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三节 湖北民间美术

第六章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

民间美术,一般来说是指生活在民间的非专业的普通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美术样式。在中国的历史上,它主要是针对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民间美术的种类很多,包括绘画、雕塑、剪纸、编织、印染、刺绣、陶瓷、服饰、花灯、玩具等。

民间美术的作者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美术活动更显得轻松自由,没有过多的束缚,从而能更好地按特定时期集体及个体的审美意识,来表达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同时,作者所在的集体也是主要的欣赏群,所以,民间美术的活动有着明显的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各社会群体逐步形成对某些事物的集体意识,使某些物象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物象,是民间美术创作的主要对象来源。比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中,麒麟、鹿、凤、鹤等象征祥瑞;鱼、莲、石榴、葡萄等象征多子;虎可以镇邪,有虎便“五毒不侵”;桃象征寿,蝠便是福,等等。所以,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积极向上的一种艺术形态。民间美术的作者,总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不管现实生活多么曲折和沉重,他们总是把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作品之中。正如高尔基在论文学时所说,“民谣是与悲观主义完全绝缘的”,民间美术也是与悲观主义绝缘的。民间美术的展示活动,一般集中在年节喜庆之日。这些作品,总是充溢着热烈、明快的盎然生机,表现着对于美满、幸福、吉祥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早期的美术作品都是民间艺人创作的。在中国,从现在所能见到的美术作品来看,两晋以前的作品几乎都是民间艺人的思想结晶。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到汉魏时期的丧葬画像、雕塑,都流露出自由、活泼、质朴、率真的艺术特征。民间艺人的创作是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社会艺术活动的主流。两晋南北朝以来,美术活动的群体逐步分化,到唐宋以后,形成了以宫廷为中心的专业画家群、游离于朝廷与民间之间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群、扎根于民间的艺人群体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美术种类中除绘画外,其他如雕塑、工艺等,都不被依附于朝廷的专业画家及文人士大夫所重视。因此,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雕塑、工艺等,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民间木版年画与剪纸

一、民间木版年画

民间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广大的农村,一般在新年张贴。民间木版年画在我国宋代就已出现,明代中叶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年画制作地区,较有名的如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以及广东的佛山、四川的绵竹、陕西的凤翔、河北的武强等。这些地区制作的年画,一般以产地命名,如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潍坊年画等。

民间木版年画是在木板上雕刻线条、图形,然后再分版套色印制,或先印轮廓线条,再人工着色而成。形式上有单幅、对幅和连环多幅等。内容上主要有祈福康泰、镇妖辟邪、男耕女织、狩猎捕鱼等;也有描绘传统故事、历史事件的。在总体风格上,民间木版年画造型朴实生动、构图饱满明快、色彩单纯热烈,与民间年节的喜庆气氛非常和谐。

《连生贵子》(图152)此图采用谐音寓意的手法,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图中一个胖娃娃,蹬着腿歪着身子吹笙,旁边画上莲花和莲子,寓连(莲)生(笙)贵子之意。杨柳青画师中流传着一句画诀:画娃娃要“短胳臂短腿大脑额,小鼻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这幅年画中的胖娃娃,大大的头上梳着小辫,裸露短肥的双臂,上身着无肩无袖的绣花兜肚,下身穿富贵的杏黄裤,胸前佩戴着金光灿灿的长命锁。这些都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想化的造型,也体现了杨柳青年画的造型特征。画中的构图也颇具匠心,娃娃位于画面中心,右腿侧伸,身体倒向另一边,既打破了呆板的布局,又增添了吹笙的动态美。左边的荷花轻盈上升,既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又取得了画面的平衡。画面线条秀逸柔畅,设色明快淡雅,风格独特。

