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一节 美术鉴赏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美术鉴赏的特点和作用

美术鉴赏是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精神活动,是使美术作品和鉴赏者之间发生联系的桥梁,也是检验美术作品社会效果的重要途径。

美术鉴赏与人类的其他认识活动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存在与作用特征。认识、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特点,既能帮助人类的美术创造实践活动,又能提高美术鉴赏者的水平。

一、美术鉴赏的主要特点

1.美术鉴赏始终是以饱满的感情去感知、把握审美对象

鉴赏者有了饱满的情感,有了强烈的鉴赏欲望,他才去选择鉴赏美术的行为。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劳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这说明艺术离不开感情。当逼真地再现解放前农民向地主缴租时受到敲骨吸髓般盘剥的大型泥塑《收租院》展出时,许多观众泣不成声,有的竟嚎啕痛哭。这是因为观众心存丰富的情感,有的甚至有类似的体验,因而被美术作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内在情感所打动,从而达到了与美术家心灵同构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情越丰富、越细腻的人,获得的艺术享受越多,对作品的内在情感体会也就越深。

2.美术鉴赏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鉴赏者面对美术作品不能是被动地去欣赏、理解和把握,而应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精神品德,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进行能动积极的再创造,从而给予作品形象以丰富的补充,使艺术形象更加丰富具体。这样鉴赏者才能获得比他人更为深刻、更为独到的艺术体悟和艺术享受,从而对作品主题予以升华,并大大超过原作者的创作认识范围。鉴赏者生活阅历越丰富,自身修养的水平越高,对作品再创造的力度就越大,反之越小。因此,我们应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

3.美术鉴赏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美术鉴赏虽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但由于鉴赏者个体所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不同,其生活阅历、学识素养、思想观念等也存在差异,因此,鉴赏者在进行美术鉴赏时,就必然打上各自的主观烙印,赋予不同的个人色彩。这种个体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爱好的多样性和鉴赏结果的差异性两个方面。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有的人一见钟情,有的人却熟视无睹;同样一幅作品,鉴赏者对作品的理解结果也不尽相同。鉴赏者生活阅历越丰富,艺术素养越高,立场观点越正确,他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理解就越深刻;对于那些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或者格调不高、思想不健康的美术作品,也能予以鉴别,并加以正确的评判。

4.美术鉴赏是使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如果没有鉴赏者的参与,即使是再优秀的美术作品,其社会作用也无从发挥。因此,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是前后联结、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前者为后者提供鉴赏的对象,后者则使前者的社会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美术鉴赏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作用,一般来说,不是直截了当,“立竿见影”,而是迂回式的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影响人们的意识,然后影响实际社会生活,也就是说,首先通过对人的意识进行教育和改造,进而达到改造社会现实本身。具体来说,有下列几个方面。

1.美术鉴赏能帮助我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即美术鉴赏具有认识作用

世界是如此广阔,生活内容是如此丰富多彩,从自然到社会的一切,包括人类的各种精神活动,都可能成为美术家关注和表现的对象。美术家通过艺术形象,运用各种物质媒介和艺术手段再现和表现生活。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鉴赏者通过美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域的具体生活场景,以及性格鲜明各异的人物形象,就能认识那个时代和社会以及人物,拓展视野。我们通过对中外美术从古代到现代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优秀作品的鉴赏,就能帮助我们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精神领域审美观念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鉴赏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能使我们从中获得绘画史学、人类历史学、民族风情以及美学、绘画法则和手段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感受。而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则有如他自己的一生,好似一团团生命幻化的火焰,向我们展示了他那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的精神世界。所以,美术作品能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我们无法从个人经历和其他书本上获得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

2.美术鉴赏具有教育作用

优秀美术作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怀,鉴赏者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能增添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必然要受到情感方面的陶冶。因而,好的美术作品能帮助鉴赏者正确地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美术鉴赏的教育作用建立在美术作品正确反映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如果美术作品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不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对鉴赏者就不能起到教育作用。例如,西方的有些现代美术作品,由于其表现的思想情感带有不健康的因素,不易为鉴赏者理解和接受,也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美术鉴赏的教育作用不仅受鉴赏者个体的教养、艺术修养完善程度与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还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民族、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制约和影响。

美术鉴赏的教育作用不同于赤裸裸的说教和某种带有强制性的教育,而是通过美术作品特有的感性审美功能和存在刺激功能,对鉴赏者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方式去拨动、撞击鉴赏者内在心灵和情感,继而达到“以美辅德”、“以美陶情”的教育作用。例如,我们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作品鉴赏,了解到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失蜡法至今还是制造精密仪器的重要方法之一,汉代漆器的套盒和多子盒,各式大小的漆盒组装成一个整体,其精美构思几乎可与现代最佳设计媲美时,一定会为我国古代灿烂的工艺文化和卓越成就而自豪,从而提高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信念。

3.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术家按照自己对美丑的判断,依据特定的中介传媒,塑造出种种美术形象,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应该颂扬,什么应该鞭挞,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就是美术的审美作用。

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对美的欣赏和对美的评判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艺术鉴赏的实践来完成的。艺术鉴赏实践越多,那么对美的欣赏和对美的评判能力就越强。因此,多鉴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我们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美术品种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我国从幼儿园到中学均开设了美术课,作为灌输美育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等院校也开设“美术鉴赏”等相关课程,正是基于这一精神,《大学美术鉴赏》中选取了大量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