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概论
1.6.3.3 三、艺术从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三、艺术从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由于民族艺术具有差异性、独特性,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的艺术要繁荣、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对外开放和开展艺术交流。艺术的民族性,构筑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艺术交流的必然性。各民族艺术在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要与其他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艺术内容、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创作方法以及艺术技巧、手法等方面取长补短,以利于本民族艺术的不断发展。于是交响乐、芭蕾舞这些外国引进来的、地地道道的西洋艺术,经过中国艺术家们的再创造,注入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美学精神,已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雅艺术。

img17

图2-6 狮身人面像

一个民族的艺术在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时,要经历以下一个过程:第一步,把外来文化原封不动地“拿来”。例如佛教艺术最初是被中国人从印度“拿来”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和《唐王本生故事图》中的佛、菩萨、伎乐天人的形象都完全保留着印度人的高鼻梁、卷胡须、大眼睛,并且穿印度半裸袒衣服,甚至内容也保留了纯粹的异国情调。第二步,是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后来印度的佛教逐渐与汉族生活融为一体,特别是法果和尚宣称:皇帝就是“当今如来”,四大皆空的和尚应向皇帝致敬。从此佛的形象逐渐演变成中国皇帝的形象了,公元5世纪还曾依照5位皇帝的面貌铸造了5尊释迦立像,佛的衣服也汉化为“冕服式”,如大同云冈石窟第16窟的《立佛像》(图2-7)。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是艺术的一般共性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在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流派、创作方法与艺术思潮,会逐渐形成一些共性。随着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频繁,这种趋势还会发展和加强,但艺术发展的共性永远也不会磨灭掉各民族艺术的特色。像音乐中的龟兹乐、高丽乐、天竺乐,乐器中的胡琴、二胡,舞蹈中的胡旋舞、破阵舞等域内域外的其他民族的东西,在中国文艺的历史发展中早已成为中国民族自己的东西。近代从外国引进的话剧、电影、芭蕾、交响乐、油画等,无一不在用外来的艺术形式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img18

图2-7 立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