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概论
1.8.2.2 二、艺术构思

二、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主体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它是将生活表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过程,是艺术创作主体头脑中孕育而成的艺术胎儿,是相对完整的艺术意象,是经过运用所搜集到的素材向意象物化阶段过渡的中间环节,是艺术作品创作中上承生活体验下接意象物化的至关重要的运筹帷幄阶段。它是由生活表象到艺术意象第一个审美认识飞跃的结果,也是由艺术意象到艺术形象第二个审美认识飞跃的前提。艺术构思的主要任务,即在艺术主体的头脑中孕育艺术意象。所指的艺术意象,即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形成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艺术创造的过程,是艺术创作主体的复杂的精神劳动过程,在这个劳动过程中,从生活体验到意象物化,期间的艺术构思阶段是关键之关键,好的艺术构思将决定着后期意象物化的成功。反之,无论创作主体所掌握的素材如何丰富,技法多么精深娴熟,也会使其创作的作品大打折扣。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提”和“炼”两个字上,从生活中“提”,在构思中“炼”。“提”与“炼”这两个过程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光“提”不“炼”,会造成作品直白,缺少深意,主题空泛;光“炼”不“提”则容易使作品缺少系统性、层次性,造成主次不明。只有将二者统筹协调发展,方能创造出优秀之作。艺术构思,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艺术意象的“胚胎”形成和发展期;第二阶段为艺术意象的“胎儿”期。

(一)艺术意象“胚胎”的形成和发展期

艺术意象“胚胎”的形成和发展期即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初衷到艺术意象形成前的部分,是由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客观的生活素材和创作愿望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艺术构思的“胚胎”随着艺术创作主体艺术意象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发展。这个过程或是一个尚不完备的构想,或是某种自定或他定的题材潜伏于胸……“胚胎”的形成包含着由生活提炼出来的初步主题意象和有待不断发育的艺术意象的雏形及框架,这个阶段是艺术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过程中首先经过的阶段。

(二)艺术意象的“胎儿”期

不断地给艺术意象的“胚胎”以营养,促使其由“胚胎”期向“胎儿”期健康地转化。“胚胎”向“胎儿”的转化过程长短不一,这就需要看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和构思能力强弱、艺术体裁的大小和主体对所创作艺术题材的熟悉程度来决定。对于即兴类艺术作品的意象构思,艺术创作主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胚胎”向“胎儿”转化,甚至包括艺术意象的物化过程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就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的。但对于大型艺术创作的构思,相对就复杂多了,但不管如何复杂,问题也只是出在“胚胎”向“胎儿”转化过程的时间上。可以这样说,“胚胎”的发育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艺术意象的质量。

随着艺术创作主体头脑中的艺术意象越来越清晰具体,标志着“胎儿”的形成,为分娩期即意象物化的过程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艺术意象的“胎儿”形成过程,大致有三种表现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预先通过艺术创作主体深入的艺术思维逐步形成“胸有成竹”,简单地讲就是“先想后做”。如在书法艺术中,艺术家对某副对联的书写,或对某人、某单位的题词,必须将所写内容烂熟于胸,而后一挥而就。第二种类型,是在有一个大略框架后就直接地进行创作,将思维过程融入创作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边想边做”。如音乐艺术中在固定曲调中的现场填词对唱,歌唱者对唱词、句子的组合,得考虑和对方对歌的内容,对方唱什么,他预先并不知道,此种艺术形式有它的随机性和即兴性,创作过程或是创作者当时各自心境的表白(多为爱慕之情),或是对周围事物的一种认识(多为借物抒情),等等。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有着“边想边做”的特点,艺术创作的最后成型,除了首先得考虑定什么样的曲调适合对唱的内容外,剩下的就是边想边唱、边唱边编,将思维过程与创作过程融为一体。第三种类型,是艺术创作主体在思绪凝滞、阻塞,处于百思不得其解的艰难探寻之中突然间获得艺术灵感。因灵感的突发,催化意象胎儿迅捷形成。如在文学创作中、旋律性音乐的制作中、水墨画的构思中,突然间的茅塞顿开、神来之笔,或者也可以说是创作过程当中百思不得其解间的顿悟。但不管艺术创作主体采取哪种类型的构思,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所孕育的艺术意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因为任何艺术构思过程一般来讲都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模糊到具体的。

艺术创作主体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还会体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即使积累着同样的素材,艺术构思也会各不相同。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米开朗琪罗和列奥纳多·达·芬奇,两个人于1503年同时受命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公委托,在新落成的议会大厅里创作战争题材的绘画,以纪念勇敢的佛罗伦萨军队在1440年所取得的一次战争的胜利。当时,他们都是掌握了精湛的绘画技巧并富有盛名的画家。在构思过程中,米开朗琪罗将前期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直到胸有成竹时才开始进行创作。他在作品中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别具匠心地将切入点定位于在亚诺河里一群洗澡的士兵身上,通过这群士兵在河里游泳时突然发现了敌人的第一表现,传神地勾勒出当年佛罗伦萨士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就是著名作品《洗浴者》。再看达·芬奇的作品,他将目光定位于战士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场景的逼真再现上。虽然场面形象逼真,但就是缺少了对佛罗伦萨人民精神方面的表达,所以导致了自己创作的作品在构思阶段就逊色于米开朗琪罗。又如作品《延河边上》(图4-1),此作品由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油画家钟涵创作。他没有像其他画家那样从正面塑造毛泽东的形象,而是从后背进行刻画。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标新立异,而是在求异的基础上求新,在求新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自己作品主题的展示,刻画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平易近人、与老百姓亲密接触的光辉形象。虽然背面的刻画为作者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这样异于常人的构思更便于突出这幅作品主题。绚丽的晚霞,暮归的羊群,延河边上错落有致、神态安详的人物,都很好地为作品主题进行了必要的衬托。通过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出,精妙的艺术构思对一部作品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img28

图4-1 延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