文明进入到了高度垄断的帝国主义时代。然而与这过程相伴随的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终于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向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治、经济的急剧变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伴随它而起的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成了现代主义勃兴的社会文化基础。战争的阴影、频繁的经济危机,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梦魇,人类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里。人们对一贯遵从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也产生了重大的怀疑。

技术进步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变幻无常的政治风云、起伏不定的经济、如醉如痴的宗教仪式、疯狂变态的社会生活,使人们陷入了精神危机。因此,伴随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反而出现了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极度泛滥,伴随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丰裕的物质生活,西方现代人的心灵反而变得极端空虚、困惑和焦虑。

从哲学思想上看,流行于上世纪的西方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现代心理学,对现代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者。他认为世界最内在的本质和核心是意志,而外部世界是人的自我的产物,是一种表象。意志是盲目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是不可认识的力量,外在世界由它所决定,因此也是非理性的、不可知的。人生受意志的驱使,只是一个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的追求过程,所以人生“实际上是一场悲剧”,人生就是痛苦。叔本华学说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悲观主义思潮的重要渊源。此外,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等,也为现代主义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尤其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构成理论。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把艺术说成是人的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变相满足,艺术如同“白日梦”,能起到一种慰情泄欲的作用。这就使现代派艺术家在理论上和艺术方法上获得了新武器。

(二)现代主义的特征

1.主观性

现代主义艺术,并不直接再现客观现实,而是通过对主观世界的表现,间接地反映现实。这不仅意味着表现对象的变换,而且标志着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和艺术模式的嬗变。艺术家把艺术创作的过程看作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正如托勒所说的,剥掉人的外皮,以便看到他深藏在内部的灵魂。

2.非理性

现代派艺术中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混乱、无序、变形、怪诞等方面。表现主义称:“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整个用武之地就在幻象之中。他不看,他观察;他不描写,他经历;他不再现,他塑造;他不拾取,他探寻。”[31]超现实主义者则认为现实和梦幻可以统一,只有“下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呓语这些超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3.象征性

象征、隐喻、寓言、神话等都是现代主义作品中广泛采用的艺术手段和内容。象征主义即以倡导象征这一表现手法而得名。与隐喻性、象征性相关的是思想主题的模糊性、多义性。由于主观世界的发展日益复杂、深奥,需要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去观察和认识。因此现代主义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往往是含混的、多义的。

4.抽象性

从写实向抽象发展是整个现代艺术发展的大趋向。无论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均无例外。纵观现代主义绘画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印象派为严格写实性绘画语言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自然物象开始解体,分解成色彩与光的组织。印象派之后,塞尚把结构分解为几何形体,接着马蒂斯把它翻译成色与线的纯平面效果。1909年作为抽象绘画的前驱立体派出现了,物体被肢解、割裂、淹没在各种图形残片中。最后立体派的先锋位置被康定斯基的抽象派取代了。

(三)现代主义的重要流派

1.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画派,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高更、塞尚、凡·高等。1874年,莫奈将七原色错综交织在一起,以鲜丽的光色组合来表现对自然的瞬间印象,创作了名为《日出·印象》(图4-4)的画作,在展览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被美术评论家称作是“印象主义的展览会”。从此,“印象派”就成为一个艺术派别的名称了。印象派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当时光学和色彩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色彩构成的原理有了新的认识。印象派画家深受这些光色实验的影响,认为在绘画艺术中,视觉印象及物体周围的色彩、光影、气氛比物体本身更重要。

2.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流派。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是抒写直觉和幻觉,通过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它们甚至提出“打倒诗句逻辑的明确性”、“音响的神秘意义万岁”等口号,曲折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但也存在唯美主义、神秘主义倾向。如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以荒原比喻西方现代世界的精神荒漠,曾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被称为20世纪欧美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比利时的梅特林克,《青鸟》为其代表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与未来。

img31

图4-4 日出·印象

3.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的艺术运动和思潮,它起源于德国而波及欧美,1924年随着超现实主义的兴起而消歇。它以美术为先锋,推动了诗歌、小说、音乐、电影、建筑等门类的发展。表现主义在绘画领域成就最为显著,如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就是典范作品。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他们认为艺术的目的不是给人提供美的享受,而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人们的生活进程。因而强调表现“本质的东西和深藏在内部的灵魂”。在艺术上也进行广泛探索和实验,常采用梦幻、内心独白、隐喻、象征等手法来曲折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观感受。

4.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产生于法国,它的审美特征是神奇,寻找一种原始而神秘的“乱美”,它提倡潜意识和梦都是从这一美学追求出发的。因此作品中经常出现奇幻、虚无、偶合等情景。它在滑稽幽默语言上打破规范,进行自由“拼搭”。作品中充满神秘、焦躁与偏执情绪。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反叛性,同时也带有虚无主义的倾向。超现实主义表现于文学(诗歌)、美术、音乐、建筑、电影诸领域,而以绘画成就最大,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是西班牙的达利,代表作是《记忆的永恒》(图4-5)。恩斯特、米罗、夏尔加被称为“超现实主义三骑士”。

img32

图4-5 记忆的永恒

5.立体派

立体派的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帕布罗·毕加索。他在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图4-6),被看作是第一幅立体派绘画。立体派的画作不讲究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画面上只有几个面的结构,有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方法引进绘画。立体派不借助具体物象表现现实,而是创造抽象的形象来表现所谓科学的真实。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都是经典之作。

img33

图4-6 亚威农少女

6.抽象派

抽象派绘画起自俄国瓦西里·康定斯基,代表人物还有荷兰的佩特·蒙德里安、美国的杰克森·波洛克等。抽象派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抛弃形象和内容,使绘画仅仅成为色彩和线条的无意义的组合。康定斯基力图用随意涂抹去表现所谓“内在音响”。如康定斯基的《充分的黑色弧形》、《大炮》(图4-7)就是代表作。

7.荒诞派

荒诞派是一个戏剧流派,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荒诞派戏剧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尤其着力表现非人化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人在冷酷世界中的恐惧和痛苦。在艺术手法上彻底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结构和规律,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动作、前言不搭后语的枯燥语言以及光怪陆离的舞台场面来表现“世界是荒诞的”这一根本主题。法国的贝克特被公认为荒诞戏剧的领袖,他的作品有《等待戈多》、《秃头歌女》等。

img34

图4-7 大炮

8.意识流

1887年法国小说家杜夏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萌芽。意识流在文学界影响较大。意识流以揭示人的精神存在及其心理奥秘为创作任务,他们认为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故他们的作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采用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把意识、无意识、潜意识随意混杂,使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往往揭示出人最隐秘的内心活动。20世纪40年代,意识流创作进入鼎盛阶段,涌现出众多享有盛名的作家和作品,如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芬内根街的苏醒》,法国普鲁斯特的长卷《追忆逝水年华》,英国伍尔夫的《达罗威夫人》、《到灯塔去》,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都是经典之作。王蒙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中国作家,作品有《春之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