鉴赏:表现了民间吉祥富贵的愿望及美好的寓意,画面夸张,形态活泼。

img152

图152 连生贵子

img153

图153 水库好

《水库好》(图153)这是山东现代的木版年画,初看与传统年画几乎相同,同样是胖娃娃,同样是莲花、莲子,还有鲤鱼跃龙门的象征形象。但仔细看,两个胖娃娃一个头顶上留独发辫,一个在头两侧留双丫髻,体现了新社会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风尚。上面中间是水库的建筑,两边还有电线塔,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思想,而水利的一个基本设施是修建水库。这幅新年画利用传统题材和传统形式,既表达了年年(莲莲)有余(鱼)、鲤鱼跃龙门的传统寓意,又表达了男女平等、大办农业水利的新思想。在形式上,色彩浓艳,喜气洋洋,构图采取两边对称的方法,但又各不相同,变化巧妙,使画面在对称中显得活泼生动。

鉴赏:画面对称,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二、剪纸

剪纸通常是指用剪子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图形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用同样的方法,在植物的皮、叶,金属的箔及绢帛上剪刻出的艺术形象。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历史久远、普及面广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本剪纸实物,是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图154、图155)。在这些1500多年前的剪纸实物中,已具有了剪纸艺术的典型特征和基本技能,多次中心折叠再剪出圆形骨干的丰富图形,已运用得非常熟练。主题部分的对马、对人与中间的花纹图案及踞齿形外边,形成方圆对比、疏密相间的节奏美感。

img154

图154 团花剪纸

img155

图155 团花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的实用类型主要有窗花、刺绣花样和灯花等。刺绣花样是为刺绣图案作的底样,绣品完成后,作为底样的剪纸也就废弃了。这些绣品包括民间常用的枕头、鞋子、帽子、围裙、头巾、门帘等。灯花是把彩纸剪成的花样贴在灯笼上。旧时居家和夜行都需灯笼照明,所以灯花很受欢迎。现在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也还沿用着这种历史久远的灯花剪纸。窗花一般是在年节喜庆之日剪贴在窗户上的剪纸,图像内容大多以富贵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莲花喜鹊、花好月圆为主。大红纸映在明净的透窗上,显得图像鲜明、气氛热烈,既表达了制作者的喜悦心情及隐含意义,同时也渲染了喜庆气氛。

《喜鹊梅花》(图156)这是河北的窗花剪纸。图中主体是一树梅花,正娇艳吐芳,布满画面,一只喜鹊攀立枝上,微抖翅膀,回头鸣叫,好一幅“上眉(梅)梢”图!它整体布局饱满,但又处处空灵、处处透气。细细的梅枝,悠扬舒展,造成幅面抒情的韵律;上面点缀着精细的花朵和花苞,造成点线的节奏美感。枝上的喜鹊体积较大,形成视觉的中心,使画面统一起来,不使梅枝和花朵显得凌乱;下面的竹叶与喜鹊相呼应,使画面产生平衡,达到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

img156

图156 喜鹊梅花

鉴赏:造型夸张,主题鲜明,寓意吉祥。

《老鼠娶亲》(图157) 这是山西郭秀芬的剪纸作品。一群老鼠吹吹打打,抬着花轿娶亲。作品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老鼠娶亲表现得热闹非凡。长长的娶亲队伍,按画面的需要安排成四排,前后尾随,来回行走,像是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进。老鼠长于夜间活动,娶亲活动也在夜间进行。下面两排的前行者各执一杆吊灯,紧随其后的,有的吹号打鼓,有的抬着嫁妆,有的扛旗,有的燃放鞭炮。图中的主体是两乘花轿,花轿中有新郎新娘。老鼠的造型也非常生动有趣,它们站立行走,手执器物,尖尖的嘴巴,长长的胡须,圆肚、弓背、猪腿,颇有滑稽趣味感,显得憨态可掬。生活中看似不美,甚至是可恶的形象,一旦成为民间艺人的造型对象,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情态感人。

img157

图157 老鼠娶亲

鉴赏:场面宏大,形式活泼,想像丰富。

第二节 刺绣与印染

一、刺绣

刺绣是在丝、纺织品上用绣针把各种色线刺绣成图案纹饰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刺绣工艺在我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在湖北、湖南发掘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刺绣品。这些刺绣品的图形都非常精美生动,色彩也极为鲜明(彩图72)。

刺绣的技法很多,主要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挑花等,各具特色。刺绣在我国非常普及,其中著名的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被誉为“四大名绣”。在广大的农村,民间刺绣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衣裙、鞋帽、头巾、枕套、帐帘、桌围、椅搭、荷包、手套、围腰、手帕等上面,大多要绣上一些有寓意性的装饰图案。

图158是一只贵州苗族的绣花鞋。青色的鞋面包上红色的口边,色彩明亮鲜艳。青色的鞋面上,绣着五彩的花卉图案,使普通的布鞋成为有吉祥寓意的实用艺术品。图中花与鸟的组合,有幸福吉祥的象征寓意,同时也有鸟语花香的喜庆色彩。花形图案集中在便于观赏的前半部分,花枝巧妙地环绕成一个马蹄形,合适地安排在鞋面上,与鞋子融为一体。

img158

图158 贵州苗族绣花鞋

二、印染

在织物上用印和染的方法装饰一些图案花纹,统称为印染。我国的印染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民间极为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印染工艺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民间印染用色鲜明,对比强烈,民族风格浓郁。流行于云南、贵州的蜡染、扎染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蓝印花布,便是其中的代表。

蜡染的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各种图形纹饰,然后浸入染缸,染色后,再用水煮掉蜡,便成了对比鲜明的图案。在染色的过程中,染料浸入一些自然开裂的线纹中,造成极富魅力的“冰裂纹”。有人把这种“冰裂纹”称为蜡染的灵魂。

蓝印花布是把油纸刻成图形后,蒙在白布上,再把石灰、豆粉等用水调成的防染粉浆刮印上去,晾干后,用蓝靛染色,待干后刮去粉浆而制成。蓝印花布一般用作衣料、围腰、头巾、门帘以及被面、床单等。

彩图73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一件贵州蜡染艺术作品《雀纹头帕头》,整个蜡染作品色彩明亮、干净、素雅,纹饰富装饰性,简单又不单调,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第三节 湖北民间美术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既是中华民族摇篮的一个重要区域,又是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相继在湖北楚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织绣品等,制作工艺精美,艺术风格诡谲浪漫,极富想像力,它不仅是当时中华民族艺术的代表,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湖北的民间美术,不仅继承着传统的艺术风格,还广泛吸收其他地区的艺术形式,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物质资源,形成了既有地域特点,又丰富多彩的艺术景观。

鄂西的西兰卡普、洪湖的刺绣、黄梅的挑花、鄂南的木雕、天门的蓝印花布、广济的竹艺、应城的石膏雕刻、麻城的彩陶等都是湖北民间美术极有特色的艺术形式。

西兰卡普是鄂西土家族著名的实用美术品。“西兰”原是指被面、床单等,现在也可泛指其他衣物织品;“卡普”是图案——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是织绣了花纹图案的被面、床单、衣服或其他饰物等。

西兰卡普的制作者一般多是待嫁的姑娘。她们以棉纱为经,以各色彩线为纬,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挑织成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纹样,据现有的统计,有100多种,虽然大多以动物、植物为原型,但其中却蕴含着神话传说、祖先崇拜、民俗风情以及织绣姑娘内心的情感和希望。

《凤穿牡丹》(图159)这是西兰卡普中常见的图案,体现了织锦姑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案刚中见柔,方直中有回旋之美,底色一般为青蓝色,图案用红、黄、橙、紫、绿、白等色彩,对比强烈,沉静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img159

图159 凤穿牡丹(土家锦)

鉴赏:画面色彩鲜明,构图沉静而浪漫,装饰性强。

图160是西兰卡普中的“实比(小动物)”图案织锦。这种图案也是西兰卡普中最常见的纹样之一,表达了吉祥如意、六畜兴旺的愿望。

img160

图160 西兰卡普中的“实比”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